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虛實之間
- 我老爹是鄭成功
- 比目魚
- 2022字
- 2021-03-15 20:08:55
第190章 虛實之間
鄭軍各營兵卒放下手上的活計,暫停下了筑營,開始吃飯,
從鄭軍的中軍里,又馳出了數百步騎,替換先前在莊外監視莊中的那股人馬。
這好像是一段極其漫長的時間,又好像很快就過去了直等到鄭軍悉數飯畢,各部兵卒又重新開始筑營起來。
嚴冀這才真真正正地放下了心,吐了口氣,笑對左右說道:
“鄭軍吃過飯了,咱們也得吃飯了,傳令下去,叫守卒、弓弩都吃飯吧!”
眾人應喏,又分出數人去傳令。
嚴冀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扶著欄桿,遠望鄭軍忙碌地筑營,復又笑對左右說道:
“正如崔副將所說,如果鄭賊要攻城,萬不會如此耗費麾下士兵體力,一刻不停的筑營。”
……
夕陽逐漸落下了遠處的山頭,鄭錦用望遠鏡看著秣陵關上的守敵,
觀望半晌,他笑著對陳永華等道:“韃子中我計了!”
鄭錦率軍抵達秣陵關時,從關城里出來了大批的清軍士卒登上圍墻,加強防御,
此時,那些增援的兵卒都下了圍墻,重新回到關城里面,
而碉樓上的弓弩手,也不再持滿以待,人數也少了一些,而碉樓的頂部,不知何時嚴冀等人早已下去了。
陳永華贊道:
“世子妙計,秣陵關易破矣!”
鄭錦擺了擺手,
“不過是拾先生之牙慧罷了。”
他這倒也不是謙虛,此時的計策,確實是在模仿之前攻句容城時,陳永華所獻上的計策。
不過都說兵法之道沒有常勢,但在看似千變萬化的表相之下,其實說到底,還是萬變不離其宗的,
要么急攻、要么緩攻,要么輕敵誘之、要么以力勝之……
換而言之,兵法的核心內容就這么些,只要用心誰都能了解,可是難的卻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比如后世的三十六計,許多人能倒背如流,
可這三十六條計策就在這里,背誦它們不難,把它們用在對的地方卻難,
也就是說,難的是“運用”所以,不能因為用計相似,就說是拾了別人的牙慧。
就拿之前的句容和眼下的秣陵關對比言之,破敵的計策雖然相似,都是“麻痹敵人,使敵人松懈”,可具體的實施卻大大不同。
攻復句容的時候,鄭錦是讓裝成了驕兵,這次卻是故意營造了種種假象,讓守軍慢慢堅信他們今天不會攻城。
總之,戰陣之上,絕不是紙上談兵那么簡單,需根據具體情況來調整策略。
劉國軒、夏延、陳繩武等將都主動請戰,鄭錦說:“守軍雖已松懈,然而仍保持警惕,再多等一會。”
又過了一會,天將暮時,鄭軍已吃過晚飯,養精蓄銳多時,而通過望遠鏡,秣陵關上的大部分守軍剛好在用飯,
鄭錦等的便是這個時間節點,立即下令全軍攻城。
此時攻城有三利:
一是白天時,他們筑了大半天的營,已經減輕了關城的戒備,
二則現在又是傍晚,落日在西邊,主攻的方向選擇了關城東墻,鄭兵正迎著落日,這是自居于劣勢,更加出乎了守軍的意料,使他們來不及防備,
并且,兩敵交戰,一般也很少有在傍晚時發動進攻的,
因為傍晚進攻,若不能速勝克之,夜色很快就到,而夜晚一來,只要不是定了主意決定要日夜不停接連進攻的,通常都要收兵。
鄭錦親自擂鼓,鼓聲隆隆,投入戰場的八千鄭分三面攻關,劉國軒、陳繩武、夏延等將爭先恐后,競相爭勇,
前鋒很快便抬著浮橋架在深溝之上,越過溝渠,或持矛戟,或仗長刀,舉著長梯,喊殺震天,蜂擁地殺向秣陵關。
殘陽如血,呼聲陣地,一邊勇猛如虎豹,援墻而上,一邊倉促丟掉飯碗,去拿矛戟和弓弩急忙迎戰,戰事一下就進入了酣態。
一鼓畢了,鄭錦看到嚴冀慌慌張張的帶著一群親兵小帥奔上了碉樓,
圍墻上的守卒節節敗退,一股股的城內援兵紛亂不堪地從墻下奔跑上來,卻又被潰敗的守軍擠了下去,多處呈現混亂不堪的情況。
關城東面,一個清軍士卒被旁邊人拖在地上的長矛絆住,跌倒地上,后邊的兵卒收不住腳,又被他絆倒,接二連三地從通往圍墻的坡道上滾落下去。
陳永華喜道:“賊兵如此慌亂,世子,你的奇襲之計奏效了!”
二鼓畢了,正在猛攻東面莊墻的鄭軍爆發出一陣驚天動地的歡呼,
鄭錦看去,卻是夏延持戟攀梯,頂著守卒的箭矢,爬到了垛口處,翻身一躍,先登上墻。
陳永華捋須笑道:“夏延有萬夫不當之勇,有他殺上圍墻,關城將要破矣!”
果如陳永華所料,夏延很快就在圍墻上站住了腳,接應底下的兵卒上來。
數十個清軍守卒在一個小帥的帶領下,矛戟雜出,試圖把他擊下,但是夏延挺立於垛口處,一支長鐵戟舞動開來,千夫莫擋,附近的敵軍紛紛避之如虎。
鄭錦用力擊戰鼓,傳令在城外統率軍隊的黃安:
“做好入關的準備!”
黃安接令,率部緩緩向莊東門前行,至步外而停下,一邊向城頭上發射火槍,一邊等候城門開啟。
在夏延的接應下,越來越多的鄭軍殺上墻來,關城東邊圍墻上的守卒抵擋不住,連連后退。
南北兩面的劉國軒、陳繩武也乘機冒著箭雨,趁勢登上了關墻,
三面合力并擊之下,守軍終于支持不住,
也不知是誰最先發了一聲“逃命啊”,眾多守卒接連丟掉兵器掉頭就跑,只想離墻上的這些殺神越遠越好,
很快,墻上潰散的守卒越來越多,最終演變為了整體崩潰,無論守將嚴冀等如何嘶喊,也無法止住這股勢頭。
夏延殺散了當面之敵,沖到城墻下邊,很快便帶人奪下了城門,
隨著城門的轟然打開,等候多時的黃安當即下令,挺槍大呼,親自帶著麾下士兵嗷嗷叫著沖入了秣陵關!
而此時,鄭錦剛好三鼓未畢,夜色恰好如期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