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傳承

——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研究

上海市寶山區實驗小學 曹怡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國五千年文化智慧的結晶,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過程中能夠發揮非常顯著的作用。學生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者,只有讓學生接受并認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傳承的目的和意義

2014年,教育部頒布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教社科〔2014〕3號)明確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

校園是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基地陳黎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J].戲劇之家,2018(26):156-157.。在校園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目的是樹立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弘揚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目前,許多學校不斷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但是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必須正視與解決面臨的一系列困難和挑戰,必須付諸行動,更需要創新。

二、傳承的現狀——愿望美好,現實不如意

新時期,雖然許多學校都意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學校發展的重要作用,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重形式、走過場的情況,我們發現愿望很美好,現實不如意。通過本校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感知、參與度并不盡如人意(見表1)。

表1 上海市寶山區實驗小學開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情況調查表(高年級學生問卷部分試題)

綜合分析學生問卷,學校開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盡如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沒有相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材,學科教學中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容易被異化、窄化為政治思想教育;關于傳統文化的教授與傳播方式很單一,不少教師在方式方法上以簡單灌輸和說教為主,學生往往被動接受;學校開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沒有分年段有序推進,“貼標簽”“喊口號”“蜻蜓點水”式的活動讓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模糊,興趣淡??;大部分家庭對于孩子學科學習比較重視,忽視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傳統文化實踐活動不夠重視……總之,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受多種因素制約,導致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精神,從而影響校園傳承傳統文化的成效。

三、傳承在行動——分層推進,研學“心”動力

筆者對不同年級段學生展開了調研,一切從問題出發,面對面地傾聽學生的心聲。通過調查,發現學生都是被動接受傳統文化的學習,缺乏主動學習的精神。不過大家一致反映,希望參加有趣、有意義的傳統文化實踐活動。

從綜合調查可知,在學校中倡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學精神是一種積極的嘗試。研學楊廣祥.研學活動需關注的三個重點問題:基于2018年江蘇省輔導員風采大賽研學比賽的思考[J].少年兒童研究,2019(7):1.是讓中小學生立足學校課堂,走向更廣闊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情境和學習方式,是對現有教育形態的一次革新。通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行動,分學段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注重創設真實情景,從問題出發,開展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習動力,培養研學精神,讓傳承傳統文化不流于形式,這何嘗不是一種挑戰呢?

(一)低年級段——親切扣心弦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小學低年級,以培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為重點,開展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因此低年級學生研學注重對傳統文化的親切感,以“扣動學生的心弦”為目標。

1.學古詩詞,引“一溪活水”

作為母語教學,語文學科以其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文化積淀,在引領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唐曉俐.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潤我們的心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小學校園的探索與思考[J].中華文化與傳播研究,2018(2):4.。我們在低年級段的“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中,精心設計,在字詞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因素,以合適的角度教授漢字的構字規律。以詞義的感悟為核心,適度挖掘一些漢字中蘊含的民族文化,并配以生動鮮活的多媒體演示。引導學生去研究探尋漢字背后隱藏著的傳統文化內涵,結合課堂教學創設“講漢字故事”小達人比賽情境。這樣做,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隱藏在漢字中的傳統文化。同時,讓字詞教學成為閱讀教學的“一溪活水”,將字詞教學與閱讀緊密結合,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指導學生吟誦淺顯易懂的古詩、閱讀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定期開展古詩吟誦表演比賽,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2.學中華禮儀,養“一身正氣”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小學低年級要初步了解傳統禮儀,學會待人接物的基本禮節?!睂W校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禮”入手,做到“四個一”:每學年一年級新生入學時,舉行一次“入學開筆禮”,將傳統尊師禮儀、學習禮儀與開學典禮相結合,讓傳統文化先入心;定期開展一次傳統禮儀進課堂活動,不僅教師教學生傳統禮儀,也可以讓學生通過研究自學一些基本禮儀,由他們來當小老師教授同伴,并頒發“傳統禮儀小老師證書”;開展一堂傳統文化禮儀主題班會課,通過講一講、演一演、唱一唱、跳一跳等形式,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組織一支講學團,各班擇優,年級組成立講學團,學校統一培訓后,實行走班講中華傳統禮儀小故事、小榜樣活動,講學團成員由學校頒發獎勵證書。

在學習傳統禮儀文化各項活動中獲得優異表現及相關證書的學生,在學?!靶氯脤W生”評選、獎學金評選等評優活動中,均有相關加分。通過一系列研學活動,學生有禮有節,逐步形成一身正氣,學生的主觀積極性被調動,研學精神也逐步形成。

3.實踐傳統文化,師生家長齊響應

隨著研讀、研學活動的不斷深入,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越發濃厚。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應該堅持生活化原則,引導學生將研究行動滲透到校內開展的各項傳統文化活動中去。學校推行“三走進”:“走進節慶日活動”,結合傳統節日慶祝活動,讓學生穿起傳統服飾,唱響傳統歌謠,跳起傳統舞蹈,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走進親子活動”,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親子活動,親子共做傳統美食,穿越時代,家長與孩子共同穿著中國各個時代的傳統服飾上臺走秀,展現傳統文化特色;“走進家長課堂活動”,家長與孩子一起探究傳統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等的魅力。

由于傳統文化活動的開展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親切感油然而生,因此活動一布置,大家就一呼百應,積極參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高年級段——感受入心田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小學高年級,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受力為重點,開展認知教育,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币虼耍吣昙墝W生研學注重對傳統文化的感受力,以“感受入心田”為目標。

1.悟“國學精髓”,以文化物

高年級學生通過多年的傳統文化浸潤,通過學校構建的多種平臺,開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綜合實踐活動。利用教材資源,設計探究作業“中國的傳統節日知多少”“我與詩歌”“可愛的寶山調查報告”等;利用校園的宣傳平臺,展示自己創作的詩歌、傳統畫作等,使校園文化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感悟國學之精髓,以自身的領悟力與創作力使文化傳承能眼見為實。

2.建“物型氛圍”,以物傳情

創設“物型氛圍”,從傳統文化之物出發,至于育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物化到空間、物器、材料層面等,來構筑立體的校園和知識空間。將物態文化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境”、創造的“器”、實踐的“場”、體驗的“坊”。校園環境,可以成為學生實踐傳統文化的場所,學生設計創造的傳統文化“器物”可以點綴校園,開設的體驗坊可以成為研學的基地。

案例:利用校園一景——陶行知紀念石雕浮像,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引導高年級學生學習、探究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跡,感受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國家認同,這也是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內容。同時,學校還開設傳統文化社團,聘請優秀專家、教師輔導學生學習陶藝、書法、民族舞和國畫等,舉辦“國學小達人”活動,搭建舞臺,展示作品,讓具有傳統文化技藝的學生一展風采;最有意思的是“古詩文通關大賽”活動,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新科技形式,讓學生在平板電腦上進行古詩闖關;在科技體驗坊中,學生感受到古詩詞與高科技信息技術的完美融合,激發了學生樂學好學的研學精神,讓孩子們感受國學的博大精深。通過不斷努力,學校也因此獲得上海市書香校園、區古詩文大賽團體一等獎等。

3.游“廣闊天地”,增長知識

研學旅行作為新課程改革中的一門實踐課程而興起,讓學生走出校園,來到社會這個廣闊天地,學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值得研究實踐的。要在“研學”上充分備課,以“探尋寶山鄉土傳統文化”為例,推行“實踐+情境+問題”研學旅行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上海市寶山區實驗小學“探尋寶山鄉土傳統文化”研學旅行活動準備方案

由于小學高年級學生參加研學旅行,受到年齡、認知條件、安全因素等多方面限制,因此學校所組織的傳統文化研學旅行僅局限于本市及區域內,同時教師與家長共同配合,指導學生順利完成研學任務,研學機制的落實對于培養學生的研學精神也是至關重要的,如圖1所示。

圖1 上海市寶山區實驗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學機制架構

四、傳承的思考

通過對校園開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學者精神的深入研究,筆者也在不斷地總結與反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要遵循學生的年齡規律、認知特點、身心特點,分年級段有計劃、有目的地實施;要與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學習要生活化,要接地氣;要將“研學”和“旅行”緊密結合起來,在旅行中研學傳統文化的魅力,讓旅行為研學提供情境、增加動力和激發興趣;在研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要充分調動家長的力量;在研學活動中,要以情境為媒介,以問題為導向,以實踐為主導,注重培養研學者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素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希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海上升起的那輪明月,能照亮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能給他們帶來共同的希冀?!昂I仙髟拢煅墓矀鞒小保挥忻褡宓?、傳統的才是最寶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應由我們共同傳承與弘揚,讓研學活動更好地促進優秀文化的傳承,讓研學者精神在校園里不斷綻放光芒。

參考文獻:

[1]張雯.靈魂的香味:中小學德育主任專業發展實踐智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2]黃向陽.德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單忠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必要性及措施[J].甘肅教育,2017(22).

[4]盧文華,史慧琴.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J].基礎教育研究,2017(18).

[5]丁運超.研學旅行:一門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J].中國德育,201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渡县| 五莲县| 郸城县| 白朗县| 大石桥市| 武强县| 长岛县| 延长县| 吴江市| 从江县| 康保县| 阜康市| 讷河市| 岫岩| 乌苏市| 张家口市| 布尔津县| 邛崃市| 尼勒克县| 赣榆县| 平原县| 无锡市| 淳安县| 保定市| 观塘区| 古丈县| 柘荣县| 夏河县| 连云港市| 炉霍县| 中方县| 天门市| 志丹县| 忻城县| 准格尔旗| 灵石县| 阿拉善右旗| 屏东市| 龙州县| 友谊县| 花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