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原文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p>
分析
由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九歲。
誨女知之乎 誨:教誨。女:通“汝”,你。知之乎:對待知道和不知道的道理?!盾髯印ぷ拥馈分休d:“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云云,子路趨而出,改服而入,蓋猶若也。孔子曰,‘志之,吾語汝。奮于言者華,奮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知且仁,夫惡有不足矣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說知道,便是智者;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也是智者。《孔子家語·三恕》云:“智者自知,仁者自愛。”
【譯解】
孔子說:“仲由,告訴你對待知道和不知道的道理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是智慧呀!”
【邏輯】
本章承接上章內容,從一正一反兩個方面論述義理。君子也有不懂的不會的,但不自欺欺人,能安守本心。君子之貴,貴在其誠,以誠求學為智,以誠愛人為仁。智者知道自己哪些知道,哪些不知道,有自知之明。仁者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能以仁德為行事原則,故能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