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永寧堡
鄭錦這幾天在課堂上講的是《天工開物》上的內容,但又絕不僅限于書本,書籍只是一個引子而已。
但不得不說,這由宋應星編著,初刊于1637年的《天工開物》,真是一本名副其實的神書!
全書收錄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諸多技術,諸如機械、磚瓦、陶瓷、兵器、紡織、采煤、制鹽等等,并以圖文的方式來展現,令人一目了然。
不過這本書也有很大的缺陷,便是宋應星只寫一項技術的過程、結果,而不寫其中的原理。
這其實也不怪宋應星,因為就算是再熟練的工匠,基本上也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鄭錦在課堂上,便時常就《天工開物》里的技術展開來講,不僅詳解如何做,還要借助后世的知識,說出緣由來。
借此機會,鄭錦便慢慢的將后世的知識一點一點的帶出來。
其實那艘與鄭錦一起穿越的漁船里,有大量基礎科學的書籍,鄭錦完全可以將這些書拿出來當教材。
但是如果那樣做的話,傳了出去,未免也太過驚世駭俗了,到時鄭錦怕是要被人當作怪物抓起來的。
反正現在鄭錦還年輕,他已打算花費今后數十年的時間,用一個“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慢慢的進行改變……
“鐺鐺鐺!”
三道銅質金屬的敲擊聲響起,這便是“下課鈴聲”了,這片露天課堂這才終于喧鬧起來,不過大都不是在閑聊,而是在互相探討疑問,訴說腦海中的想法見解。
鄭錦也沒急著離開,仍坐在在那給前來問問題的人解惑,直到遠遠的望見了郭槐,這才起身離開。
郭槐忙上前見禮,鄭錦問他:“你今日回來神木鎮有何事?”
郭槐道:“咱那里已建得有些規模了,想請世子去看看,指點不足之處,順便為營地題個名字。”
鄭錦想了想,便答應了下來。
離開學堂的路上,郭槐問鄭錦:“世子,學堂的那些學生,似乎也太聽話了,都是些好苗子啊!”
鄭錦道:“那是因為一開始時,這里是有六百個學生的,調皮搗蛋、不服管教、無心學習的人全都慢慢清理了出去。”
清理出去的學生,鄭錦也不是完全就不理他們了,又按他們自己的興趣,安排了去造船廠、造紙坊、農林部等地方學習。
這批上次從廈門招募來的少年,基本都是孤兒,只要找準了興趣所在,大多數還是很上進好學的。
……
十月初一的中午,鄭錦乘船隨郭槐來到了新定居點,胡安國在岸邊相侯,帶人熱情迎接。
此時的新定居點,果然已是有了不小的成果。
一排排整齊的磚瓦房,一條條干凈的水泥路,幾座高聳的煙囪……整個新定居地,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鄭錦點頭贊許道:
“不錯,僅僅五百余人,只一個月的時間就把新定居地建設得如此規模,成績斐然啊!”
郭槐、胡安國等人聽后,都發自內心的笑了。
巡視了一圈后,鄭錦沉吟了片刻。
“這里是我們第一個擊破的土著部落所在,但殺戮非我愿,我還是希望轄地內的百姓能永遠安寧,這里便稱‘永寧堡’,如何?”
“永寧……永寧……這個名字好!寓意深遠,便叫永寧堡吧!”
眾人聽后,都立即大呼應好,于是這個新定居點的名稱,便這么敲定了下來。
郭槐早就讓人準備好了一塊界碑,想要讓鄭錦寫下“永寧堡”三字,但鄭錦卻說:
“還是由你這位首任殖民官來寫吧。”
其實是鄭錦知道自己的毛筆字寫得有點難看,根本上不了臺面,也就不出來獻這個丑了。
郭槐只好親自執筆,寫下字跡后,讓工匠雕刻在了界碑上,然后樹立在了碼頭邊上。
新定居點永寧堡,就此才算是正式成立了。
傍晚時分,鄭錦在燭燈下看著胡安國讓人描繪的永寧堡周邊地形圖。
正看得入神時,有人忽然急匆匆的在胡安國耳邊稟告著什么。
胡安國聽后,頓時大喜:“世子,金礦總算是找著了!”
“哦?在哪個位置?”
胡安國伸手在地圖上點了點。
“在這片樹林里面,這是一快平地,他娘的,誰能想到那些枯枝敗葉下竟藏著有金子!”
這可真是燈下黑了。
那片樹林離永寧堡近得很,又沒有山體,胡安國派去找金礦的人也不知路過了多少遍,卻沒在那里探尋過一次。
若不是伐木的人不經意的在那里撿到了金粒,還不知要多久才能發現呢。
鄭錦連忙帶人去那里探查了一番,果然是一個小型金礦,總的儲量也不知有沒有一噸,但勝在極易開采。
第二天仔細的將四周探測后,發現這附近竟還存在著一個小型銅礦,儲量在三四噸,算是個意外之喜。
鄭錦于是很快制定了永寧堡的發展計劃。
初期以礦藏資源開采為主,同時也要注重糧食、蔬菜的種植,因為等到礦藏開采完后,這里將會轉變為一個糧食生產基地。
畢竟按照鄭錦的計劃,以后還會一路向著淡水河的上游去繼續移民,這個過程中無疑要花費大量的糧食。
而如果能將永寧堡建設為糧食生產中心的話,無疑便能省去許多麻煩,為整個淡水流域開發計劃奠定堅實的一環!
郭槐、胡安國聽完了鄭錦對于永寧堡的未來展望后,都立即燃氣了滿腔熱情,自信滿滿的承諾一定會堅定的將這里建設好,不負鄭錦的期望!
于是經過幾天的準備后,永寧金礦正式開始開采,為此鄭錦還專門從神木鎮遷了三百多人過來補充這里的勞動力。
雖然這種小型金礦就算傳了出去也沒什么,鄭錦還是讓郭槐、胡安國注意保密工作,省得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煩來。
當第一箱黃金開采出來后,鄭錦也告別了永寧堡眾人,乘船返回了神木鎮。
這時,神木鎮的煙草已采摘完畢,鄭錦便著手成立了香煙廠,讓人開始生產卷紙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