- 最低限度的道德:對受損生活的反思
- (德)阿多諾
- 1004字
- 2021-02-07 11:16:55
40 只說不想
既然深度心理學在電影、肥皂劇和卡倫·霍妮的幫助下已經深入到最深處,人們體驗自我的最后一種可能性已經被有組織的文化切斷?,F成的啟蒙不僅潛伏在自發的反思中,還潛伏在分析性的洞見中——這種洞見的力量等于獲得這些洞見所付出的精力和痛苦——潛伏在批量生產的文章中,潛伏在個人歷史的創傷中,按照正規方法,這些創傷要簡化成公式,變成司空見慣的套路。去合理化本身就是一種合理化。結果初學者不再努力獲得自我意識,而是把所有的本能沖突都歸入自卑情結、母性固戀、外向型和內向型等概念中,而這些概念在現實中不見得能碰到。通過意識到自我與關節炎或鼻竇炎沒有太大的不同,自我意識的深淵已經被移除了。內心沖突因而不再有重要意義,人們接受了這些沖突,但絕不是解決了它們,只是作為一個不可避免的組成部分融入生活的眾生一面。與此同時,它們作為一種普遍的罪惡,被一種機制所吸收,這種機制直接認定個人具有社會權威,而社會權威早已包含了所有被認為是正常的行為模式。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知道是否算得上已經成功的凈化,被一種快感所取代,這種快感是通過發現自己的弱點也屬于大多數人來獲得的。在以前的療養院病人中,只有成為一個有趣的病例才能獲得那種快樂。如今人們非得用自身的缺陷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從而將集體的浩瀚力量傳遞給自己。自我的墮落讓自戀者無物可戀,取而代之的是再也沒有自我的受虐狂式滿足,正在崛起的一代人很少在乎無私、集體和地久天長的事物。因此,物化和標準化的領域蔓延到包括它在內的終極矛盾,即表面上的異常和混亂。不可通約性恰恰是可通約性的,而個體現在幾乎沒有任何產生沖動的能力,因為他無法為這種沖動在公認的星叢中找到歸類。然而,這種表面上假定的辨別,也似乎超出了一個人自身的動力,最終不僅消滅了對沖動的意識,而且也消滅了沖動本身,讓沖動成了可以隨意開關的應激反應。此外,常規化之后的精神分析也就被閹割了,對性動機的評價因為褒貶不一,在使它變得無害的同時,也成了無關緊要的東西??謶肿屓藗兪チ丝赡塬@得的快樂。因此,精神分析成為了一個受害者,它被一個強制接受的、于自身無關的、外在的超我所取代,又正是它教會我們如何去理解。資產階級自我批評的最后一個大構想,已經成為使資產階級的自我異化到達最后階段的一種手段,它是絕對的,也使對古老創傷的失效認識揮之不去,在這種創傷中蘊藏著對美好未來的希望。
(1) 卡倫·霍妮(Karen Horney, 1885—1952),德國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