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鄉創業故事:創業鋪就脫貧致富路
- 操家齊
- 5531字
- 2021-01-27 15:09:32
清明花
生產者深度訪談
受訪者基本情況
性別:男
年齡:38歲
籍貫:湖北省麻城市黃土崗鎮堰頭垸村
婚姻狀況:已婚
文化程度:初中
創業類型:返鄉創業——制造業
創業地點:本村

按照媽媽的指向,我找到了受訪者家。門口一輛貨車,一個棚子,一面落地廣告,上書“清明花廠”。向半開的門內瞄了一眼,看到院內站著一位婦女,我便走進去,說明來由后她便把我引進了偏房內。
房內有一個帶火爐的桌子,黃大哥(受訪者黃林忠)正趴在桌子上休息,屋內還有兩個女孩兒。大的在玩手機,小的在看電視,房內溫暖和諧。
訪談員:您好,我是大學生,學校派我來做一個訪談,關于創業的,您看可以嗎?
受訪者:可以。
寒暄客氣一番,正式開始。
訪談員:我可不可以錄個音,方便等一下整理?
受訪者:可以。
訪談員:好的,那咱們正式開始。您當時為什么想到要做這個東西(清明花)?
受訪者:市場需求。有需求就有人做;再就是,現在不是提倡環保嘛,提倡環保、提倡文明祭祖。
訪談員:你們的花是可以降解的吧?
受訪者:“降解”是什么意思?
訪談員:就是說它可以很快爛掉(腐爛,降解)。
受訪者:嗯,對。
訪談員:您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受訪者:我十幾歲就不讀書出去打工了,就是做這個(清明花)。
訪談員:在外頭(家鄉外面)廠里原來就是做這個花嗎?
受訪者:對,就是搞這個。
訪談員:那您當時有沒有從廠里弄到一些資源(以建設自己的廠)?受訪者:你是指客戶?
訪談員:各方面的都可以。
受訪者:客戶沒有,其他的有。比方說技術方面,最基本的機器我都懂,安裝、修理,還有各方面的性能調配我都會做。那時我本來是做調色工作的,我的事做完了我總愛在廠里做別的東西(指其他車間的其他分工),有些員工不理解,說我巴結老板什么的(微笑)。
訪談員:哦哦,您當時就有這個想法(自己辦廠的想法)是吧?
受訪者:我當時不是這個想法,反正多學點技術、多學點經驗對自己有好處,假如有一天自己辦廠的話起碼有技術。當時廠里其他工友不理解,說我閑事管得多(多管閑事),我從來不聽這些話,我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在那里做了三年我就什么事都能上手了,后來老板看我做事勤快,把整個車間的所有的東西都交給我來管,工資比別人高,年終還發給我獎金。所以說有付出就有回報。
訪談員:主要是積累了經驗是吧?
受訪者:嗯,是的,到現在從一塊白布到出貨的一切技術環節我都會做。剛剛創業要是什么都請師傅來做怎么能賺錢?
訪談員:那您這個廠是怎樣辦起來的?比如說你們當時資金夠不夠?人手(勞動力)夠不夠?
受訪者:資金在村里有貸款,再就是自己打工的一些積蓄。
訪談員:那可不可以具體問一下向村里貸了多少錢?有沒有利息?
受訪者:貸了10萬元,有利息。
訪談員:利息是比銀行要低些吧?
受訪者:高些啊。
訪談員:還比銀行高些啊?
受訪者:我們這(項目)村里沒有那個(指優惠政策),那(指優惠政策)都是空頭文件。再就是我們自身條件有限,別人說大學生創業才有一定的扶持,我們是初中文化,自己回來創業的。
訪談員:我們來做這個調研,實際情況會向上面反映;國家以后會開始側重農民工的,就是以后可能會有更大的投資。
受訪者:我們這個(項目)村里沒有扶持政策,說得好,哪兒有扶持政策?靠自個兒,硬來,他(指村里負責人)說到時候盡量爭取,說得好聽。你等他爭取,嘿嘿,說白了靠自己。
訪談員:當時辦廠的時候有多少人?
受訪者:當時呀,別人都說我們是手工作坊,旺季的時候只需要二三十個工人,季節性的活,不是說常年都要做這個東西,像過去一兩個月就有一二十家幫我做,我們的東西全部外發。
訪談員:那當時你們搞這個的時候家里面有沒有覺得有風險之類的?
受訪者:風險肯定是有呀,以前清明節我們這里沒有人用這個清明花,所以很怕銷售不開(賣不出去)、打不開市場。我這將近搞了20萬元(指機器),再就是做房子(指庫房),貨最終還得拖出去賣,所以我還買了個小貨車,全部都算下來得花二三十萬元。
訪談員:就是說第一批投資就是二三十萬元,對吧?
受訪者:嗯,對,再把機器轉起來,材料什么的都投進去又是十幾萬元,(加起來)三四十萬元搞下去了(投進去了),怎么沒有風險呢?
訪談員:那當時屋里的(家里的人)支不支持呢?
受訪者:大人(指父母)是不想支持,不想搞得那么辛苦,像媳婦兒……嘿嘿,不支持也沒有辦法呀(此處黃大哥沒有明言,主要是指妻子不太關注事業的事情)。所以我跟你說,想要創點業難得很。經過了兩三年,市場算是慢慢地打開了,現在才步入正軌。
訪談員:當時遇到了什么困難沒?
受訪者:最主要的困難就是貨的銷售(銷路)問題。沒有市場呀,靠自己慢慢地打開市場,帶動地方的市場。以前清明節哪里用花呀,不就是掛紙(指在墳墓上擱放紙錢以及燒紙錢)和放火炮(指鞭炮和煙花)嘛,現在我們這一塊(這一片地區)馬上就不允許放火炮了呀,怕燒山,要環保,現在就提倡文明祭祖。
訪談員:那你們這個還是緊跟國家政策,我覺得還是蠻有眼光的哇。
受訪者:嗯,當時不也是這樣想嗎,一說禁鞭炮就考慮到用一些文明環保的祭祖方法嘞。
訪談員:我看做這個花要好多材料,這個材料您從哪兒進來的呢?
受訪者:原料在全國各地都有,比方說竹子從黃梅(湖北省黃梅縣)拿過來的,布料是在浙江紹興,塑膠配件在浙江義烏還有廣東汕頭那些地方,所以說全國各地都有。剛開始進貨的時候好難,什么都得用現金,因為別人不相信我們哪。現在好了,我們的信用建起來了(指可以賒賬)。
訪談員:當時您的銷路是怎樣打開的?最后您的貨是往哪里銷售的?
受訪者:最后就是往我們周邊縣市,往本市。本市(指我們縣級市麻城)以前根本就沒有用(清明花)呀,當時就是(銷售商)貨賣完了才來付我們的賬,剛開始就是鋪貨(打開銷路)。
訪談員:他們先試著賣是吧?
受訪者:嗯,試著賣,賣完了才來結賬,我們當時走了非常多的路哇。
訪談員:是呀,您家里還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
受訪者:嗯,當時我的兩個孩子一個讀初中,一個讀幼兒園……(停頓)哎,走了不少彎路,吃了非常多的苦。剛開始搞兩年搞得過年費都沒有。
訪談員:嗯,是的,第一批(成本)投下去就好了。
受訪者:現在才算好點,暫時開始轉彎(指情況變好)。
訪談員:已經干了三年,成本回來了嗎?
受訪者:成本差不多回來了,而且看到了錢(指利潤)(此處我們一起微笑),剛開始兩年基本上沒得錢。
訪談員:那您估計(行情)比較好的話一年能賺多少錢?
受訪者:剛開始一兩年拿得到一兩萬、兩三萬塊錢(此處應該并非指利潤,因為如前所述前兩年成本是沒有賺回來的,所以這錢當指還清了當年大部分欠款所剩余的,而當時投入的錢遠遠不止這么多);到了第三年基本上拿得到六七萬塊錢,和外面做普通工差不多(這里應指在家鄉外面收入較好的農民工,因為我知道的許多農民工沒有達到這個標準);以后一年會比一年好一點,以前貨不敢做多了,做多了愁銷量。現在銷量不愁了,就是靠資金,資金搞得多利潤就多。一般的利潤就是在十個點到二十個點(指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有個別利潤較高,百分之三四十。
訪談員:嗯,然后您是打算擴大這個廠子嗎?
受訪者:要擴大,一定要擴大,走到這條路上生意不搞大不搞好(怎么行呢),心里是這樣想,但是還要看銷售的量。像今年,我的倉庫里有(價值)將近三四十萬(元)的貨,理想的目標是賺個十五六萬元(這里按較好的百分之三四十的利潤計算),就是得看銷售的情況。
訪談員:嗯,就是您剛才說您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村里面的支持不是特別大是吧?
受訪者:基本上沒有支持。
訪談員:那現在您這個已經辦起來了,村里現在有支持沒?
受訪者:到現在還沒有,村里只是有那個貸款——對象是精準扶貧的戶頭兒,他們有幾萬塊沒利息的創業基金(貸款),村里幫忙把他們這個貸款給我們,我們把利息給他們,說白了就叫分紅,但實際上這比我們直接到信用社去借還要難為人些。
訪談員:那利息比信用社高還是低呢?
受訪者:高啊,你可以算算。10萬塊錢的利息是1萬塊,如果按12個月算(每月)就是八厘多的利息,如果按10個月算(每月利息)就是1分(一分=十厘=百分之一)。
訪談員:那(利息)還是挺高呀。
受訪者:所以說明年我準備把那個錢還給村里(不再向村里貸這種款),因為那個利息好嚇人,而且我們直接去信用社貸款有個優勢,比如說我3個月(資金周)轉開了我馬上可以把錢還給他們(這樣一份錢只需擔三個月的利息),這(指村里的貸款利息)一扣就是一年。
訪談員:嗯呢,就是說現在你們已經能夠從信用社貸了對吧?
受訪者:嗯,可以呀,我們的信用在那兒,我們借了錢跟著就還給他們了,他們比較了解(我們的償還能力)。
訪談員:您認為您創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比如說屋里的(家里的)、自己的呀!
受訪者:成功的原因,首先國家提倡節能環保,這可以說是一個機會;第二是我們自己看出來的(這個機遇以及清明花將會派上用場)。至于說當時覺得能不能成功,那完全是試著做的。
訪談員:嗯,我覺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們很下心思,很努力地去做。
受訪者:那是的呀,三四十歲,你看,頭發都白了(微笑)。那不是常人能夠吃得了的苦哇,我跟你說,扛的壓力不是一般人能夠扛得住的。
訪談員:可不可以具體說說呢?
受訪者:比方說我特地做了房子(指庫房),只是簡簡單單地做起來,一層一百一二十平方米,至少得幾萬塊錢;加上機器買回來運轉又得二三十萬塊,像我們是農民草根家庭,什么都得靠自己,幾十萬塊對我們來說不是小數目。到時候還有人家的工錢、材料錢,沒有錢怎么辦呢,(而且)人又卡住了,不能抽身……這就是壓力呀。
訪談員:那您當時有沒有向同學、朋友籌資呢?
受訪者:(我們)建了個同學群,當時我(在群里)說了這個問題,想要找一個合作伙伴,前期投資了三四十萬元,后期需要三四十萬元來運轉,手里現在沒錢了。說完之后,有幾個同學就私下給我發信息,說三四十萬元不是個小數目,好多家庭不一定拿得出來,他們并不是不想幫我,只是條件不允許。所以當時也不太順利。
訪談員:那當時您從同學那兒借了多少錢?
受訪者:最終我沒有借,除了自己的積蓄,再就是親戚(兩個姐,妻子的兄弟)幫了一下,但是只要錢一周轉過來我就馬上還給他們了。別人借給你的是親情,借的錢都不算利息,(資金)搞出來就要馬上還。到現在我還有一點點錢(指從親戚那兒借的錢)沒還,幾萬塊錢,不嚇人了。我明年(資金)一搞出來就爭取給還了。說到底還是草根家庭創業哪。國家的政策喊得響,到了下面完全就變了,好多做一些形象工程……農民工創業好多地方政策確實落實到了,確實有錢幫到了,但我們這里沒有。我們,也不想專門靠政府,我們是靠自己的一雙手。現在總的來說算是穩住了。
訪談員:嗯,現在國家不是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嗎?那您覺得現在這種情況下創業的可操作性強不強?
受訪者:不能盲目搞,比如說我們這算是實體(創業)的,實際有東西出去的,必須穩扎穩打,看生產出來的東西有沒有市場。首先有銷售渠道,然后再做產品。
訪談員:先要找到銷路是吧?
受訪者:嗯,對,然后再做產品,做產品的過程中再考慮錢。銷售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出去跑,“出路”“出路”,出去才有路。也不是說很難,現在三四年忙過來了覺得沒什么,就是當時一兩年,哪有(閑工夫)像這樣坐一下(微笑),一個電話一個電話地打進來,都是逼債的。
我看黃大哥好像沒有享受到什么政策優惠,就拿出了昨天去鎮上人社服務中心拿到的最新的政策單子給他看,他覺得不太現實,甚至認為可能是廣告單,而且當我問到希望得到政府什么幫助的時候,他表明不指望,覺得能有更好,沒有也無所謂。
訪談員:嗯,您現在已經能夠帶動二三十人就業,假如你以后再擴大生產,帶動更多的人,可以說影響力已經不小了。到那時候他們(指村委會和政府)可能會更加重視吧?
受訪者:那到時候再說吧,我現在已經在幫扶精準扶貧對象了,有7個頭兒(對象)在這兒。
指前述精準扶貧對象的無息創業基金融資入股分紅一事,隨后黃大哥給我看了一份7個對象一年的股本及分紅情況的單子,均是按照百分之十利潤分紅。
訪談員:平時幫您做這個花的工人一個月大概能賺多少錢?
年輕人往往背井離鄉,小孩子得上學。基本上都是婦女和老人。每人每天能夠做的工時不等。
受訪者:要是扎扎實實做的,一天能夠掙五六十塊錢,一個月就是1000多塊錢。
訪談員:您的這個(花)必須在這兒(指黃大哥家)做是吧?
受訪者:不是的,可以把材料外發到他們屋里(家里)做。拿回家之后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最后按照成品花的數量支付報酬),這是個優勢。
訪談員:那您當時有沒有想過找人入伙一起做這個?
受訪者:當年想找人一起入伙沒得人(愿意加入),現在轉過彎(運作開了)了還要什么人入伙呢。入伙(合伙)的生意有些東西一碗水端不平,比如說一個(人)負責外面一個(人)負責里面就涉及如何花錢的問題。現在轉過彎(運作開了)了也沒有必要找人入伙。如果有需要入伙的對象拉進來我們干大就更好(此處黃大哥意思是他不會主動聯系別人入伙,如果有人帶著資本愿意加入他也樂意),到那時請個會計來做賬就清楚了。畢竟一個人的規模是有限的,多幾個人把它(生意)干大,方便附近的(人)就業,可以說幫了他們一點小忙。
訪談員:好的,我把您這個想法跟村里(村委會)反映一下,讓他們幫您留意一下。
然后我想看看產品,黃大哥很樂意地打開庫房。產品很多,100余平方米的庫房幾乎都堆滿了。又是一番客套我就離開了。
訪談員手記
黃大哥不到40歲,但已見白發,可見篳路藍縷,創業艱辛。黃大哥不太了解政策及村里的幫助,主張萬事靠自己,他創業過程中,很少要求政府及村里的資助。我覺得為了提高公信力,政府的承諾一旦作出,一定要想盡辦法實現它。
訪談過程中黃大哥很積極,而且我說要看清明花的時候,黃大哥很開心,主動打開大庫房讓我仔細觀看并拍照。可見創業者是很希望別人能夠了解他們的。
(訪談員:西安交通大學 戴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