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低限度的道德:對受損生活的反思
- (德)阿多諾
- 617字
- 2021-02-07 11:16:48
9 答應我,孩子(1)
撒謊的不道德性并沒有侵犯真理的神圣性。呼吁真理也不是肉食者用來逼迫他們的獵物承認弱肉強食這一規律的特權。堅持片面的真理就等于承認了普遍的謬誤,這豈不是神志不清,以假亂真嗎?但是呢,有種討厭的秘密藏在謊言中,只要知道這個秘密,棍棒教育也會顯得溫柔。過于誠實其實是一種錯誤,偶爾撒謊會讓一個人感到羞愧,每次這樣做就能教會他知道,一個為了生存就不得不撒謊的世界是多么虛偽墮落,其實也反過來教會他忠誠和講真話的可貴(2),這種羞恥感揭穿了更為精心建構的本質性謊言。設計謊言的人總會露出馬腳,讓謊言一個接一個自相矛盾,不攻自破。屆時他們丑態畢露一臉敗相,實在讓人嗤之以鼻。對當代順民來說,大家曾經多么誠懇地相信:謊言重復三遍就成了真理。如今卻行不通了。誰都不值得信任,現在人們反而對這種普遍懷疑達成了共識。假話只能拿來騙一騙那些對自己幫不上忙的人,以前說假話還是一種自由溝通的渠道,時至今日,它倒是成了一種看似倨傲狂妄的社交套路,謊言在個體之間拉開了冰冷的距離,因為只有在有口無心、愛答不理的硬殼保護下,他才能維持內心秩序,活出真實的自己。
(1) 來自晚期浪漫主義詩人羅伯特·萊尼克(Robert Reinick, 1805—1852)的詩句,原句為:質言之,吾兒呵,忠貞不二是美德/莫讓謊言褻瀆你的口。
(2) 見莫扎特歌劇《魔笛》帕帕基諾男聲獨唱詠嘆調“女孩還是女人”。其中由鐘琴演奏的“永遠忠誠虔信”句與巴赫的《贊美主,呵!我的靈魂》自1797年至1945年一直定為波茨坦駐地教堂的規定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