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懂《系辭》:察動識變 贏得始終
- 徐丙昕
- 2203字
- 2021-01-08 19:45:26
一、《易經》之鎖鑰
——孔子韋編三絕寫《系辭》
從今天開始,我們來講解《系辭》系列,既是我們在解開《周易》原文前,必須要明白的兩篇經典文章,也是孔子讀《周易》寫的最重要的文章。在講解《系辭》內容之前,我們要先講一下什么是《系辭》,孔子為什么寫《系辭》。從伏羲畫八卦創易開始,后世就有許多圣哲來研究易了。比如我們所知道的有《連山易》《歸藏易》等。很可惜這些易學經典都失傳了。流傳后世的易學經典卻只有《周易》這本書。這本書之所以能流傳,很大的功勞是因為孔子的推崇。就是因為孔圣人太看重這本書了,為《周易》寫了很多的研究報告。孔子對《易經》的研究可以說古往今來第一人。《易經》之所以稱為《易經》就是因為孔子研究《周易》后,寫了十篇研究成果,這為《易》的發展與飛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讓《易》從術到經得到了質的提升。進而成為儒家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后世學者研究易無不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孔子研究易沒有僅限于卦爻辭,更多的是對卦象中的宇宙自然的象與規律進行了揭示,把人生的富貴榮辱與時空變遷聯系起來,把宇宙自然的轉變之情與人生修為聯系起來,把卦象爻位與儒家思想聯系起來,從而完成了卜筮之書到哲學之書的轉變。今天我們要學習《易經》,實際上就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原《周易》內容,就是六十四卦的卦爻辭,分為上經與下經,即是周文王的研究成果;另一部分就是孔子的十篇研究成果。
孔子研究《周易》的十篇成果是哪些呢?在這里我簡單說一下,這些文章是我們要讀懂《周易》的鑰匙,如果我們要學習《易經》,就必須要了解、必須要去看的文章。它們分別是《象傳上下》兩篇、《彖傳上下》兩篇、《系辭上下》兩篇,這六篇文章再加上《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四篇,這十篇文章后人稱為“十翼”,像給《易》插上的翅膀,給了這十篇文章非常高的評價。也就是說《易》能得以在哲理上飛升,就是這十篇文章的功勞。《象》與《彖》被分配到《易》上經與下經的每一卦中去了,《文言》是專門寫乾坤兩卦的研究報告,附在這兩卦的后面了。所以,我們能看到獨立成篇在六十四卦后的文章就只有《系辭上下》《說卦》《序卦》以及《雜卦》了。
我們今天來讀《易經》,如果拋開孔子的研究成果,只看六十四卦的卦爻辭,恐怕難入其門徑,不說文字的佶屈聱牙,單說《易經》的書寫方式以及它的思維方式你都沒辦法跟上,內容也就沒法透徹明悟,更不用說明了圣人心意,共振圣人情志,修賢人之德,成賢人之業,進而得天下之理了。這恐怕是癡人說夢了。所以,我們要研究《易經》,就先要了解讀懂孔子的“十翼”,這其中首先要了解的便是《系辭》,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系辭》就像一把鑰匙,能為我們讀懂《周易》打開一扇大門。我們學習《易經》不僅需要方法,更需要一定的心智,來去思考、去探討。而不是去死記硬背里面的辭文,光記住那些辭文,而不理解,不能與自己的人生觀與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修為結合起來,那就是生吞活剝,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那是不是根本不需要記背里面的辭文呢?如果一句都沒記下來,就說我把《易經》讀明白了、讀通透了,你覺得這可能嗎?不讓你死背,不等于不需要記背。我們學習《易經》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因為這是一個大學問,孔子讀《易》是下了大功夫的,我們知道“韋編三絕”的故事,你想象一下能把編聯竹簡的牛皮繩翻斷多次,那讀了不知多少遍,時間上又該有多少年呢?由此可知,孔子對《易》的推崇與重視程度了。那是反復讀,反復吟賞呀!所以,我們要讀懂《易經》,弄清楚里面的哲理,再學會里面的卜占之術,這都要下功夫的。絕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呀!
我們說《易經》是大道之源、智慧寶典,里面包括的東西真的非常多。說它是管理學、領導學、帝王之學,這都不為過。因為里面就有治國經邦、官場進退、勤奮治學、識人觀事的處事方略。當然了,關于這些內容孔圣人都在他的研究成果中一一給我們揭示了。我們在《系辭》的講解中會把這些內容給大家講透的。我們必須明白,要學好《易經》,就必須先把《系辭上下傳》研究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跨進這座寶殿的大門。
既然《系辭》這么重要,那么,什么是《系辭》呢?我們在讀孔子的文章時,這些文章中也反復說“系辭”,孔子文章里提到的“系辭”是指六十四卦中的卦爻辭。與我們今天要講的孔子的兩篇文章《系辭》是不一樣的兩個概念。這一點要弄清楚,不然就會在讀書過程中搞混了。孔子寫的《系辭》的內容是什么呢?在孔穎達《周易正義》中說道:“夫子本作《十翼》,申說上下二篇《經》文,《系辭》條貫義理,別自為卷,總曰《系辭》”。就是說孔子寫的十篇相關《周易》文章中的兩篇,它是闡明其中卦與爻內在邏輯的“綱系”,形成解釋《周易》經文的提綱挈領的一套哲學系統。
《系辭》解釋了卦爻辭的意義及卦象爻位之間的關系,所用的方法有取義說、取象說、爻位說,又論述了揲蓍求卦的過程,用數學方法解釋了《周易》筮法和卦畫的產生和形成。這些內容是孔子《系辭》中申說的理論。《系辭》認為,《周易》是一部講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四種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觀變,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周易》是憂患之書,是道德教訓之書,讀《易》要于憂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為化兇為吉的手段。
好了,當我們明白了《系辭》在研究《易經》中的重要性后,在接下來的講解過程中,我們會逐章逐節進行詳細解說,力求能把《系辭》中的孔子的思想哲理傳達出來,希望能使讀者有所收獲。堅持聽這個系列講座的易友們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