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分析
君子不重則不威 重:自重。《法言·修身》云:“取四重,去四輕,則可謂之人。何謂四重?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則有法,行重則有德,貌重則有威,好重則有觀。”威:威儀。君子是民之表率,動見觀瞻,其威儀對穩定社會國家都有重要意義。《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云:“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儀。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長世。臣有臣之威儀,其下畏而愛之,故能守其官職,保族宜家。順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其下,謂之有威儀也。”
學則不固 固:堅固,把所學的東西堅守住。不重不威代表學未通達,不能篤行,亦不能以此衛道。
無友不如己者 《呂氏春秋》中,周公曰:“不如吾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吾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吾所與處者,必賢于我。”但蘇東坡質疑道:“如必勝己而后友,則勝己者亦不與吾友矣。”這樣一來,豈不是大家都不要交朋友了?《孔子家語》中,子夏問于孔子曰:“顏回之為人奚若?”子曰:“回之信賢于丘。”曰:“子貢之為人奚若?”子曰:“賜之敏賢于丘。”曰:“子路之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賢于丘。”曰:“子張之為人奚若?”子曰:“師之莊賢于丘。”由此看來,孔子的意思應該是所交的朋友至少需要有一個方面賢于自己,又或者說,要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進行學習。
過則勿憚改 改過是儒家重要的修身學習方法。孔子說顏回好學,其中一個根據就是顏回能做到“不貳過”。
【譯解】
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沒有威儀,學習就不會牢固。以忠、信為主。不和(完全)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發現)過錯,不要害怕改正。”
【邏輯】
本章講君子修身之法。君子自重,有心于學,對于學習來說,有三個方面需要重點注意:一是忠信修誠;二是擇友求賢;三是自糾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