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道:商鞅治秦與現代國家治理的緣起
- 葉自成
- 1500字
- 2021-01-25 16:55:59
一、政道與治道的概念
政治每天都在影響人們的生活。不管你喜不喜歡,政治就在你的身邊。
政治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但絕大多數人其實都不懂政治,更不懂什么是“政”,什么是“治”。筆者讀過一本書,是一位政治學教授寫的《政治是什么?》。這本書講了許多政治現象,比如領袖、國家、革命、選舉、政黨等,但居然沒有一處回答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什么是“治”。
政治學教授已然如此,一般百姓可能就更不知道了。
政治其實包括兩個相互聯系但又有區別的部分,即政道和治道。
政、政權、政務的主體是國家統治機構(元首、政府、議會、法院、軍隊等)、政黨、政治家、政治人物、政治團體、政治組織,政治就是這些政治主體的活動。政的核心是權力、影響力、強制力,政就是政治主體為獲得、保持、奪取、影響權力而展開的活動。政的本質是利益分配,政治就是政治主體利用手中的權力和影響力來進行利益分配的過程。
政道,就是按國家統治和公共管理權力的特點、本質和規律來行使權力的道理,體現國家、政權的國家性、階級性、規范性、強制性、價值性等特點。
政、政權、政道與一個國家的公共權力如何產生、歸誰所有、為誰服務相關,它要解決和回答的是國家的合法性、階級性、有序性、規范性、強制性、價值性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問題。
治、治權、治理、治道,則是要尋找、發現和運用權力運行的有效性、持續性、客觀性、公共性、工具性、路徑和方法。治的主體以國家政權機構為主,但又不限于國家機構,也包括非國家政權機構,例如社會組織、團體、經濟文化主體,甚至個人。治的核心是如何有效利用和行使權力,既有政治權力、影響力、強制力,也有非政治權力和資源的運用。治的本質是如何使利益分配相對公平、分配過程更可持續,如何以利益為驅動來達到目的。
治道,就是體現政治的操作性、專業性、職能性、有效性、持續性、客觀性的道理。
治權、治道、治理,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與政體、政權、政道相關聯的。一個國家的政權,即使是歸國王、君主、少數人所有并為他們服務,也存在治理、治權、治道的問題。比如,政權是君主制、政權歸君主所有、政權為君主服務,這是政權、政體、統治問題,但君主如何產生、帝位如何繼承、誰有資格繼位、誰有資格參與繼位的討論和決定,這些事務也是需要管理的;君主的宮廷生活屬于君主個人的私生活,但如何選妃、選幾個妃、什么時候選妃、太子該立嫡子還是該立賢子、是從親生兒子中選還是從近親子弟中選,這些事務也是需要管理的。這些事務雖然純粹是政權事務,但也具有普通事務管理的屬性,因此也是一種治理,是治權事務的一部分。還有一些事務,既具有政權性質,也具有治權性質,居于兩者之間。比如,抵御外國對本國的侵略,既是與統治者、政權、政體生死存亡相關的少數人的事務,也是與一國全體居民生死攸關的重大的公共事務。
除了這兩部分事務,其他事務大多屬于一個國家的公共事務范疇,這就是所謂治權、治理、管理的外延。當然,我們也可以只把與一國大多數居民相關的公共事務,以及一個國家應對和處理的國內外各個領域不同的事務作為治權、治理、管理的外延。
“政”是政權主體,“治”是維護政權的方法和手段,“治”是圍繞“政”進行的。政治包括軍事、法律、政權機構、政治黨派團體等方面?!罢敝饕侵刚?、政府、軍隊、警察、法院、監獄、政治組織、政治機構?!爸巍敝饕侵阜伞⒅贫取⒄咭约耙罁@些進行的行為,包括軍事、法律、行政等方面。
“政”是硬件,“治”是軟件。治為政服務,為政決定,但又有獨立性、科學性、客觀性和功利性。
通俗地講,“政”指的是正確的方向,“治”指的是正確的管理?!罢笔欠较蚝椭黧w,“治”是手段和方法?!罢笔墙y治,“治”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