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櫻花島國游學夢
- 趙建華
- 952字
- 2021-02-04 18:10:58
童年的記憶
36歲的我,拿著登機牌,捏著嶄新的護照,在候機廳內,望著窗外的天空發呆。
20世紀50年代出生的我們,經歷了很多很多事情。記憶中,小時候的生活與現在比起來真的是物質匱乏、日子貧窮。當時幾乎家家都有好幾個孩子,兄弟姐妹多,穿的衣服大多是大的穿過了小的接著穿,穿破了縫縫補補接著穿。買布要“布票”,買糧食要“糧票”,國家按人口計算分配生活票證。當時吃的東西非常有限,我們的零食多是紅薯片、紫蘇梅子姜,而且多為家庭手工制作。
我們家附近有幾棟郵電宿舍,還有省出版社。我的幾個小學同學都住在那里,我經常去那里玩,晚上我們還組成學習小組一起做家庭作業。
當時誰家也沒有自來水,郵電宿舍附近有一口很大的井叫“趙家井”,井水清澈見底,夏天水冰涼,口渴了我們就用雙手掬起一捧水來就喝。井水清甜爽口,喝下去從來沒有鬧過肚子。冬天的井水是溫熱的,我們用來洗手洗衣服也不會感到涼。我一直奇怪這口井一年四季都是滿的,從不干涸,但又從來不會溢出。家庭用水要用一根扁擔挑著兩個木桶,到井里去將水吊上來后挑回家。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大水缸儲水。后來有了自來水,但自來水管道沒有通到各家中,一條街上只有一個地點有水龍頭供水,大家排著長隊,仍然是用扁擔挑水回家。我有一個比我大三歲的姐姐,她長得高,做事又勤快,記憶中她挑水挑得最多最快。盡管如此,我們童年生活的回憶永遠是快樂的。
小學畢業前,我家住在省展覽館路3號,出門便是烈士公園南大門,家后院門緊靠著省政協,家右邊往前是省委大院,左后方是清水塘紀念館和市一中學,前面是省展覽館、省體育館和飛機坪。飛機坪上從來沒有看到過飛機,聽說以前叫“協操坪”,后來“文革”中改為“東風廣場”,再后來改為“省體育場”,記得每年學校都組織我們到那里參加學生運動會。我的得意項目是100米賽跑、400米接力賽,還有跳高、跳遠、打乒乓球。為了參加運動會,我們很早就要去學校訓練,訓練完后再上課。我的體育老師是王章老師,當時50來歲,要求很嚴格,我們都有點懼怕他。參加運動會時,我們排著隊列,舉著紅旗,從三公里小學出發,經過市第一人民醫院,再經過民辦真知中學、松桂園、省展覽館。到我家門前時,當時只有4歲的小妹妹總是指著我對她的小朋友們說:“那是我姐姐,我姐姐是‘動物園’?!蔽蚁胨胝f的應該是“運動員”。

韶山路旁的長沙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