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原文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分析
子張學干祿 子張:顓孫師,字子張,陳國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四十七歲。干:求。祿:俸祿。
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 闕疑:保留疑惑。闕:放置一旁。慎言其余:指對其余所聞中沒有疑惑的,也要慎言。寡:少。尤:過錯。《荀子·王霸》中,孔子曰:“知者之知,固以多矣,有以守少,能無察乎?”
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 闕殆:與“闕疑”同義。悔:后悔。錢穆注:“此章多聞多見是博學,闕疑闕殆是精擇,慎言慎行是守之約,寡尤寡悔則是踐履之平實。”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這是從選士方面而言,古時選官以賢德為主,而后授官,因此寡尤、寡悔是得祿之道?!抖Y記·王制》中載:“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祿之。”春秋時期,世卿持祿,賢者隱處,多不在位,但寡尤、寡悔仍是安身求福之法。
【譯解】
子張請教求得俸祿的方法??鬃诱f:“多聽,對有疑惑的地方保留意見,對于其余沒有疑惑的部分也要慎重地發表意見,就很少犯錯;多看,對有疑惑的地方保留意見,對于其余沒有疑惑的部分也要謹慎行事,就會很少后悔;說的話很少有錯,做的事很少后悔,從而可以求得俸祿。”
【邏輯】
本章講處世求祿的方法。說錯一句話造成的不良后果可能再說一萬句對的話都無法彌補,做錯一件事造成的后果可能用一輩子都無法彌補,所以,說話行事應當敬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