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軍隊于博望坡大敗曹軍,之后,劉備依然廣絡人心。
這天,劉備在縣治府中后院的菜園中澆水。
“今日晴空萬里,正是澆菜之良時……”劉備興致勃勃地對仆人說道,“隨我到后院去!”
“是!”仆人彎腰點頭。
來到后院,劉備拿起一把倚著墻的鋤頭,專心致志地為菜園里種的油菜花松土。旁邊的仆人在來來回回地為劉備挑水。
“今年油菜花開花甚晚,然確幸油菜花開得甚好!”劉備站起身來,抬起左手,用衣袖擦一擦頭上的汗水,右手搭在鋤頭的木棍一頭,“來,澆水吧!”
仆人一桶一桶的水澆在菜園里,水流順著田壟一直流,劉備看著土地里流著的水正一點一點滲入到土中,嘴不由自主地咧開,臉上洋溢著幸福。
門口有一仆人走進菜園,來到劉備面前:“主公,公子劉琦求見。”
劉備顯得更加高興了:“公子在何處?”
仆人說道:“公子正在前廳等候主公?!?
劉備立馬把鋤頭遞給旁邊地仆人,拍了拍身上的土,便立馬讓仆人引自己去前廳了。
到了前廳,劉備看到劉琦在屋內一直走來走去:“賢侄快坐!多日不見,景升兄身體可好?”
劉琦轉身看見劉備進屋了,便一邊快速走過去,一邊說道:“叔父救我??!”說著,就撲通跪在劉備面前。
劉備連忙彎下腰扶劉琦起來:“賢侄這是為何?快快請起!”
劉琦說道:“叔父定要救我!琦危在旦夕矣!”
劉備疑惑地問道:“賢侄究竟所遇何事?請起來告知?!?
劉琦慢慢起來,劉備將劉琦扶到座位上,問道:“賢侄莫慌,于我慢慢述來!”
劉琦帶著哭腔說道:“家母早逝,后母惡琦,每每告知家父,欲立胞弟劉琮為后繼之主,視琦為釘,既琦實不愿做荊州之主,然后母仍要置琦于死地,更有其弟蔡瑁從中相助,琦乃孤立無援,實不知如何脫險,望叔父告我脫身之法?!?
劉備思考片刻,苦惱地說道:“備實不知如何教賢侄脫身。”
劉琦哭得更大聲了:“如此,吾命必喪于蔡氏之手矣!”
劉備突然喜笑顏開:“賢侄勿憂,備有一人,必能助賢侄脫于賊人之手!”
劉琦停止哭泣,抬起頭看向劉備:“誰?”
劉備說道:“此人乃孔明先生!”
劉琦抹了抹眼淚,問道:“莫非,此人乃‘臥龍鳳雛’之臥龍先生?”
劉備連連點頭:“正是臥龍先生!”
劉琦高興地自言自語道:“如此甚好,吾可無憂也!”
劉備說道:“孔明此刻應在早讀,賢侄可速去孔明府上!”
劉琦站起身來,便要與劉備辭行,轉身離屋,剛踏出門檻,突然停下腳步,停滯了一下,便又轉回身往屋里走,笑呵呵地走到劉備跟前:“方才忘記向叔父詢問臥龍先生所居何處?!?
劉備笑了笑,說道:“出此屋門,右轉進入梨園便是?!?
劉琦恍然大悟:“蓋先生住于叔父縣府,叔父何不喚臥龍先生來前廳一敘?”
劉備哈哈大笑:“賢侄豈不聞周文王渭水之濱求姜太公乎?須親自恭問!”
劉琦便拜別劉備,去了梨園。
來到梨園,劉琦便被一陣朗朗讀書聲所吸引,穿過梨園,劉琦見一長幘飄飄,富有仙氣的年輕人正在屋內坐著讀書。劉琦站在門外,不忍打擾,便默默等待。
一柱香時辰后,諸葛亮放下手中書卷,站起身來,走出門伸展一下身體,脖子向右扭一下,又向左扭一下,脖子未等直立起來,便看到一人站在八步之外,便從臺階上走下來,問道:“閣下是……?”
劉琦抱拳行禮:“在下劉琦,字子覆,家父乃荊州之主劉表。”
諸葛亮顯得特別驚訝:“公子大駕,亮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劉琦說道:“琦不請自來,還望先生恕罪?!?
諸葛亮請劉琦進屋相談。
劉琦坐在椅子上,朝向諸葛亮,口水脫口而出:“今日前來,琦有一事相求,還望先生指點迷津?!?
諸葛亮見劉琦突如其來地吐沫星向自己奔來,連忙一躲,又坐到椅子上:“公子請講!”
劉琦哭訴道:“吾母早逝,家父娶后母,后母生琮,家父愛琮勝過我,后母從中離間,更有其弟蔡瑁從中相助,欲置我于死地。今日前來,便是欲請先生教我保身之法?!?
諸葛亮嘆了口氣:“自古以來達官貴族,不乏家族爭斗,而亮作為一外人,豈能插手公子家事!恕亮難以從命!”
劉琦放聲哭了起來:“先生何忍置琦于不顧?”
諸葛亮苦惱地說道:“非亮不愿助公子,然此乃公子家事,亮實難插手!”
劉琦見諸葛亮實在不為所動,便拜別諸葛亮去到劉備府中。
“叔父!叔父!”劉琦大步地走到前廳,“先生不助我,我命休矣!”
劉備在椅子上喝茶,放下茶碗,驚訝地站起身來:“孔明何故不助賢侄?”
劉琦哭道:“先生以此事乃我家事,故而不助琦也!”
劉備思考片刻,說道:“我有一計,孔明必從也!”
劉琦驚喜,將耳朵湊到劉備臉龐:“叔父請講!”
劉備湊到劉琦耳邊,悄悄說了幾句。
次日,劉琦令仆人到劉備府中請諸葛亮去作客。
仆人來到諸葛亮住處:“我家公子請孔明先生前去作客,公子說有一本古書置于家中,請先生前去甄別。”
諸葛亮便隨仆人去了劉琦府上。
劉琦早已在大門前等候諸葛亮多時,諸葛亮到了后,便隨劉琦去了書房。
到了書房,劉琦說道:“此古書已多年未動,置于閣樓,請先生隨我登梯之閣樓?!?
諸葛亮便跟隨劉琦順著梯子到了閣樓。
劉琦拿了一本無名書給諸葛亮,諸葛亮坐在凳子上認真看著,劉琦悄悄走到梯口處,叫仆人將梯子撤走。
過了一會兒,諸葛亮拿著書說道:“此書非古書也,乃我漢朝史學家班固所著《兩都賦》,此書分寫兩都,結構合理,乃漢朝佳作也!”
諸葛亮又轉頭問劉琦:“公子所言古書所在何處?”
劉琦滿頭大汗,對諸葛亮說道:“請先生恕罪,此處無古書,今以古書之名請先生來,實則為昨日請教之事……”
諸葛亮打斷了劉琦:“公子請勿多言!亮告退矣!”
諸葛亮便站起身來往梯口走去,看到梯口處空空如也,諸葛亮不由得嚇得后退了幾步:“公子,方才木梯何處去了?”
劉琦說道:“請先生恕罪,方才先生讀書之際,我命仆人撤去木梯。”
諸葛亮向劉琦走過來:“公子何苦為難亮乎?”
劉琦說道:“先生今日若不教我保身之法,先生則久立于閣樓之上!”
諸葛亮嘆了一口氣。
劉琦突然雙膝跪地,哭著對諸葛亮說道:“先生,琦實無他法,琦不欲做荊州之主,然后母仍要殺琦以絕后患。請先生教我保身之法!”
諸葛亮沉默了許久,抬起頭來:“公子請起,請聽亮言!”
劉琦起身坐在諸葛亮身旁。
諸葛亮說道:“公子豈不聞‘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內而亡’?”
劉琦點了點頭:“莫非先生叫我……?”
諸葛亮笑著點了點頭:“正是,公子可向劉荊州自薦鎮守江夏,一來可悅劉荊州,二來江夏據襄陽七百余里,蔡夫人何以謀害公子?”
“多謝先生!先生救琦于水火,琦定日后報答先生!”劉琦高興地站起來,“來人,將木梯置于梯口!”
劉琦便送諸葛亮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