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的內在邏輯
- 張榮昌
- 374字
- 2021-07-20 17:50:56
第三章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分析
人而不仁 人:結合上下文,這里應該是指季氏等當權者。而:動詞,如果。不仁:無敬愛之心。
如禮何?如樂何 《儒行》云:“禮節者,仁之貌也。歌樂者,仁之和也。”《禮記·仲尼燕居》中載:“言而履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君子力此二者,以南面而立,夫是以天下太平也。諸侯朝,萬物服體,而百官莫敢不承事矣。”
【譯解】
孔子說:“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禮儀制度有什么用呢?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舞樂有什么用呢?”
【邏輯】
本章應該是針對上兩章內容而言,為政者無敬愛之心,禮樂便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用。《論語正義》云:“‘人而不仁,如禮樂何’在季氏舞八佾,三家雍撤章后,則‘人’指‘季氏’‘三家’言。”
仁是發自內心的敬愛,心中的真情厚意,表現出來,敬之以儀式文辭,就是禮;和之以音樂舞蹈,就是樂。為下一章講禮之本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