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經濟文書的材料
材料是提供內容和用以提煉、確立、表達主旨的事實和觀念,即材料是撰稿者為撰文而搜集、積累的能夠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事實或論據(jù),或者說,材料是撰稿者形成或表達特定主旨所依賴和采用的一系列感性和理性認識。經濟文書的材料包括理論觀點、事實、上級領導的指示、文件和數(shù)據(jù)等。
經濟文書的種類較多,對材料選用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它既不同于記敘文需要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也不同于一般議論文需要的事實材料和理論材料。但可以肯定的是,經濟文書材料的最大特點在于它所使用的數(shù)據(jù)、 圖表等實證性和專業(yè)性資料比其他任何文種都要多。
1.3.1 正確處理材料和主旨的關系
任何事實、觀念都可以成為文章的材料,但任何寫作都是有目的的行為過程,因此材料并非越多越好;材料只有成為主旨的支撐才有存在的必要,主旨也只有通過必要的材料才能確立。
主旨和材料應當在寫作中得到統(tǒng)一,即主旨統(tǒng)帥材料,材料支撐主旨。主旨在經濟文書中起著決定性的主導、支配作用,而材料是主旨的物質基礎與支柱,沒有材料,主旨有可能就成了一句空話。擁有翔實、典型、新鮮的材料去表現(xiàn)主旨,經濟文書才會顯得內容豐富、有說服力。
總之,主旨是取舍材料的主要依據(jù);材料是提出問題的依據(jù),是形成和確立主旨的基礎,是表現(xiàn)和深化主旨的手段。
1.3.2 選擇材料的原則
材料是寫作經濟文書的根本前提,是表現(xiàn)經濟文書主旨的支柱,所以,寫作經濟文書要善于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真實準確的材料和新穎有用的材料。真實是基礎,切題是關鍵,典型和新穎是技巧,這是撰寫經濟文書時選材的四個原則。
1.真實
撰寫經濟文書時,所選的材料,大到一個項目,小到一個數(shù)據(jù),都必須真實準確、確鑿無誤,這是行文真實性和可信度的前提和基礎。 如果所選的材料缺乏真實性,就談不上主旨的正確、集中、鮮明,整篇文章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所謂真實,即要確有其人,確有其事,符合實際情況,不能杜撰,也不能夸大或縮小事實,引文也必須認真核對,絕對不能出錯。
2.切題
撰寫經濟文書時,所選的材料必須具有針對性,即緊扣主旨,對主旨形成有力的支撐,否則那就是一些可有可無的材料,只有必不可少的材料才是切題的材料。 所以,材料是否切題,要以主旨的需要為衡量標準。比如,要制定一個區(qū)域的產業(yè)發(fā)展報告,其主旨為 “資源型可持續(xù)發(fā)展區(qū)域”,那么相關材料的選擇就要圍繞資源的類別、儲量、開發(fā)利用能力、交通狀況、環(huán)保措施等相關方面進行組織,進行可行性論證,舍棄無關的材料。對已經選定的材料,根據(jù)主旨的需要決定詳略。凡是與主旨無關或似是而非的材料,都應舍棄。
3.典型
撰寫經濟文書時,選材要精;精就精在“典型”上。典型材料是能以一當十、直擊要害的材料,即能深刻提示事物的本質,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的材料。
4.新穎
撰寫經濟文書時,材料要新穎。這里的新穎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盡量選取最新材料,即新近發(fā)生的別人未曾使用過的、鮮為人知的材料,如新人、新事,新方針、新政策,新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新成果,新發(fā)生的問題等;二是通過最新的角度反映最新的思路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過期的材料,盡量不用。
1.3.3 使用材料的方法
使用材料的方法有如下三種:
1.適當取舍,量體裁衣
所謂取舍,針對的是一些法規(guī)性、指令性文書,在撰寫這些文書時,多數(shù)材料只是寫作的依據(jù),不寫入正文,雖然已經經過了挑選,但實際寫作過程中還是要適當取舍。所謂量體裁衣,是指根據(jù)文章體裁的不同,對選定的材料進行不同程度的剪裁加工。
2.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使用材料時,能直接說明、表現(xiàn)主題的,應置于主要地位;配合或間接說明、表現(xiàn)主題的,應置于次要地位。兩者是“紅花”與“綠葉”的關系。核心材料,要詳細闡述;過渡性、交代性材料,要相應從略;讀者感到生疏或難以把握的材料應詳細闡述,讀者了解或容易接受的材料可從略。
3.條理清晰,排好順序
對已選定的材料,應根據(jù)事物發(fā)展的過程、人們的認識規(guī)律以及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排列好順序,將各種不同類型的材料合理搭配,有條不紊地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