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適合創(chuàng)業(yè)嗎
- 王世穎
- 2336字
- 2021-02-03 16:26:18
第10課 當你有了一個好想法之后
很多人的創(chuàng)業(yè)沖動,都開始于一個很好的想法。但是一個很好的想法,離產品出來、搶占市場、創(chuàng)業(yè)小成的距離,差不多有鐵嶺到美國那么遠。
有了一個很好的想法之后,第一步就是要完善這個想法。這個想法可以解決什么問題?哪些人有這方面的需要?這些人總數有多少?處于哪個量級?你能夠很容易找到這些人嗎?還是你知道他們肯定在,但是不知道怎么才能探觸到?這個需要的強度如何?是剛需還是非剛需?你提供的是商品還是服務?價格如何?你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是一次性的,如婚禮服務,還是會重復使用的,如銷售衛(wèi)生巾?你的生意是TOB(面向企業(yè)用戶)還是TOC(面向個人用戶)?如果是前者,你有這方面的人脈資源嗎?如果是后者,你能夠直接面對最終用戶,還是需要通過渠道?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讓你的用戶知道你……類似的問題,我們還能舉出很多很多,你要試著一一回答。
然后再反過來,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你這個“很好的想法”的用戶,你需要這樣一個商品或服務,你從哪里獲知它的信息?它需要具備怎樣的特點才能勾起你的消費沖動?你希望從哪些渠道獲得它?你希望它能夠給你提供哪些后續(xù)服務?你打算為它花多少錢?什么情況下,你會持續(xù)消費?它犯了什么樣的錯誤你會拋棄它……又是一大堆問題。
把這一大堆問題和你的回答,與上面一大堆問題的回答互相印證。通過這種自問自答,自攻自受,不停變換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角色,你就可以很容易厘清你的思路。
好了,你現在可以拿出一張A4紙,寫下這些問題和你的答案,每個問題+答案不要超過兩行,如果你不能用最精練的語言去概括它們,只能說明你還沒有想清楚。
我的一個好閨蜜,是個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者,她最新的創(chuàng)業(yè)方向是為用戶提供營養(yǎng)咨詢服務,上游簽約了一些全球著名的營養(yǎng)師,提供營養(yǎng)講座視頻,并可以為客戶定制營養(yǎng)方案;下游是和各種保健食品商家的合作,并做成一個銷售平臺。她一開始想通過微信公眾號積累原始用戶,把整個鏈條理順之后,再開發(fā)自己的APP,想做到營養(yǎng)類APP的第一名。這個方向大體上沒有問題,在這個領域也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是個不錯的垂直藍海。唯一的問題就是,營養(yǎng)資訊不是剛需。
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各種美食花樣翻新,各大商場也只有餐飲區(qū)生意興隆。每個人對于營養(yǎng)常識多少都懂得一些,什么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什么一天八杯水,什么少喝酒少吃辛辣食物……但是這些在小龍蝦、烤串兒和羊蝎子面前,都會變成PM2.5一樣的塵埃,根本沒有半點戰(zhàn)斗力。美食當前,吃了再說,管他身后洪水滔天!有多少糖尿病人就是因為管不住嘴導致病情惡化?更何況健康人。所以,營養(yǎng)資訊不是剛需,雖然可能人人愛看,但看了就看了,從愛看轉化到消費,可能轉化率會非常低。
那么什么是剛需呢?減肥!減肥可謂女人一生的事業(yè),健康減肥本來就是營養(yǎng)學的一部分。所以,我建議她將重點放在瘦身健體咨詢和減肥輔助食品的銷售上。幾個月下來,市場情況果然像我預料的那樣,大部分的用戶和流水都來自于減肥板塊,而且其中不乏通過人際推廣帶來的新客戶。試想一下,一個客戶減肥成功,遇到親朋好友,第一聲寒暄必然是:
“哎呀!你瘦了啊!”
“是呀!”
“怎么瘦的啊?”
“就是有個減肥的公眾號,按照他們的方法去做,吃他們的減肥保健品,很快就瘦了。”
“是嗎?這么有效啊!介紹給我唄!”(掏手機)
這是一次完美的推銷,而且不花公司一分錢。
當你整理好自己的想法之后,就可以跟親朋好友印證一下了。首先你要找到你朋友中可能是你目標用戶的人。把你的這一頁A4紙講給她聽,讓她直抒己見,尤其是關于消費意愿和定價方面,不同的人差異很大,一定要廣泛聽取意見。
然后再去找和你目標用戶不相干的人,他們的看法可能和你截然不同。這時候要盡量找各種不同年齡、性別和社會階層的人,老人、男同學、小區(qū)里一起遛彎兒的鄰居,甚至小朋友。聽聽他們的看法,問問他們覺得周圍的人當中,會有多少人對你的產品或服務感興趣。
如果你的目標用戶不在你所居住的城市,例如你在北上廣工作,但是你的目標用戶鎖定在三四線城市或農村,那你就要至少去當地調研一次。借著春節(jié)返鄉(xiāng)回去問問老家的親戚是個不錯的選擇,或者周末開車出城,在周邊找個農家院,連旅游帶調研一并完成。
如果你有一個很好的想法,而且大家都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想法,也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但至少說明這個想法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大部分人不會覺得這是一個荒誕不經、驚世駭俗的想法。你去找投資商發(fā)BP(Business Plan,商業(yè)計劃書),對方也不至于會秒刪,這已經足夠了。
如果大部分人都認為這不是個很好的想法,也不要氣餒。好的創(chuàng)業(yè)方向不是人人都能看到的,尤其是某些創(chuàng)新的方向,只有它出現了,流行了,人們才會發(fā)現自己有多需要它。譬如生活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人,可能很難想象一瓶水的價格會比一瓶汽水還貴。而20年前,手持“大哥大”的人們也不會想到,如今手機已經成了人們的另一個肢體,片刻不能離身。你不在意別人的想法,可能會導致盲目而走彎路;你太在意別人的想法,則可能一事無成。
還是一樣的做法,面對反對意見,不要情緒化,不要反駁,不要記錄他們的結論,而是記錄他們描述的細節(jié)。他們覺得哪一個點有問題?為什么這么覺得?是自己的主觀感受還是有什么客觀依據?試圖跟他們溝通,用你的觀點和論據說服他們,這種辯論的交鋒過程,有可能會擦出火花,讓你迸發(fā)新的靈感,使你的想法更加完善。如果不能說服對方,就先記錄下來,給自己一些時間去沉淀,去思考。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聽多了質疑,也應對過各種質疑,以后再面對更尖銳的質疑,也就不會怕了。因為在今后的路上,你可能還要有路演,要面對投資商,他們也會質疑你,多積累一些經驗一點壞處都沒有。
經過這樣一個過程,你的“很好的想法”就變身成了“相對完整的草案”,整合了大家的智慧,你的想法獲得了成長,更豐滿、更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