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鄉創業故事:創業鋪就脫貧致富路
- 操家齊
- 3884字
- 2021-01-27 15:09:35
豬鴨養殖戶——一位踏實肯干的農民工
受訪者基本情況
性別:女
年齡:40歲
籍貫: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鎮三里畈村
婚姻狀況:已婚
文化程度:初中
打工時間:6年
創業類型:返鄉創業——養殖業
創業地點:湖北省麻城市

王榮勇夫婦屬于已經創業兩年并且初步成功的人士,我去的時候這位叔叔去打糠不在家,阿姨在廚房里洗碗。看到我來,趕忙把手擦干凈搬椅子招呼我坐下。我和阿姨面對面聊了一個小時。看著我拿著紙筆,阿姨剛開始比較拘謹,后來我沒怎么看訪談提綱,整個過程非常融洽,談到他們家的雞鴨、豬肉很暢銷時,阿姨總是開心地笑了起來,阿姨給我的總體感覺是很樸實、和善。
以下內容根據訪談錄音整理。
訪談員:您家養鴨子(去之前聽人說他們家養鴨子)?什么時候開始養的呢?
受訪者:2018年8月份開始養第一批鴨子,因為經驗沒有摸準,損了(病死了)一兩百只,后來成活的鴨子就兩三百只,錢沒有賺到,只能說沒虧本。
訪談員:您和孩子(這家的小孩,當時一直在旁邊玩)爸爸一起管理這個廠(在一個山坡上蓋了兩間房子,一間豬舍、一間住人)嗎?
受訪者:嗯,去年的時候廠才建起來,規模也不大,但花費了10多萬元。
訪談員:只建廠就花了10多萬元?
受訪者:是。
訪談員:那個廠是當作鴨舍嗎?
受訪者:做豬圈,喂豬的。
訪談員:廠占的地基是怎么一回事?
受訪者:地皮是買的,所以才花了那么多錢,不然就用不了那么多。
訪談員:廠建起來是先養鴨子?
受訪者:先養豬,建廠之前,豬養在自己家旁邊的豬圈里,當時養得少,喂的是婆豬(母豬),個頭比較小,后來廠建起來了,就養到廠里了。
訪談員:那您說的第一批鴨子是養了多少只?
受訪者:買了500多只,病死了200多只。
訪談員:500多只鴨子要多少錢?
受訪者:一只鴨苗6塊錢。
訪談員:那500多只,一共三四千塊錢?
受訪者:差不多。
訪談員:那之后是不是又要買飼料?
受訪者:最開始的時候要喂飼料,鴨子小的時候不喂飼料長得慢,容易生病,飼料里有抗病的,只喂了一個月飼料,之后就把鴨子放出來,吃谷(稻谷)啊什么的。當時喂飼料花了一兩千塊錢。
訪談員:放(鴨子)是在哪里?
受訪者:就在我們這里的小河溝,那個時候人們都已經用機子割了谷,稻穗掉在田里的很多。
訪談員:后來肥料沒有花什么錢?
受訪者:嗯,飼料方面的開銷就省了很多。
受訪者:鴨子小的時候不能讓它們堆在一起,堆在一起就發熱,一發燒命就不長,一兩天就會死,成批地死。那個時候一天只能睡兩個小時,總要起來趕它,不能堆到一起了。
訪談員:好辛苦。
受訪者:一開始幾天要特別注意。
訪談員:那您和叔叔是住在那里嗎?
受訪者:只能住在那里,在那兒專門弄了一間屋。
訪談員:您說的病死了200多只是因為什么?
受訪者:一部分是因為剛開始養的時候沒有照顧好,太瞌睡,鴨子都堆在一起發燒死的。還有一部分是天氣剛冷的時候,把鴨子趕到豬圈里養了幾天,有點交叉感染。后來在外面圍了一片地方當作鴨舍,鴨子就沒病。
訪談員:您養鴨子之前有沒有去學過怎么養?
受訪者:一開始學過,但沒想到不能放到豬圈里。
訪談員:之前叔叔(上門女婿)專門去學過?
受訪者:之前你叔在老家里養過,但是沒養這么多,最多也只養了100多只,養了幾年。你叔還是蠻有養鴨子的經驗的。
訪談員:8月份養的鴨子,什么時候可以賣?
受訪者:3個月就長成了大鴨子,每一只有3斤多到4斤。這種鴨是肉鴨,外面人們賣的鹵鴨什么的都是飼料鴨,一兩個月就長大了。
訪談員:那您養的鴨子算是綠色有機呢。
受訪者:我估計是的,鴨子吃稻谷長大的,做出來的味道特別正,來我這兒買鴨子的大多數是附近的人。大家都喜歡燉著吃,到后來還少了(不夠賣)。
訪談員:買的主要還是這個村里的人?
受訪者:是,剛開始賣40塊錢一只,有人就說好貴,后來買過的人都說好吃,就都不覺得貴了。
訪談員:那銷路很好了。
受訪者:主要是特別好吃(很自豪,這句話重復了兩三遍),趕著養或是散養的鴨子和關著養的鴨子味道很不一樣。散養的鴨子燉出來很遠就能聞到香味。
訪談員:那以后還準不準備再養鴨子?
受訪者:當然養,今年8月份的時候就養。
訪談員:最初建廠的時候村里有沒有幫什么忙?
受訪者:去年有政府獎勵,一次性發放兩三千塊錢,村里還要給1500塊錢,不過現在還沒有兌現。
訪談員:建廠買地的時候村里不是也要幫忙?
受訪者:地皮是私人的,村里幫不上忙。到廠里去的路也是后來修的,只能摩托車上去。
訪談員:跟私人買的時候人家有沒有不愿意什么的?
受訪者:沒有,人家買了地皮沒有建房子,現在不愿意在山上住,把家搬到別處去了。
訪談員:養鴨子除了交叉感染,到賣的時候沒再遇到別的問題?
受訪者:后來挺順利的,只是剛開始賣的時候不管你賣多少錢,別人總說貴,但吃過之后覺得味道很好,就不覺得貴了。
訪談員:有沒有想著把鴨子放到網上賣?
受訪者:那個時候我們沒想那么多,有些人說好吃但是覺得鴨子毛很難辦(處理),之后我們把一些鴨子的毛拔了再賣,賣45塊錢一只,這樣的更好賣。殺鴨子加拔毛,弄得干干凈凈,但一天最多弄20多只。如果明年弄得多,就要買一臺脫毛的機子,全靠手的話太慢。
訪談員:有沒有想到賣到餐館里?
受訪者:餐館老板想提利潤,買這種鴨子不劃算,他情愿去買冷凍的鴨子。
訪談員:所以還是賣給私人好賣?
受訪者:1000多只都在附近的村里賣了,今年還是養得少了,鴨子賣完后還有很多人找來要買。這一年賺沒賺到什么錢,就當找個經驗。
訪談員:您和叔叔在辦廠之前是干什么的?
受訪者:就是干農活兒,種莊稼。孩子的爺爺奶奶身體不好,離不開人,如果你叔出去打工了,我一個人在家很多重活兒又弄不動,我如果出去,這孩子和他姐姐都在讀書需要照顧。
訪談員:那您和叔叔沒在外面打過工嗎?
受訪者:孩子他姐姐(16歲)出生前,我在外面打工,因為孩子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之后斷斷續續地,出去一陣子再回來一陣子。他爸爸也是斷斷續續地在外面打過工。
訪談員:叔叔在外面打工的時候是做什么的?
受訪者:在磨具廠、五金廠,什么都做過。
訪談員:那是怎么想到養鴨這些的?是因為種莊稼不賺錢嗎?
受訪者:出去不了,所以才一邊種著莊稼,一邊養些東西補貼家用。
拉家常中。
訪談員:您家養了鴨子之后還養了什么?
受訪者:在家里孵了六七十只小雞,在養鴨子之前,三四月份養了70多只雞。
訪談員:那個時候廠建好了嗎?
受訪者:說是廠,其實只是兩間房子。我和你叔之前打工也沒存到什么錢,只夠蓋兩間房子。
訪談員:那您建廠的10萬塊錢是怎么拿出來的?
受訪者:平日里省出來的,還有借來的。
訪談員:這樣的情況不是可以去找村里幫忙辦貸款嗎?
受訪者:無息貸了5萬塊,兩年之后要還。很多年前就想養豬,就是沒有資金。最開始去借錢的時候村里說不可以,沒有指標。后來工作組的姚行長(麻城市農行的行長)幫的忙。
之前姚行長主要是負責我們村里的四家進行精準扶貧。后來好多人都貸款了,主要是姚行長大力幫忙。
訪談員:養殖應該不屬于貧困戶吧?
受訪者:那是沒有搞養殖的時候,我和你叔沒有辦法出去,姚行長就問有什么想法沒有,到哪兒去打工什么的,我就說打工的地方有是有,但是走不開。你叔是一開始就想搞養殖業,之前還養過牛,只是沒有搞成功,主要是沒有資金。
訪談員:那是多少年前?
受訪者:16年前,我們剛結婚的時候,那個時候喂了幾頭牛,牛總要人牽著去放,所以又改成養羊,養了20多只,羊也沒賺到錢。之后就放下了養殖業,兩個人一起去外面打工了。
訪談員:之前養過這些應該還是有經驗?
受訪者:主要是你叔在管理。
訪談員:養的是黑山羊嗎?
受訪者:雜得很,各種羊都有。
訪談員:家里的六七十只雞賣了嗎?
受訪者:公雞有三四十只,一只賣60塊錢,母雞有20多只,一只賣120塊錢。母雞留著讓它生蛋。土雞蛋賣了好多,1塊2毛一個。
訪談員:那您感覺養什么比較賺錢呢?
受訪者:養鴨子和雞比較賺錢,因為鴨子長得快一些,都是散著放,而且雞苗是自己的雞孵出來的,成本小些。
訪談員:雞要養多久?
受訪者:半年。3月份開始養,9月份就開始生蛋。
訪談員:養豬是什么時候?
受訪者:前年,主要是養母豬,到現在已經生了兩撥。其中有段時間還聽說今年行情會不好。
訪談員:是今年的非洲豬瘟嗎?很多地方的豬圈都拆了。
受訪者:在那之前,聽說很多地方不讓養豬,說把環境污染了。我就想反正是自己養的母豬,豬苗也不花錢。行情不好的時候就稍微少養一點。我們家只要一殺豬,上下塆里的人就買完了,土豬肉很好吃,很好賣。
訪談員:那您家一般養多久再賣呢?
受訪者:養土豬時間好長,要一年。
訪談員:一共有多少頭土豬?
受訪者:大大小小的不足20頭,過節時就殺1頭,現在還剩下8頭,2頭母豬,6頭小豬。
訪談員:一頭豬大概賣多少錢?
受訪者:看大小。我們這里的土豬肉好吃些賣14塊錢一斤,一頭豬不可能都賣完,能賣兩三千塊錢。但養豬的飼料需要很多,成本不小呢。
訪談員:那一頭豬能賺多少錢呢?1000塊錢可以賺不?
受訪者:賺不到,只能賺幾百塊錢。豬吃的麩子都漲了價,80塊錢一包,隔不了多長時間就要去打糠。
訪談員:只吃麩子嗎?
受訪者:還吃花生禾糠、米糠,現在家里沒買到機子,還要拿到別人家里加工。去年的時候還種著玉米給它吃,有的時候還買玉米喂它。豬小的時候喂飼料,飼料中添加了抗病的,但喂飼料長成的豬又不好吃。
訪談員:這樣的話,那一年收入是多少?
受訪者:總是感覺像沒有什么收入一樣,賺了錢又投到里面去了,家里存不下錢。
訪談員手記
這位養殖戶的產品多樣,包括雞、鴨、豬、雞蛋等,雖然都是初級產品,也不涉及產品的加工、產業鏈的延伸,但是帶有生態、無污染、綠色、土產品等標簽,因此從目前來看銷路很不錯,甚至有供不應求之勢。但是總體看來,規模比較小,當規模擴大之后,市場是否會出現飽和、銷路是否依然這么好,這是值得他們思考的問題。
(訪談員:鄭州大學 何詩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