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讀懂50部哲學經典
- (日)平原卓
- 1230字
- 2021-01-26 17:48:24
哲學史脈絡
首先,讓我們通過一些關鍵詞及短句,回顧一下哲學史的概況(如圖1所示)。
_古代
哲學之開端。從利用神話傳說轉向通過概念理解、說明世界。
_中世紀
基督教時代。哲學被視為是神學的婢女。
_近代
自由的時代。針對道德、社會進行原理性設計。
_現代
反近代、反哲學的時代。對近代的理念失望,有重建的征兆。

圖1 哲學史略表
古代
歐洲的哲學誕生于公元前七世紀的希臘。
當時,哲學之祖泰勒斯活躍于希臘城邦米利都。米利都與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域交流頻繁,其地位相當于今日所說的國際大都市。泰勒斯意識到,借由希臘神話解釋世界是欠缺普遍性的。因此,他用“水”這一概念取代希臘神話所述,以“水”為世界本原。哲學亦自此誕生。
此后,古希臘哲學巨匠柏拉圖在其師蘇格拉底的影響之下,從物理秩序重新審視世界,以之為意義與價值的秩序,極大程度上促進了哲學發展。同時,柏拉圖也開啟了探尋善、美等各種價值觀念之本質的先河。
中世紀
進入中世紀以后,隨著基督教的發展壯大,哲學也被納入其下。這一階段的哲學呈現出“經院哲學”的形態。
“哲學是神學的婢女。”這句話清楚地反映出中世紀哲學的姿態。哲學的價值在于成就信仰,這就是經院哲學的特征。
經院哲學的代表人物是托馬斯·阿奎那。他建立起以神為根本原理的體系,以期整合信仰、調解不同宗派之間的對立與沖突。
近代
形容近代時,最貼切的關鍵詞就是“自由”。
文藝復興過后,數學及自然科學的進步使人們開始懷疑基督教的絕對性。上帝造人的觀念不可逆轉地分崩離析,人不再是受造物,而應當是獨立的存在。
中世紀時,人們認為,人無法依靠自身力量探求真理或歸向善。單憑人類的理解力是無法觸及真理與善良的,一切都是憑借神的恩寵。這就是經院哲學的前提。
近代以來,神退居幕后,上述觀點也開始發生變化。人類可以通過理性判斷何為真理、何為良善,“道德”的概念也應運而生。
中世紀沒有給道德生長的余地。人的行為規范均是由神言所定。近代以后,隨著道德觀念的確立,近代社會的概念也逐漸成形。世界的秩序并非神定,人理應構建出一個所有人都能自由地追求自己認為“好”的社會。霍布斯、盧梭及黑格爾等近代哲學家,均在各自的情境中對此展開探索、給出答案。
現代
對哲學來說,現代是一個復雜的時代。
工業革命以后,人們期待近代哲學描繪的理想成為現實。然而真的打開潘多拉的魔盒之后,我們看到的近代社會卻是一個產生巨大差距的系統。
馬克思主義及后現代思想慧眼如炬,意識到這樣的“矛盾”,并從反近代的立場出發,集中炮火攻擊近代的哲學思想。
現代也存在接納并徹底錘煉近代哲學設計出的各種理念的動向。比如,在認識論上有尼采及胡塞爾,在社會哲學上有阿倫特等哲學家的探索與嘗試。
現代是一個難以判斷學說價值的時代。隨著世代更迭,各類學說玉石混淆的狀況也許還會持續下去。有些學說問世后僅僅數年就土崩瓦解,有些學說卻如鉆石原石一般璀璨奪目。倘若要辨別哲學學說的價值,不能以一種價值尺度等量齊觀,必須運用基礎哲學素養和從“一”開始重新思考的“自律”意識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