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鄉創業故事:創業鋪就脫貧致富路
- 操家齊
- 3041字
- 2021-01-27 15:09:32
創業失敗者——一位不屈不撓的農民工創業者
受訪者基本情況
性別:男
年齡:35歲
籍貫:湖北省麻城市黃土崗鎮堰頭垸村
婚姻狀況:未婚
文化程度:初中
創業類型:返鄉創業——養殖業
創業地點:本村

我和同學一起來到黃慶海大哥家,表明來意后,黃大哥招呼我們坐下。黃大哥家是貧困戶,靠養殖為生。
訪談員:您現在主要是養羊?
受訪者:養羊和養牛。
訪談員:那羊和牛現在有多少?
受訪者:羊現在剩下不多了,還有100多只,牛也只剩下10多頭。
訪談員:那您是什么時候開始養(羊和牛)的?
受訪者:2007年,現在養了十幾年了。
訪談員:當時怎么想著發展養殖業呢?
受訪者:當時認為在外面打工掙不到錢,以為回到家里能夠挖到一桶金,結果什么也沒掙到。
訪談員:應該還是能賺錢吧?
受訪者:能賺錢?能不能賺錢村里應該知道(我之前表明已經去村里了解過情況,故有此說)。
訪談員:嗯,您以前怎么會養羊呢?經驗從哪里來的?
受訪者:經驗啊?自個兒摸索的。
訪談員:那您當時的幼羊和幼牛從哪里來的?
受訪者:就是在附近的農戶手里收(購買)的。
訪談員:不是批量買的?
受訪者:不是。
訪談員:那您每年的飼料怎樣解決?
受訪者:飼料呀,山上散養,也喂自個兒種的農作物秸稈,然后再買一部分。
訪談員:就是說您的羊和牛還算是有機綠色的?
受訪者:是的。
訪談員:那羊糞、牛糞怎樣處理呢?現在不是提倡環保嘛。
受訪者:自然歸田、還田,別人拿過去(作為肥料)種植菜和花生(等農作物)。
訪談員:我好像聽村里人提到過您的羊圈是兩層的。
受訪者:對。
訪談員:然后底下一層專門堆糞是吧?
受訪者:是的。
訪談員:那您平時需要多少人手呢?
受訪者:平時我都是一個人。
訪談員:一個人忙得過來?
受訪者:差不多,只有接近年關的時候需要人手幫忙,那時候買牛羊肉的人多。
訪談員:那最開始養的時候有多少?
受訪者:最開始是幾只,慢慢地養到幾百只,到現在只剩100多只了。
訪談員:怎么會呢?
受訪者:真的,我從6只羊放起,放到最高峰期是三四百只,現在卻剩下100多只。
訪談員:那您以后怎樣打算?
受訪者:以后先慢慢養著這些牛和羊,糊住過日子就行了。脫貧有點困難,肯定一時半會兒脫不了貧。
訪談員:您現在也不算是貧困。
受訪者:我肯定算貧困呀。
訪談員:就只算您的羊和牛的價值,就不能算貧困戶,這些都是您的財產呀。
受訪者:這些財產一時半會兒也不能變成錢呀。
訪談員:那您以后打算擴大養殖規模嗎?
受訪者:想擴大但是沒有人手。
訪談員:那您可以買勞動力。
受訪者:買勞動力?一年的牛和羊的收入還抵不上工人的工錢,現在工價貴而賣的東西便宜,收入根本就付不起工錢。如果請一個好勞力(能干的人)吧,人家一年在外面軋鋼筋能賺六七萬塊錢,請得起嗎?請一個差一點的(勞力)又搞不了,一起工作反而更吃力,是不是?
訪談員:……是的。那您當時投了多少錢?
受訪者:前前后后起碼投了30多萬元。
訪談員:分了幾批投入呢?
受訪者:分了很多批,我們也不能一下子拿出很多錢,只能一點點地投。
訪談員:那您當時的資金全部是自己的嗎?
受訪者:一部分是我自己的錢,還有一部分是國家給融的資。
訪談員:那國家融資是從哪里來的,村里的還是鎮上的?
受訪者:不,是銀行貸款,村里哪里有錢給我們。
訪談員:當時貸款的時候銀行給不給呢?
受訪者:貸個兩三萬塊錢銀行還是給的。
訪談員:不需要什么做抵押吧?
受訪者:最開始的時候不需要抵押,但現在是房產抵押。
訪談員:利息高嗎?
受訪者:原來的利息很高,最多達到一分多。利息好高呀,比如貸5萬塊錢一年就有六七千塊錢的利息。但是最近一年搞精準扶貧后利息就低了好多,國家要貼息,好像要貼70%。一分錢好像要貼七厘,自己只承擔三厘。
訪談員:您現在的利息是4%左右?
受訪者:差不多,不到5%。
訪談員:那您的羊和牛的銷路是?
受訪者:周邊的農戶和屠宰戶。
訪談員:那有沒有打算往外面賣呢?
受訪者:我也在往外頭賣,在網上通過微信方式宣傳、聯系,賣往武漢、廣州那些地方。
訪談員:有銷路吧?
受訪者:有。
訪談員:有銷路的話您可以擴大養殖規模。
受訪者:還是人手問題,請一個好的勞力得6萬塊錢,這需要很多牛和羊才能填上這個窟窿。
訪談員:那6萬塊錢得賣多少羊和牛呢?
受訪者:賣大牛得賣六七頭,賣小牛得賣十幾頭,賣羊得賣二十多只。
訪談員:這么多?
受訪者:你以為呢?如果管理不好,可能一年的收入還沒有別人的工資高。所以請人手根本就不行。
訪談員:那您當時打算搞這個養殖,家里人支不支持呢?
受訪者:他們當時肯定不大支持呀,像我爸爸。但我的做事性格是這樣的:不存在他們支不支持,不支持也沒有辦法,我搞我的(不管他們的看法)。
訪談員:沒有遇到過疫情吧?
受訪者:嗯,但是疫情在其他地方有過,只是我們這邊沒有遇到。
訪談員:會影響牛和羊銷售的價格吧?
受訪者:嗯,對,有疫情的時候行情特別不好,銷售價格很低。
訪談員:嗯,村里有沒有給您提供幫助?
受訪者:村里對我是有幫助的,作為貧困戶,借貸一年最起碼可以省下兩千塊錢的利息,我覺得是很大的幫助。
訪談員:這些年您每年大概能拿到多少錢?
受訪者:收入嗎?大概每年六七萬塊錢。
訪談員:別人是怎樣做大規模的呢?
受訪者:那肯定是有一些社會資源,比如說通過各種渠道能夠得到一些政策補助,借助國家的力量規模肯定是要大些,我們能指望誰呢?如果雇人養根本就付不起工資,只能自己養,把自己的工錢掙出來。而且牛羊養多了也有限制,因為我們這里自然條件差,山上放養的資源也差了很多。
訪談員:您的意思是說規模擴大不了?
受訪者:對。我的羊圈倒是能養上千頭,但是林木面積承載不了,用飼料又會降低肉的品質,賣不出好價錢。必須得把羊(的數量)壓下來,為什么我要帶著養牛,就是因為資源少了養不了那么多羊。
訪談員:那您的羊和牛是怎么賣呢?是賣活的還是怎樣?
受訪者:零賣。自己殺了賣肉可以,賣活的也可以。
訪談員:那怎么樣更劃算些?
受訪者:那肯定是自個兒殺劃算呀,畢竟(殺羊和牛)要付出勞動,勞動的工錢得賺回來。
訪談員:那一頭成牛大概多重?活賣多少錢一斤?
受訪者:成牛有大有小,毛牛(指未做處理的活牛)一般600—800斤,一斤14塊多。
訪談員:到市場上也不一定有人要吧?
受訪者:所以我們要等到過年的時候賣呀,我們不像城里或者鎮上的屠戶有個專門的地方天天賣。農村大家平時不吃牛羊肉(價格比較昂貴),過年的時候才需要得多。我們就是逢年過節殺一次,在村里就可以賣光。
訪談員:您的意思是說平時如果沒有大事,殺一頭牛幾乎沒人要?
受訪者:對,所以我們都是做活牛交易。
訪談員:那一頭成羊有多重?毛羊多少錢一斤?
受訪者:今年羊肉已經達到了22—25(元/斤),一頭比較大的成羊可以達到100斤左右,羊是“半殺”,就是100斤的羊殺出50斤的肉。
訪談員:您有沒有什么經驗或者心得可以和別人分享?
受訪者:唯一的心得就是要辛苦點,任勞任怨,堅持搞下去。
訪談員:那您覺得現在創業者最需要的是什么?
受訪者:主要得看自己對那個行業熱不熱心。對我來說,我是愛搞養殖,所以我能堅持下去。
訪談員手記
黃慶海做養殖行業多年但依舊未脫貧,35歲依舊單身,可以算作創業失敗的典型。總結其原因,大致兩點。第一,家庭瑣事多,按他的話“幾乎天天有事”;第二,養殖對象不太合適,據了解,牛比羊容易養,即性價比更高,但黃大哥選擇羊作為主要養殖對象,可能受到他早年建羊圈的影響。
由此可見,在農村創業的一個無法避開的問題,即事業與家事無法分開。農村的家事往往是煩瑣而無奈的,這勢必會耗損創業者的精力,降低其工作效率,使得本來就容易夭折的返鄉創業增加了失敗的風險。這一點值得注意。
(訪談員:西安交通大學 戴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