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經濟文書的主旨
經濟文書的主旨就是行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是由文稿的行文目的、思想認識和主張要求等構成的,是撰稿者在傳達政策、發布指示、周知事項、匯報工作、總結經驗和溝通情況時所表達的寫作意圖。
一般來說,主旨在撰稿者寫作前業已形成,并貫通整個寫作過程。材料的取舍,結構的安排,語言的運用,都受主旨的制約。
1.2.1 確立主旨的依據
經濟文書在確立主旨時,既要根據客觀條件,即國家的有關規定,又要在此條件下滿足主觀實際的需要,即行文單位的具體實際及行文主體希望達到的目的。因此,主旨往往在撰稿者受擬之時就已確立。
1.與國家的有關規定相吻合
經濟文書的主旨,必須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相吻合,不得違背國家法令,自行主張。比如,在提倡低碳經濟的今天,在一個綜合性的項目建議書中,確立主旨時不得有違背國家環保、節能減排精神的內容。
2.符合行文單位領導的意圖
撰寫經濟文書即是“受領導之命,代單位立言”。行文單位領導的意圖,是指黨的方針、政策在本單位、本企業的具體化,它是國家政策與具體單位經濟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和針對性。撰稿時要吃透政策,善于領會和把握領導的意圖,深入掌握本地區、本單位的具體情況,方能在撰稿中突出主旨。 例如,某公司要調整第四季度銷售計劃,要求銷售部門制定方案,那么“如何調整第四季度銷售計劃”就是單位領導的意圖,即撰稿者確立主旨的依據。
1.2.2 主旨的表達要求
經濟文書的主旨表達,需要做到正確、集中、鮮明、深刻。
1.正確
正確是確立經濟文書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所謂正確,即首先要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其次,要符合行文單位領導的意圖,這將保證行文主旨具有本地區、本單位的特色,能經受住實踐和時間的考驗,對工作能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最后,要符合客觀實際情況,能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幫助人們正確處理經濟事務。主旨若不正確,必將給工作帶來麻煩。
2.集中
經濟文書的主旨要單一、重點突出,要一文一旨,不可有多個主旨。換句話說,一份文書只能有一個主旨,再長的文書也只能有一個基本觀點,當然,它可以分述為若干個小觀點,不管怎樣,這些小觀點都要圍繞著一個基本觀點去展開。
3.鮮明
所謂鮮明,即經濟文書的主旨要清晰確切,旗幟鮮明;要態度明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贊成什么,反對什么,應一目了然,不能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甚至前后矛盾,不知所云。
4.深刻
所謂深刻,即經濟文書的主旨要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有特色,有新意,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經濟文書的指導思想要正確,任務明確,政策性強,措施得力,對工作有很強的指導性。
1.2.3 主旨的表達方法
表達經濟文書主旨常用的方法有六種:
1.標題點旨
即用標題概括點明主旨,如“××××集團公司關于實行‘產品三包’責任制的通知”。標題點旨的形式,要求撰寫者在概括事由或者主旨時用詞嚴密、準確。
2.開宗托旨,開門見山
此種方法一般有兩種形式:第一種,使用主旨句,開宗托旨。在公文和其他應用文書中,明白、準確地表達主旨的句子,叫主旨句。主旨句以介詞結構“為了……”為特征。在正文開頭用主旨句表明寫作主旨,即為開宗托旨、開門見山。通知、通報、通告、報告、意見以及規章等文書常用此法。第二種,不出現主旨句,開宗托旨。有的經濟文書首句并不出現主旨句,而是直接闡述意義、主張或基本觀點。
3.小標題揭示主旨
即將文稿的主旨分解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用一個小標題來顯示。使用小標題揭示主旨時,各個小標題的排序,應注意體現合理的邏輯關系。
4.頭尾呼應,顯示主旨
即在正文的開頭和結尾前后呼應,以突出主旨。這種方法通常是在開頭部分率先提出一個與主旨相關的問題,而后在結尾部分做出明確回答;或者在開篇對某一情況或問題做出多種解釋,而在結尾處得出正確結論等。
5.轉換揭旨
轉換揭旨,也稱片言居要,即在經濟文書內容的重大轉換之處揭示主旨,同時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6.篇末點旨
即在經濟文書正文的結尾部分用簡潔、明了的語言直接點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