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蛻變·從高調到低調

第一節 高調只能作為技巧,不可成為習慣

一、高調者分型及其內心的微觀世界

談起高調者,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為人高調;一種是做事高調。

為人高調者,表現為自視甚高,不懂人情世故,粗魯蠻干,脫離現實,等等。從長遠來看,這種高調或許可以逞一時之利,卻是“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事實告訴我們,這種高調不是我們所推崇的高調。長期秉持這種片面的高調方式,只會讓一個人目空一切,進而遭受打擊。

首先,為人高調,即使和別人私人關系較好,或許別人會在一段時間內縱容你,但心中已不愉快了,遲早會招來禍患。如果為人高調,又喜歡標新立異,自詡不和別人“同流合污”,那么肯定也不能和別人相處長久,而且會很不愉快。

其次,為人高調的人很難找到朋友。雖然大多數人喜歡和比自己聰明優秀的人交朋友,但是人們不喜歡和顯得比自己聰明優秀的人交朋友。二者并不矛盾。比自己聰明優秀是自己由衷欽佩的,而顯得比自己聰明優秀其實并不能令自己心悅誠服的。正如一句哲言所說,如果你想多一些朋友,就表現得比別人笨一些;如果你想多一些敵人,你就盡可能地表現得比別人聰明些。為人高調的人是表現得比別人聰明的人,是很難交到很多朋友的。

為人高調心理的形成與個人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有關。心理學認為,所謂“自我意識”是指人對于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關系的一種認識,也是人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的統一。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內容,它是人在社會實踐交往中,由于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在認識自身和環境的過程中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有些人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之一,是對認識和評價自我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和急迫感,雖然自我認識和評價的水平大為提高,但自我認識和評價的客觀性與正確性尚不夠,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這種情況在年輕人中尤其普遍,這是由于伴隨著他們的獨立意識、自尊心的發展,常常會導致一種自負心理的萌生,于是自吹自擂的言行和心理便出現了。他們喜歡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肯定,令人喜愛,然而實際上卻給人很輕浮的感覺。

為人高調心理的形成與其家庭背景有關。由于家人對他們的要求百依百順,使他們從小就成為家中的“小霸王”,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因而養成了一種不懂得遷就別人,不能承受挫折的性格。

為人高調的人通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不懂得去體諒別人的需求。克服為人高調的心理,需要從了解自己的朋友、愛人、父母的心態及需求開始做起。長期堅持對他人進行了解之后,為人高調者就會由自我世界中走出來,隨之他的“高調”也會慢慢地消逝。緊接著,就要調整自己的成就動機并善于發現和學習別人的長處,逐漸轉變自己的心態,學會與他人合作并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

不過,高調如果并不是在為人方面,而是在做事方面,則是積極的。

一個高調做事的人是樂觀的、積極的、熱情的,也是絕對主動的。從內心的微觀世界來看,高調做事是建立在強大的內心的基礎之上的,善于突出自我,奉行“我行,故我在;我能,故我優秀”的原則。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者的內心較為強大,至少會要求自己強大。這是一種自我鞭策,敢于承認自己的遠大理想,盡最大的努力接近自己的理想。因此,高調做事是一種睿智明晰的做事藝術。將頑強的種子播撒在土壤中,不向命運屈服,不僅體現了高調做事的魄力,更是一種高調做事的策略。

高調做事者,不但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心態,而且講究做事的技巧和方法,頗有大將之風。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者,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可以讓自己的人生道路無限精彩。而一個高調做人、低調做事的人,很可能會被命運主宰,讓自己的人生道路變成沙漠。一個人只要有足夠遠大的理想和寬廣的胸懷,敢于高調做事,就會擁有無窮無盡的力量。

高調做事,起點高、定位高、標準高,才能夠有高質量、高結果。這并不是讓人們不自量力,而是在能力范圍內,為自己設定更高標準。高調做事的前提就是擁有奮斗不息的精神和搏擊長空的宏大志向。面對生活的挑戰,只有成為生活的強者,才能緊緊地扼住命運的喉嚨,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所以,想要高調做事,就要成為自己命運的掌控者,精心雕琢自己的人生,才可能闖出一番新天地。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奮斗的過程,始終要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去對待。但是不要為人高調,這種錯誤的行徑只會讓人走入岔道。正確的高調,是做事高調,不是膚淺的表面,而是一種成事的技巧。做事高調者,會主動地做好每件事,會充滿自信,哪怕暫時失敗仍不放棄奮斗,這才是成功的基本因素,這才能稱之為高調做事——當然,前提是要學會低調做人。

劉鳳鳴談蛻變

◆做事高調,在挑戰自己的同時,也在和人生奮戰,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做事高調并不是為人高調,而是代表著一個通透的聰明之人,懂得利用自己的才華來為自己爭取最多的價值,同時又不招人嫉恨。

◆為人高調的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過高,以致形成虛妄的判定,偶有一得一見,便認為自己十分了不起。這種人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往往自以為是,不把別人放在眼里,得罪了別人還不自知,是一種特別需要克服的自大心理。

二、張揚不見得強悍,反而凸顯不自信

做人做事需謹慎、低調,得意時不張揚,不刻意表現自己,這既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處世智慧和人格魅力。古人把不張揚形象地比喻為“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勇若怯”“大智若愚”“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并且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之一。

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有許多人喜歡張揚、高調。

比如,有的人不管什么事都喜歡到處宣揚,生怕別人不知道,工作上鋪大攤子,搞大動作,求大效應,生活中也刻意地鋪張浪費,講排場;有的謀劃工作不切合實際或者是只用嘴說,卻不付出實際行動,只知道提大口號,定大目標;有的事情還沒有開始做,就開始說大話,剛剛干出一點兒成績,就心浮氣躁,得意揚揚,整天忙著上報材料,總結經驗,見人就說,逢人就念。過于張揚,輕則給人以淺薄、浮躁、作秀之感,重則貽害團隊的發展建設。

喜歡張揚的人,尾巴翹得很高,容易引起注意,也許能慷一時之慨、開一時之懷,求一時之名,得一時之利,但這種人往往成不了大事,體會不到真正的成功,而這也正是愚蠢的人的行為。

而有內涵、有自信的人懂得,一時的成績不代表永久,一時的成功并不代表永久的成功,也不代表高人一等。成績是自己的,如果一味張揚、炫耀,不僅不會帶來任何好處,甚至還會帶來負面效應。

張揚是一種虛假的繁榮。從表面上看,張揚者好像不可一世,處處在顯示自己的優越,甚至張揚者自己都會認為自己很了不起、技高一籌,但如果能真正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人們便會發現他們的內心是空虛的,他們的張揚并不強悍,反而凸顯出其內心深處的不自信。

張揚是一個可怕的陷阱,它會讓你把大量的精力放在顯示成果、自吹自擂上,而這通常會使你變得驕傲自滿,忘記了自我,最后,你很可能會成為人人避之而不及的孤家寡人。或許,你正自鳴得意之際,恰好是你受人奚落之時。

喜歡張揚,肯定會遭到他人的厭惡,而不是敬佩。

越是沒有本領的人就越發自命不凡。其實真正有本事和有自信的人是絕不會濫用優點和榮譽去張揚的,他們往往會等著別人來發現,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讓人們真正看到他們的價值和重要性。

在他們不張揚的背后,隱含著真正的大智慧、自信和涵養。

不張揚不是表面功夫,它需要有厚實的“內功”作為支撐。只有當一個人的知識、閱歷、素質、修養等各方面達到一定的程度時,才能真正做到不說張揚之語、不干張揚之事、不逞張揚之能。

不張揚,并不是消沉、保守、消極。從表面上看,不張揚的人似乎缺少激情、精神、活力和銳氣,其實,這些人卻是最有自信的,他們的內心深處蘊藏著勃勃生機和無限活力,他們處于人生低谷時不會垂頭喪氣、怨天尤人,遇到困難時敢于迎難而上,越挫越勇;當一帆風順時不得意,成績面前不炫耀,永遠保持著踏踏實實、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態度和格調,成熟、理性、豁達、自重、睿智。

不張揚既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也是一種人格魅力。即使你已經滿腹才華,能力比別人強,也要以平常心做人,以進取心做事。一個人真的應該做到遇喜不形于色,遇哀不憂傷于心,寬容平淡才是真。

不張揚是做人與做事的標準,也是做人與做事的訣竅。

社會是一個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免不了會與人相處,不張揚,才能夠遇事不喧鬧,不矯揉,不造作,不忸怩作態,不卷入是非,不給自己招惹麻煩;才能結合自己的實際,掌握做人做事的準則,在激烈競爭的社會,走向通往成功的陽光大道,平坦順利地走好人生之路。

劉鳳鳴談蛻變

◆真正自信的人,就是有了巨大的成就,也總會覺得自己的成績微不足道。

◆真正的成功者是不會把自己的出類拔萃掛在嘴上的。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應該少做些浮夸事,多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越是張揚的人,其內心越不能平靜;反之,越是低調的人,其內心越容易平靜。

三、張揚顯擺累積的是心靈負能量

現在社會上流行一種張揚顯擺風。有的顯擺財富,有的顯擺權勢,有的顯擺人脈,有的顯擺品位。

人類愛張揚顯擺是天性,特別是女人,比如買了一件貴的衣服,非得穿給很多人看,讓他人羨慕。但是,作為心靈具有正能量的人,你在他們身上找不出張揚顯擺的毛病。

自我評價是一個人自我意識的表現形式,是主體對自己思想、愿望、性格的判斷和評價。自我評價有適中、偏高、過低之分,張揚顯擺屬于自我評價偏高,他們能體驗到的是一種優勢心態。

張揚顯擺是對生活的一種恐懼。張揚顯擺的人對生活和生命都缺乏安全感,他們企圖通過張揚顯擺自己來找到生活的感覺。

缺乏安全感的人,一般都有過強的自尊心。但是自我能力總是有限的,他們在認為自己無法超越別人,或者不知道如何在這個群體中超越自我,或者自信心不足時,就會采取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凸顯自己的價值。這種方式就是張揚顯擺,通過張揚顯擺顯示出自己所處的位置,找出自我存在的價值,將自身對生活的恐懼悄然轉移,實現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

張揚顯擺是人對未能實現愿望的一種壓抑和轉移。張揚顯擺是將實現了的目標最大化,將不能實現的目標最小化,以此來尋求自我安慰。生活總是有不足之處的。人們的某些愿望不能得到滿足時,有的時候就會選擇將已經實現的愿望價值放大,通過這種放大,使另外一種愿望相對縮小。這樣,對于不能實現的愿望,就不那么遺憾了,就能把未實現的愿望壓抑在心底,使心理回復到一種平衡的狀態。例如,有的人可能學習不好,但是動手能力很強,那么他就會將這種動手能力強化、放大,通過張揚顯擺自己的動手能力強來弱化學習不好的事實。其這樣,心理才能平衡,生活才能正常進行。

心理專家認為,張揚顯擺會累積很多的心靈負能量。它雖然能給予人表面暫時的心理滿足,讓人體驗到自身的優越,但是一個長期喜歡張揚顯擺的人,其張揚顯擺心理會對腦神經產生不良刺激,心理負擔也會隨之加重,長期陷入擔心、緊張與害怕的狀態之中,脾氣變得暴躁,情緒也日趨不穩定,愛與人爭執。同時,還會伴有失眠、消化不良,甚至會造成神經衰弱,導致精神疾病的發生。

而且,總是張揚顯擺自己會給別人帶來一定的反感。

職場中,張揚顯擺心理不利于和周圍人搞好關系,還會留給人愛張揚顯擺、過于膚淺、沒素質、沒文化的印象。

張揚顯擺心理也是人際交往的大忌。那些有嚴重張揚顯擺心理的人常會為了社會聲望和地位,習慣性地在人前夸贊自己的容貌、能力、地位、權力等,不由自主地與他人進行對比,引起他人的排斥,導致人際關系的矛盾和沖突。

那么,怎么改掉張揚顯擺的習慣呢?

第一,學會謙虛。

沒有人會喜歡張揚顯擺的人,更何況比別人有些優勢,本來就容易遭人嫉恨,如果再過分張揚顯擺,就會使嫉恨加深,破壞自己的人際關系。而謙虛是克服張揚顯擺心理的良藥,可以幫助自己擺脫張揚顯擺的沖動。

第二,正確對待自己的優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優勢可能讓自己的某些方面做得如魚得水,但是優勢不是張揚顯擺自己的資本。正確看待這些優勢,有助于清楚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發揮自己優勢。

第三,掌控說話技巧。

即使有一定職位,也不要在人前張揚顯擺,而是要告訴他人,你學歷不高,經驗不足,也是個普通人。即使取得了成功,也不要在人前張揚顯擺,而是要告訴別人你失敗的經歷、心里的苦惱、奮斗的辛酸。即使你有錢,也不能張揚顯擺,而是要告訴別人自己的健康不佳、心情煩惱。即使你在某一個領域很出色,也不要張揚顯擺,而是要告訴他人你在其他領域知之甚少,希望別人可以幫助自己。

第四,不要把話題總往自己身上拉。

與人談話時,不要總是把話題拉到自己的身上,大談特談和自己有關的事情,使自己處于談話的中心,充當談話的主角。否則,即使你不是在張揚顯擺自己,也會有張揚顯擺自己的嫌疑,讓其他的談話者厭倦。

第五,努力實現自己的愿望。

當人壓抑自己心中的愿望時,人就會張揚顯擺自己,使那些不能實現的愿望最小化。因此,不要壓抑自己心中的愿望,應該努力去實現它,即使不能實現,只要自己努力了,努力的過程就是一種收獲,張揚顯擺自身優勢的愿望就會減少。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做人之道,一進一退。張揚顯擺累積的是心靈負能量。而智者總能避免在人前張揚顯擺自己強的一面,懂得減弱自己在別人面前的優勢,這樣才能與他人和諧溝通,并使自己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實現更多的成長。

劉鳳鳴談蛻變

◆張揚顯擺心理其實是自己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自尊心過于強烈,且自我能力有限的表現。

◆絕不要陷于張揚顯擺心理,因為一旦張揚顯擺,你就會固執驕傲起來,你就會喪失客觀的準繩。

◆張揚顯擺會讓事情變得糟糕。因為你越張揚顯擺,別人越會回避你,越會在背后談論你的自夸,甚至可能因此而怨恨你。同時,你也會失去內心的寧靜,由愚人變成狂人,最終就會走向失敗。

四、箴言:事無端緒之時,最好不要張揚

大海是沉默的,卻告訴我們做人要擁有寬廣的胸懷;禾穗是無聲的,卻告訴我們做人要擁有謙虛的品質;松柏是寧靜的,卻告訴我們做人要擁有堅強的意志……

最鋒利的刀往往最先沒有了刀刃,最粗大的樹木往往最先被砍伐;顯示自己才能的人往往最易招人怨恨,夸耀自己聰明的人往往最讓人產生抵制、提防的心理……從古至今,無數的例子證明了這個道理:太過于招搖的人反而會身受其害;只有韜光養晦,人生才能更加精彩。因此,事無端緒之時,最好不要張揚。

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可謂最著名的韜光養晦的例子。勾踐被俘后甘愿為奴伺候吳王,忍常人之不能忍。回國后,一方面勵精圖治,一方面對吳國俯首稱臣,在吳國眼皮底下發展壯大,最終報仇雪恥。勾踐的這種在事無端緒之時,忍辱負重并發憤圖強,稱得上是不張揚的極致了。事無端緒之時不張揚,并不是說要故步自封、不思進取,而是在低姿態中厚積薄發。

其實古今的道理都一樣,現實社會同樣充滿了競爭,雖然在事無端緒之時張揚,并不會像古代那樣招來殺身之禍,但會讓我們在職場中處于步履維艱的境地;雖然我們不需要像越王勾踐那樣忍辱負重來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我們同樣需要在事無端緒之時,掩飾自己的鋒芒。

然而,很多初涉職場的人,往往急于顯露一下自己的才干和實力,希望能盡快得到同事的認可和上司的賞識,甚至刻意展露自己的鋒芒,凡事都要爭先,經常“搶跑”。這樣做的結果,不是給人留下急于求成的功利印象,就是過早地掀起和卷入競爭,最終使自己陷入被動的境地。

現代社會畢竟是一個講求協作的社會,尤其是在企業和團隊組織里面,需要不同專長的人員共同合作才能達成目標。即使是籃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丹,如果沒有隊友的協作,或者協作不好的話,同樣也會敗下陣來。在一個團體中,軟弱的人不會得到別人的重視,但張揚則會像一只鋒芒畢露的刺猬,在扎到別人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張揚的人隨處可見。張揚的個性不但會傷害別人的自尊,還可能破壞單位的團結。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在一個公司里,如果你總是特意在領導和同事面前張揚自己,尤其是在事情還沒做好時,這樣張揚自我的做法就會導致同事產生逆反心理,決定要挫一挫你的銳氣,導致事態朝著不利于自己方向快速發展。

志當存高遠,急于求成的結果只會導致過早的失敗,所以我們要甘于寂寞,事無端緒之時不張揚,隱藏自己的鋒芒,厚積薄發,自然會水到渠成。

萬事萬物都有它們自身的發展規律與發展階段。出于某種炫耀的目的越過或者忽略了其中的一步,在事無端緒之時張揚,最后只會害了自己。因虛榮而失去了長遠的大利,實在不值得。最富有競爭力、生命力最強、最有前途的人,往往是那些不急于表現自己的人。沒有足夠的積累,就急于表現,只能是曇花一現,留給自己滿身傷痕。在韜光養晦中積累了足夠能量的人,往往能夠等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時,從而得以持久地享受成功的快樂。

劉鳳鳴談蛻變

◆珍珠只有把自己隱藏在貝殼中,才能在面世時,讓人們驚艷。真正的英雄,必須將自己的光芒遮蔽在其他人的光芒之下,才能躲過數不清的明槍暗箭,最終成為英雄。

◆學會韜光養晦,不要急于表現自己,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當自己的才華引起他人注意和攻擊的時候,不妨將自己遮蔽起來,減弱自己的威脅感,為自己爭取壯大的時間。

五、虛榮是飄飛的氣球,遲早要破

“虛榮”一詞在《辭海》中被解釋為:表面上的榮耀、虛假的榮譽。

虛榮作為一種普遍心理,是社會上大部分人心中根深蒂固、難以根除的性格弱點。在生活中,人們的虛榮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在我們身邊經常有這樣的人,樣樣要和別人比,比官位,比車子,比住房,比穿衣打扮,比婚喪喜事的排場,等等。有的人并不富裕,卻硬要打腫臉充胖子,看到別人買車,自己借錢也要買;看到別人結婚排場大,自己借債也要弄得豪華氣派,結果債臺高筑,苦不堪言。

還有的人得到一點兒榮耀,取得一點兒成就,就自以為了不起,趾高氣揚。有的人常耍小聰明,看誰都是豆腐渣,只有自己是朵花。更有甚者,本事沒有多大,卻傲氣沖天,經常將自己的短處隱藏起來,用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相比,并竭力排斥、挖苦、打擊、疏遠、為難比自己強的人,以顯示自己是多么的與眾不同。

心理學上認為,虛榮是自尊的過分表現,是一種追求虛表的性格缺陷,是人們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是一種心理上不健康的心態,與愛美之心和榮譽感有質的區別。愛美之心和榮譽感太強,超過了一定的度,就變成了虛榮心。虛榮心表現在行為上,主要是愛慕虛榮,盲目攀比,好大喜功,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自我表現欲太強,有強烈的忌妒心。

虛榮常常被掩蓋在自尊的美麗外衣之下。虛榮的人在面對他人的質疑時,常常把自尊掛在嘴邊,其實自尊與虛榮是兩回事。一個人希望別人看得起自己,想得到自尊心上的滿足,這本是人之常情,也可以說,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始終不懈努力的一個人生動力。但是為了達到同樣一個目的,別人采取的辦法是不懈的奮斗,而我們又怎么可以選擇通過虛榮來滿足自尊這條“捷徑”呢?

虛榮心強烈的人,其內心深處是很空虛的,因為很多時候,他們不得不打腫臉充胖子,于是內心也就不可避免地感到痛苦和焦慮,連最起碼的心安都失去了。

虛榮常常讓人自以為是、目高于頂,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虛榮的人常不愿意直接面對問題,不愿真心地面對生活和別人,反而造成尷尬。

虛榮會讓人生活在表演之中,漸漸地覺得活著就是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得到別人的贊美,于是漸漸地失去自我。虛榮還會使人喪失理智,盲目追求那些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因此吃盡苦頭。

虛榮的人本身無能,卻希望得到那些有能力的人所受到的待遇,于是他們在不斷地通過制造一些假象來迷惑、欺騙自己的同時也迷惑、欺騙別人。這樣的人也許會得到暫時的滿足和喜悅,而那些藏在浮華表面下的無能和丑陋還是會時時刺痛自己,終究有一天會展露無遺。

虛榮心還會使人在追求目標時采取不切實際的、錯誤的手段,以致自己的行為和目標走向偏離,鑄成大錯。

虛榮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虛榮是一種虛妄的榮耀,是無知無能的人想依賴而實際上最不可靠的心靈稻草。虛榮是一種慢性病,它不會一下子置人于死地,可是會慢慢地折磨人,讓人痛不欲生。所以,要學會拒絕虛榮,別讓虛榮就此毀了自己。

那么,該怎樣克服虛榮心作祟呢?

第一,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虛榮者注視自己的名字,光榮者注視祖國的事業。給自己定一個人生目標。當一個人為實現目標而不懈努力時,他就會腳踏實地,沒有精力和時間去貪慕虛榮。

第二,人貴有自知之明。

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要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做人、做事。

第三,適度的攀比。

比較是人們的正常心理,適度的攀比可以達到激勵人心的目的,因此,在攀比時一定要注意攀比的方向、范圍與程度。從方向上講,比較要多立足于社會價值而不是個人價值;從范圍上講,要立足于健康的比較而不是病態的比較,要比成績、比干勁,而不是貪圖虛名,忌妒他人。

第四,做相對完美的自己。

做任何事情,不要過多地在乎別人的評價。別人的議論、他人的長處,都不應當成為影響自己進步的外因,關鍵在于做人做事時是否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虛榮,是阻礙人們進步的最大敵人。它能讓人得到暫時的心理滿足,而非真正的幸福快樂。它本想讓人們把自己看得“高高”的,最后卻會使人重重地摔在地上。本來是為了獲取面子,其實卻像是飄飛的氣球,遲早要破。

因此,不能讓虛榮心過度膨脹,而要胸懷坦蕩,在生活中腳踏實地,讓自己擁有一顆平常心。這樣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扎扎實實地走下去,而不是被虛榮心毀掉本應光明的未來。

劉鳳鳴談蛻變

◆每個人都不是為了別人而生存的,不必在別人的目光里虛偽地生活。

◆與其炫耀那些嘴上說的、事實上卻子虛烏有的所謂的才能,不如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做點兒事情,使自己的內心回到正確的軌道上去。

◆虛榮心太強的人往往活得很累。當自己沒有某方面的長處時,很多時候就會想方設法利用別的手段來彌補,甚至鋌而走險,從而給自己帶來難以預料的惡果。

第二節 謙虛為人、低調做事是靈性者的選擇

一、不必刻意展露,錐處囊中必自現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見一些人大談自己的得意之事、輝煌之舉,面對地位和資歷不如自己的同事或下屬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勢。還有許多人為了贏得別人更多的關注、認同和推崇,或為了向他人推銷自己,經常不惜嘩眾取寵,自我鼓吹和自我炫耀,大談當年闖關東、下南洋、走西口的勇氣,卻不提碰霉頭、崴腳踝、掉鏈子的困窘;大談當年過五關斬六將的豪壯,卻從不提敗走麥城的狼狽。

其實,刻意展露自己的風光、得意之事,賣弄自己之能,固然能賺到一些艷羨的目光,卻也會招來一些妒忌、反感甚至厭惡。所以刻意展露自己之能,不如鼓吹他人之功,把榮耀留給身邊的人,把風光留給同行的人,這樣做反而會贏得更多的稱許和美譽。

在交際過程中,雙方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競爭,如果你一味地刻意展露,不僅不能達到交際的目的,反而會被對方排斥和拒絕。

若你面對地位和資歷不如自己的同事或下屬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勢,也不會讓對方認為你是了不起的,甚至會讓對方認為你是一個不成熟的、淺薄的、沒有見識的人。

所以,在交往中不要刻意展露自己,尤其是不能刻意展露自己的優越感。

在交際中,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都在不自覺地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交際中的某一方在談話中刻意展露自己的優越感,那么另一方就會感到這是對其自尊和自信的一種挑戰與輕視,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在不自覺間產生了。

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就應該對自己的成績輕描淡寫,不嘩眾取寵,免得讓別人討厭你。

不刻意展露的人是會等待的人。懂得等待的人具有深沉的耐力和寬廣的胸懷,他們明白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過分倉促,也不要被自己激動的情緒所左右。能夠克制自己才能征服他人,不要太急于求成,在到達成功的巔峰之前,你不妨先觀察一下山腰的綺麗風光,在其中漫游一番。

越是有成就的人,態度就會越謙虛、低調;相反,只有那些淺薄地自以為有所成就的人才會驕傲。

不刻意展露的人,總是把謙虛與恰當的自我表現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由此走上通向成功的大道。大智若愚既可以保護自己不受猜忌和傷害,又可以為自己的事業成功創造條件,使自己一鳴驚人。

不刻意展露的人,在人際交往中也會處處受歡迎,做起事來別人也愿意幫忙。因為在人際交往的世界里,人們大多喜歡聰明、謙讓而豁達的人,討厭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的人。這些愚蠢的人最終會使自己在交往中陷入孤立無援的地步。

當然,我們提倡不刻意展露,并非要你做“老好人”,并非要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相反,我們應該在原則面前去掉怯懦的“老好人”性格,摒棄庸俗的作風,成為一名大智大勇、大慈大悲的人。提倡不刻意展露,低調做人,也決不意味著低沉,不意味著因循守舊,而是要振奮精神、腳踏實地,干好每件工作。錐處囊中必自現。自豪而不自滿,低調而不低沉,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劉鳳鳴談蛻變

◆你的一言一行都要為對方的感受著想,要學會放低姿態和別人交往,不應使對方產生相形見絀的感覺。

◆在人前盡量不要刻意提自己的得意之事和風光之事。

◆自我表現的最高境界是既表現了自己,又不露聲色。這種人在與他人交往時,往往多用“我們”而少用“我”。因為用“我”會產生距離感,而用“我們”則讓人感到親切,意味著“你也參與”,使人產生一種參與感,這無疑會拉近雙方的距離,降低交往的難度。

二、箴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一個人做了好事,不張揚,人們就會記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為人誠懇、真摯,就會深得人心;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種令人向往的高尚精神境界,更是一種品德和修養的生動體現。為人處世也應該具備謙虛內斂的品格,樂于助人而且不張揚自己,其品德就能如真金一樣閃光,又如桃李的花香一樣令人心曠神怡。因此,判斷一個人的品德如何,不能僅僅從他的言語來得出結論,而更主要的是看他的實際行動。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真正品德高尚的人,都不會標榜自己的能力與才華,雖然他不張揚自己的優點與長處,其高尚的品德仍然會得到大家的尊敬與贊賞。猶如空谷中的幽蘭,雖然默默無聞,但其芳姿高貴、馨香怡人,慕名而遠道來訪者,總是絡繹不絕;又如人品與才學兼優的大德之士,即使深居簡出,但登門求教、樂意與之交往者,亦不乏其人。

有一些蘊藏在內心深處的美德,一旦用語言表達出來,其中的韻味往往蕩然無存,抑或索然寡味。如對他人表示關愛時,默默地給予實際幫助,比口若懸河的表白更顯真誠,更具感人魅力。此時,盡管什么都沒說,卻又仿佛什么都說了,可謂此處無聲勝有聲。

這樣的人,因自己無聲的行動,而影響和帶動了其他人,贏得了他人的尊重和信賴。

面對復雜局面和大是大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往往是潛心思索、凝聚智慧,為從容應對積蓄力量。當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是故作深沉或天性木訥,而是盛開在心靈深處的智慧之花。“桃李不言”并不意味著“萬馬齊喑”,我們應當崇尚內心充實而不失真誠的不言之沉默。

“桃李不言”需要勇氣,需要毅力;“桃李不言”是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桃李不言”既是自己的財富,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責任。溝通心靈的時候需要不言,只有在傾聽中才能吸取智慧,彌補紕漏,建立信任;具備優勢的時候則無須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也一樣,取得成績的時候不言,遭受困難的時候不言,在失敗和厄運面前,拭去眼淚,咬緊牙關;等待時機需要不言,造化總是把機會送給有充分準備的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里的意思,不是不說話,而是說話要分場合,要分情況;不能說則不說,保持適當的緘默;能說則盡量少說,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言多必有失”,有道德的人,絕不泛言;有信義者,必不多言;多言取厭,虛言取薄,輕言取侮,唯有保持適當的緘默,才會避免厭、薄、侮。要記住,只要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出耀眼的光芒。真正有能力、有才華的人,雖不用揚言,也會得到大家的贊同。他的身教不僅會起到導向和示范作用,而且還有凝聚人心、化解矛盾、鼓舞士氣、催人奮進的特殊功能。

劉鳳鳴談蛻變

◆身教重于言教,榜樣力量無窮。

◆對待他人要誠信,不能虛假、表里不一;對待工作要踏實,不能虛浮,流于形式。只有待人誠懇,胸懷坦蕩,才能團結合作、有所作為。

◆桃李沒有牡丹的顯貴,沒有玫瑰的嬌艷,它默默無言,靜靜地開出樸實的小花,奉獻出甜美的果實,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樹下都走出了一條小路。

三、謙虛和謹慎——永遠不可舍棄的美德

謙虛,指虛心、不自滿,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它包括兩個要素:虛懷若谷和實事求是。關于謙虛,自古以來有許多警句格言,《易經》中就有許多處講到要戒“盈”、倡謙。例如,“人道惡盈而好謙”“有大而能謙,必豫”。它非常贊賞“謙謙君子,卑以自牧”,甚至認為“謙,德之柄也”,認為謙虛才是道德的抓手。《尚書》中說的“滿招損,謙受益”,更是婦孺皆知。這些言簡意賅的警句格言,飽含著人生的哲理,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有益的,值得牢記心中。

謙虛的人,往往能力較強,卻不自負;總能學習他人的長處,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接受別人的幫助,發現自己有過失立即改正,不主觀武斷,不自視清高,不固執己見。毫無疑問,不謙虛,就會驕傲自滿、止步不前;不謙虛,就會夸大成績、自我膨脹;不謙虛,就會聽不進不同的意見,甚至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一套;不謙虛,就會愛聽奉承話,甚至吹吹拍拍、拉幫結派;不謙虛,就會自恃功高,權欲膨脹,利欲熏心;不謙虛,就會不把他人放在眼里,自視特殊,任意妄為。

謹慎,是指細致嚴謹、小心慎重,有嚴密的科學態度和很強的責任心。它是一種作風,“敏于事而慎于言”,多做少說,先做后說,處事勤謹;它是一種能力,見微知著,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不斷增強工作的創造性和預見性;它是一種品格,慎權慎獨,自警自勵,努力做到兢兢業業。保持謹慎,決不是因循守舊,亦步亦趨,而是要求在事業發展順利的時候保持頭腦清醒,嚴謹細致,慎始敬終,踏踏實實地推進工作。

一個謹慎的人,為人嚴謹慎重,觀察事物深入細致,分析問題縝密周全,待人接物熱情不輕浮。事實表明,唯有謹慎,才能牢牢樹立憂患意識,居安思危,不敢懈怠;唯有謹慎,才能堅持實事求是,克服浮躁情緒和虛浮之氣。

保持謙虛謹慎,是人們為人處世、工作生活所必需的。因為人們對于新事物總是有一個從無知到有知、從淺入深逐步認識的過程,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和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是無限的。因此,每個人都應持謙虛的態度,不斷學習,不斷進取。一個人無論經驗多么豐富,在錯綜復雜的客觀事物面前,對問題的認識和處理也難免失之偏頗。因此,在待人接物和處理問題時,一定要持謹慎的態度,切忌急躁輕率、魯莽冒失。

謙虛謹慎永遠是一個人建功立業的前提和基礎。

不論你從事何種職業,擔任什么職務,只有謙虛謹慎,才能保持不斷進取的精神,才能增長更多的知識和才干。因為謙虛謹慎的品格能夠幫助你看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永不自滿、不斷前進可以使人冷靜地傾聽他人的意見和批評,從而謹慎行事。否則,驕傲自大,滿足現狀,停步不前,主觀武斷,輕者會使工作受到損失,重者會使事業半途而廢。

謙虛謹慎的品格,還能使一個人面對成功、榮譽時不驕傲,把它視為一種激勵自己繼續前進的力量,而不會陷在榮譽和成功的喜悅中不能自拔,把榮譽當成包袱背起來,沾沾自喜于一時之功,不再進取。

謙虛謹慎是永遠不可舍棄的美德。謙虛的人,虛心而求實,所以也往往是謹慎的人;謹慎的人,深思而熟慮,所以也往往是謙虛的人。謙虛謹慎的人,持重穩健,足智多謀。在待人接物時能溫和有禮,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能虛心求教,取長補短。對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在成績面前不居功自傲;在缺點和錯誤面前不文過飾非,能主動采取措施進行改正。毫無疑問,這樣的人是富有親和力與魅力的,這樣的人誰都會喜歡,走到哪兒都會受人歡迎。

劉鳳鳴談蛻變

◆成功者總是以一貫謙虛的心態看待自己的成就和榮譽,而這種謙虛反過來也使他們獲得了更廣闊的人脈,成為他們成功的基石。

◆謙虛的人往往虛懷若谷、淡泊名利,時刻都能為別人著想,這樣的人自然處處都能受到他人的歡迎。

◆事實上,越是有涵養、穩重的成功人士,其態度越謙虛;相反,只有那些淺薄的、自以為有所成就的人才會驕傲。

四、要的是閃電,其后自然有驚雷

人生在世,如果不艱苦奮斗,不吃苦耐勞,而是自由散漫、放任自流,就難以取得成功。而只要朝著正確的方向刻苦努力,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這就是“要的是閃電,其后自然有驚雷”“要的是努力,其后自然有成就”。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們有些事情之所以能夠“馬到成功”,就在于事前有準備、有方案,在于“馬到”之前就做了許許多多的工作,下了實實在在的功夫,沒有事前的閃電式的努力,驚雷般的“馬到成功”只能是一種良好的愿望。只有功夫到家,事情才能辦得圓滿。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認為,學業由于努力而精通,由于玩樂而荒廢;事業由于深思熟慮而成功,由于隨隨便便而失敗。沒有辛勤的勞動,沒有扎實的功夫,就不可能得到豐碩的果實。

“要的是閃電,其后自然有驚雷”,對于普通人來說,這既是一種勉勵,也是前人的經驗總結。

“要的是閃電,其后自然有驚雷”,對于智商水平較高的人來說,也是一句真理。一個所謂的聰明人,一旦失去了進取之心,就會變得懶惰,如果這樣下去,即使是才子也會變成庸人,本能成為成功者的人也會迎來失敗的結局。

“要的是閃電,其后自然有驚雷”,這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沒有長期的努力,沒有付出艱辛的勞動,是不會輕易得到成功的。只要你付出了勞動,就能得到回報,就會獲得成果。不要埋怨命運的不公,不要感嘆生活的艱難,你沒有得到你想要得到的,那是因為你打拼的功夫還不到家。“要的是閃電,其后自然有驚雷”是成功人生的鐵律。只要你堅持不懈地追求和奮斗,成功難道還會離你很遠嗎?

雖然人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人們對它理解的深刻程度卻是不相同的。特別是在實際生活中處理具體問題時,人們對這個道理運用的嫻熟程度,差別就更大了。甚至有相當多的人,一遇到實際問題,就忘記了還有這么一個道理。這也正顯示了人的智慧的差異。

如果分析一下,這個道理應當包括三方面的含義。

其一,要承認事物的變化都有其自然進程,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這個自然進程所需要的條件,并為這個進程提供它所需要的條件;但是,人不能代替或完全左右自然進程本身。

其二,人要想使某個自然進程發生、開展下去,達到某種地步,做成某件事情,就必須按照這個自然進程本身的需要提供相應的條件,必須把握好火候,不能不及,也不能為過。這需要觀察力、判斷力,也需要耐性和勇氣。

其三,為事情發展提供條件,必須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周密細致的作風,把心神投入到事情本身中去,隨其變化,隨其進退,使自己的心神與事情逐步合一,同流共轉,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時機和火候。

通過上述三方面的分析,不難看出,那恰到好處的“驚雷”,實際上都出于“閃電”。只是別人只見其“驚雷”,不見其“閃電”,所以稱之為智慧。有誰知道,所謂的智慧不過是勞心、勞力的積累和結晶呢!

“要的是閃電,其后自然有驚雷”這個道理,就是告訴我們,要想成功,就要把立腳點放在用心做事上,放在下功夫上。生命之樹需要辛勤的汗水來澆灌,“閃電”自然可以帶來累累的驚雷碩果。

劉鳳鳴談蛻變

◆功夫到了,思考才是實在的,才有效能;沒有功夫做底,思維是懸空的,會誤事。拙變巧,巧變拙,奧妙就在功夫上。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只有勤奮耕耘才有好收獲。試問,哪個人的成功沒有辛勤耕耘的身影?

◆對于一樁成功的事情來說,勤奮的功用是默默無聞的、平實的,但它就像大廈的地基,潛隱而又重要,無聲無息地支撐起偉岸的形象和耀眼的華麗。

五、真正聰明的人的奮斗是靜悄悄的

“真正聰明的人的奮斗是靜悄悄的”,才智越高的人,學習越刻苦,見聞越廣博,越謙虛謹慎,從不炫耀和顯示自己,而是會默默地尋求發展機會。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別人不容易觀察你,你卻容易觀察到別人,并且可根據情況制訂自己的計劃。

在現實生活中,這是一種制勝的策略。在社會上,如果不合時宜地過分張揚、賣弄,那么不管多么優秀,都難免會遭到明槍暗箭的攻擊。靜悄悄奮斗的人往往是真正的強者,那是一種自信的表現,也是一種取舍的策略。

生活中到處都有靜悄悄奮斗的智慧。中國人喜歡無記名投票,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評三好學生,一直到企業里評先進,幾十年都是無記名投票。在公開場合,中國人一旦面臨“反對”或者“贊成”的抉擇,大多不愿意將之明顯地表示出來,所以中國人一般會進行無記名投票。在對錯選擇面前,中國人一般選擇應該反對的時候才反對,否則不輕易表態,在看清楚之后才合理地表示反對或贊成的意見。

這是很多人處事的技巧。初來乍到,一般都會冷眼旁觀一段時間,因為要是展露太多,就會引起周圍的警誡,樹敵太多就不利于發展,所以大家最喜歡留一手,不是別的原因,環境使然。等到周邊環境有利了,才合理表達。

“奮斗是靜悄悄的”是一種守身哲學,意思是說不可以隨便表現。因為人們大多喜歡鼓勵別人把本事擺出來,放在明處,這樣可以了解對手,看看別人到底有多少能力,合適的時候再把自己的本事使出來。這種緩沖,能讓你不隨便逾越合理的范圍,減少合理使用能力時的阻力。

“奮斗是靜悄悄的”既是強者自保的智慧,也是其穩步前行的策略。

一個人要想走得又快又穩,除了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更需要學會靜悄悄地奮斗。靜悄悄地奮斗可以隱藏自己的行動,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而過于張揚就會讓對手警覺,讓自己成為對手攻擊和圍剿的目標。

“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在熙來攘往的世界里,如果輕易地暴露自己的實力,不但表明你的修養不夠,有時還會自毀前程。過分顯露自己不僅會招人討厭,而且還會影響自己的發展。收住自己的性子與小聰明,做一個靜悄悄地奮斗的人,到適當的時候,再一鳴驚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劉鳳鳴談蛻變

◆君子有才華但不要急著顯露,應該等待合適的機會再展示出來,平時應該做到真人不露相。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成大事者善于隱藏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身懷絕技的人都顯得謙虛謹慎,把自己的“絕世武功”隱藏得非常嚴密。有些人喜歡賣弄才華,不懂得收斂光芒,結果不但沒抓到機遇,反而招惹了一身麻煩,這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參透“真人不露相”的真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廊坊市| 明溪县| 米林县| 达拉特旗| 监利县| 和静县| 黔西| 华安县| 改则县| 宝丰县| 五华县| 屯门区| 竹山县| 侯马市| 南部县| 绩溪县| 基隆市| 锡林郭勒盟| 威远县| 永新县| 靖州| 阆中市| 娱乐| 潞西市| 旌德县| 瑞安市| 格尔木市| 绥德县| 抚州市| 平罗县| 黎平县| 原平市| 固阳县| 长阳| 芒康县| 临泽县| 观塘区| 咸阳市| 苏尼特右旗|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