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懂《系辭》:察動識變 贏得始終
- 徐丙昕
- 1971字
- 2021-01-08 19:45:26
二、大宇宙的秩序
——《易經》中的宇宙觀
今天我們來講《系辭上》第一章。孔子在研究《周易》時,非常注重“取象”,這個很重要。因為《周易》是依據六十四卦來編寫的一本書,而在有文字說明以前,《易》是以符號形式存在的,而符號呈現給我們的是各種“象”,特別是八經卦主要是取象歸類。伏羲畫八卦,是把整個宇宙自然的象都歸到八個符號中去的。孔子通過自己的解讀,把八卦取象的功能進行了自己的思辨,通過乾坤兩個基本卦把大宇宙的初創,以及宇宙秩序的確立進行了推理,進而論述了人類社會的倫常秩序與天地秩序是相輔相承的。那么,這一講我們要講的主題就是:大宇宙的秩序。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我們看“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非常的淺顯,天在上為尊、為大,地在下為卑、為微。那么乾坤的法則就定下了。字面上的意思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問個為什么,恐怕就不好回答了,為什么天在上就為尊,地在下就為卑呀?在下面的就不能為尊嗎?在上面的就不能為卑嗎?首先我們先要定義“尊卑”的概念,尊的概念不僅是尊貴,還有尊遠、尊前、尊高的意思也就是說在我們前面的,離我們遠的,在我們上面的,都是尊。這從我們心理效應與感受上來說,會給我們一定的威勢。在我們前面的,離我們遠的,我們需要用力去追,才有可能達到;在我們上面的,對我們有一種壓迫感,這樣,我們內心會有一種敬仰之情。貴呢?是物以稀為貴,少才珍貴,不容易得到。離我們遠的,不管前面的、上面的,我們都不容易接近、不容易得到,這就是尊。比如,一個令人尊崇的前輩,為什么讓你尊崇呢?因為他的學識、德行、能力都是你一時達不到的,所以你會尊崇他。而不是因為他的年齡大,如果他德行、能力等都不行,你在心里就很難尊崇他。我們追一個女孩,越是追不到,你往往就會覺得越珍貴,心里面也會有一種尊崇在里面,可能多少年后還念念不忘。追到的呢就變成一般了,追到了就變成卑了。所以卑的概念就是近,每天都能接觸,習以為常了,沒有了神秘感也就不尊了。所以,天在上對我們來說永遠充滿了神秘感,地在下,就在我們腳下,我們每天都接觸,踩在上面、躺在上面、在上面種各種植物、蓋房子等,承載了我們的一切,包容了我們的一切,反而是卑了。

說到這兒,大概會對這里的尊卑概念有了一個了解,尊就是高遠的,有神秘感;卑呢就是近的、低的,沒有了神秘感。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尊讓我們向往,有敬畏感;卑呢讓我們有親近感,有包容性。所以,與我們現在使用的尊卑概念并不是等同的,卑沒有貶義的性質。天在我們頭上,頭也象征著天;地在我們的腳下,腳象征著地。頭上腳下,這是自然形成的。你不能反過來,植物也必須根扎大地,枝葉向天空。這就是大自然大宇宙的規律。我們都向往天空,但卻不能離開大地。像每次坐飛機,飛機一起飛,心里的踏實感就會少許多;當飛機落了地,心里就會特別踏實了。乾卦象征著天,坤卦象征著地,這兩個卦就是一對大陰陽,陽尊陰卑,陽氣向上升,陰氣向下沉,這就是宇宙的大法則,一種天然秩序。天上有日月星辰,這些都是讓我們尊崇的東西。地上有山川河流,這些都是能讓我們親近的物體。所有這些自然的物象法則,從其形成之時就己經確定了,這就是乾坤定矣。
明白了上面所說的這些,那么,“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就好理解多了,以高遠為貴,以卑下為賤,卑高以陳,還是說乾坤兩卦,乾天為高,坤地為低,天地就在那里,一高一低,擺在我們眼前,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天都在上,地都在下。天被我們尊仰,地和我們親近,因高遠讓我們難以接近的,在我們心理上稱為貴;同樣的,經常接觸到了,在我們以下的,在我們心理上稱為賤。高下是這樣分出貴賤,在人的心理感受上形成的,我們也說物以稀為貴,那是因為不容易獲得,離我們就顯得高遠,比如皇帝的位子,就一個,自然就貴了。比如戀愛結婚這件事,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寫道: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朱砂痣。沒有得到的在心理上變得珍貴了。貴賤沒有本質的分別,就像鉆石與石墨,都是碳原子構成的。只不過擺放的位置不同罷了。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這里的“動靜”,指的是大宇宙的動靜,就是我們的天地運轉是有規律的,是恒常的,天為動,地為靜。有白天有黑夜,有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太陽月亮有升有落,歲星十二年一周運行,北斗在北方天空繞北極星轉動等,這些動也好,靜也好,都是恒常不變的。這就是宇宙的秩序,是常態,不能今天這樣變,明天那樣變。今天太陽從東方升起,明天從西方升起,這不行。什么是“剛柔”呢?我們把動的稱為陽、為剛,把靜的稱為陰、為柔。天剛地柔,太陽為剛月亮為柔,高山為剛湖澤為柔,我們通過陰陽剛柔就把宇宙世界加以分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