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的內(nèi)在邏輯
- 張榮昌
- 477字
- 2021-07-20 17:50:49
第九章
原文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分析
慎終 謹慎地對待壽終。鄭玄注:“老死曰終。”古代不同地位的人死了,對死的稱謂不同。《禮記·曲禮》云:“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禮記·檀弓》又云:“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追遠 追思久遠的先祖,指祭祀。《孔子家語·五刑解》云:“不孝者生于不仁,不仁者生于喪祭之無禮。明喪祭之禮,所以教仁愛也。”
民德歸厚矣 孔安國注:“慎終者,喪盡其哀。追遠者,祭盡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歸于厚也。”《荀子·禮論》云:“禮者,謹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終,始終如一,是君子之道,禮義之文也。”
【譯解】
曾子說:“(君主)謹慎地對待喪事,追祭遠代祖先,(就能引導)老百姓的品德歸于仁厚了。”
【邏輯】
本章講以孝禮化民德,喪禮、祭祀,最能顯現(xiàn)一個人對家人的愛,若民重于此,則民眾的仁愛之心可觀矣。《禮記·祭統(tǒng)》云:“是故,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yǎng),沒則喪,喪畢則祭。養(yǎng)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而時也。盡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