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部分 文明的起源與發展

第5章 希臘諸城邦的興起

一、希臘繼承的文化遺產

各時代的繼承者 希臘人不僅從不同的民族那里學會了很多知識,還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發揚光大,給后人也留下了更多的知識。在遠古時期,希臘人從自己的祖先那里繼承了語言、取火、制造工具和武器的技術;到了舊石器時代,他們學會了縫紉、繪畫和雕刻,制作出許多精美的飾品;進入新石器時代,他們又學會了種植谷物、畜養和使用牲畜、磨制石器、蓋房、制陶、紡線、織布,以及制造輪車。

希臘人不僅學習本民族留下的知識和技術,還從他們的鄰居那里虛心學習比自己更先進的技術。近東的克里特人、腓尼基人、埃及人和亞述人等都有著比較高的文明,能夠建造宏偉的神廟、雕刻巨大的石像、制造并使用青銅工具、用木材制造能夠遠航的船舶、建立組織嚴密的政府、用文字書寫命令和法律……既然這些鄰居已經有了成熟的技術,那么希臘人根本就不用勞心費力地去自己創造,只要從他們那里學習就可以了。

多樣性和進步 希臘文明之所以能夠進步,是因為周邊有著多種多樣的選擇可以供他們挑選。這個因素是不可忽視的。就拿文字來說,當時可以供希臘人選擇的有埃及的象形文字、巴比倫人的楔形文字、閃米特人的表音字母等,聰明的希臘人把既簡單又好用的字母作為自己的文字,并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了音調優美的語言。不僅在文字上是這樣,希臘人還挑選出最先進的技術,學會、吃透之后再進行改進,反過來又超過了他們的老師。克里特人的文化和技術應該是希臘人借鑒最多的。

“亞該亞時代”和“荷馬時代” 從公元前1600—前1200年這段時間里,克里特人中的一些實力強大的首領占領了希臘的邁錫尼一帶,并且建立了比較發達的文明。有學者認為邁錫尼的統治范圍一度擴張很廣,于是就把這段時期叫作“邁錫尼時代”。不過后期的“邁錫尼時代”還有另外兩個名字:一個是“亞該亞時代”,這個名字的來源是因為亞該亞人是我們熟悉的最早的古希臘人,而且這個部落的實力也是當時最強大的;第二個名字是“荷馬時代”,叫這個名字是因為《荷馬史詩》,我們對亞該亞人的印象大多都是從這本書中獲得的。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傳說這部偉大的詩歌集是由一個名叫荷馬的雙眼失明的詩人寫的。《伊利亞特》這個名字來源于古希臘的一個名為伊利翁或特洛伊的城市,而《奧德賽》則是用奪取特洛伊城的一個英雄奧德修斯的名字命名的。有些學者認為,《荷馬史詩》中的內容早在公元前9世紀的時候就有行吟詩人傳唱了,荷馬只不過是這本書的整理者;也有一些學者認為《荷馬史詩》是集體創作的產物,荷馬只是作者之一。但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無損于這部鴻篇巨制的偉大,當我們讀到里面那一個個描寫愛情和戰爭的動人故事時,都會對它的作者欽佩不已。

詩中有畫 詩歌應該是人類最早的文學形式,幾乎每個民族的早期都有自己的詩歌作品。古希臘人的《荷馬史詩》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還是以詩歌形式記載歷史的史書。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詩歌是最古老的文學作品,所有民族的幼年時期都是在傳唱詩篇中度過的。雅利安人的作品《梨俱吠陀》和古希臘人的作品《荷馬史詩》,都是早期人們書寫他們久遠歷史的詩歌。

《荷馬史詩》中記載了古希臘諸神的故事,講述了許多男神和女神的故事,例如神和人共同的父親、最高神宙斯和他的妻子赫拉,愛神阿佛洛狄忒,還有海神波塞冬和女武神雅典娜之間的恩怨等。盡管諸神的行為顯得那樣荒誕不經,有時候還會像凡人那樣小心眼兒,但是我們讀起來卻感覺這些神靈是如此的有血有肉,非常親切。

《荷馬史詩》對普通民眾的描寫不多,卻花費了大量的筆墨來描繪國王和貴族們狩獵、宴會、欣賞歌舞的場景。按照亞該亞人的風俗,家里來了客人(不管是認識很久的朋友還是萍水相逢的人)就要傾盡全力地招待,要讓客人睡最好的房間、吃最好的食物,臨走的時候還要重重地贈送一筆路費,這樣才能體現出主人的慷慨好客。如果主人怠慢了客人,就會招致神靈的憤怒,讓自己陷入某種災殃之中,更不用說將客人拒之門外了,而特洛伊戰爭的爆發可能就有這方面的原因。

特洛伊戰爭 麥尼勞斯是斯巴達王國的國王,他的妻子海倫是聞名遐邇的美女。這一天,年輕英俊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來到了斯巴達,麥尼勞斯用王室的禮節盛情款待了他,并且介紹自己美麗的妻子和他認識。然而無恥的帕里斯卻勾引海倫私奔到了特洛伊。麥尼勞斯知道后暴跳如雷,和他的兄弟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一起召集亞該亞帝國的其他國王,組織了一支聯軍征討特洛伊。

在這場戰爭中,大規模的戰役并不多,基本上都是雙方各出一個勇士進行決斗。在一次決斗中,特洛伊的英雄赫克托耳被希臘驍勇善戰的阿喀琉斯擊敗后死去,隨后特洛伊方面又打聽到了阿喀琉斯的弱點并殺死了他。該死的戰爭就這樣持續了10年的時間,聯軍被拖得精疲力竭,許多將領都要求退軍。這時奧德修斯提出了一個計劃:在營地中制作一個巨大的木馬并留在這里,從全軍選拔出武藝最高的勇士藏在里面,然后其他所有的部隊上船佯裝撤離。

特洛伊人在看到亞該亞人撤退后喜出望外,就把木馬拖進了城中。當天晚上,就在特洛伊人擺酒慶功的時候,藏在木馬里的亞該亞人悄悄地溜了出來,此時佯裝撤退的聯軍也去而復返,在里應外合下,原本銅墻鐵壁般的特洛伊城陷落了。

我們不用費勁去考證就可以確定,這個故事固然有一部分是歷史上發生過的事件,但是絕大部分肯定是經過藝術加工的虛構故事。不過近年來人們在愛琴海的東北岸發掘出了一個被焚毀的古城遺址,城墻的厚度有4.5米,有些歷史學家言之鑿鑿地認為,這里就是3000多年前的特洛伊城。

鐵制刀劍 不管《荷馬史詩》里記載的麥尼勞斯、阿伽門農和奧德修斯是多么智慧和英勇,他們的子孫還是被來自北方的多利安人打敗了,從此亞該亞人一蹶不振,開始了他們從未想象過的悲慘生活。多利安人說的也是古希臘語,但是屬于一種地方方言。在多利安人進入希臘半島后,古希臘人進入了鐵器時代,不再用青銅制造工具和武器,開始改用鐵制的刀劍。不過古希臘人在金屬精細加工方面的技術卻退步了,各種金屬飾物上不再有繁復精美的花紋,而變得簡單明了,或許這就是文明進步應該付出的代價。

古希臘人的智慧 雖然古希臘人一直認為自己是赫倫的子孫,并自稱“赫倫人”,還把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稱為“赫拉斯”,但是史學界一直都不認同這個說法,而且也無法確定他們究竟是什么民族。唯一能夠讓我們肯定的是,這是一個由多種族群混合而成的民族,并且這些不同的族群還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此外由于希臘語和雅利安人說的梵語、伊朗人說的波斯語有直接聯系,我們還可以假設他們之間有著一定的親緣關系。

雖然“赫倫”和“海倫”在古希臘語中是一個單詞,但是一定不能把這個“赫倫”和特洛伊的“海倫”當成一個人,二者在古希臘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當古希臘人談到赫倫的時候,就會像猶太人說亞伯拉罕那樣恭恭敬敬,由此可見赫倫在古希臘人心目中有著什么樣的地位。

古希臘對人類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代關于詩歌、哲學、戲劇的理念都是古希臘制定的;古希臘的字母稍加變化就是現代仍在使用的字母;我們仍在使用的幾何定理許多都是古希臘學者推理和演算出來的;民主政治、心理學等古希臘創造的詞語到了現代仍在沿用,“馬拉松”“奧林匹克運動會”這些體育活動也是從古希臘流傳下來的。

二、商業文化與殖民地

通常人們認為古希臘就是現代的希臘半島這個區域,其實這個觀念是不對的。早在公元前1000年之前,古希臘人就把他們的勢力范圍拓展到了特洛伊和小亞細亞一帶;接下來在公元前750—前550年間,希臘人又在黑海的沿岸建立了自己的城市。此外,地中海南部沿岸和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的西部也都有他們的殖民地,隨著殖民地的擴張,他們的文化和商業也得到了發展。

東希臘 東希臘的領土不僅有希臘半島,還包括愛琴海及附屬島嶼、小亞細亞臨近海岸的區域。這里的居民主要是愛奧尼亞人、埃俄利斯人、多利安人,雖然這些人都是希臘人,但是愛奧尼亞人顯然處于主導地位,他們的城市代表了希臘商業和文化的先進水平。

愛奧尼亞人的偉大城市 愛奧尼亞人在小亞細亞一共建立了十座城市,附近像薩摩斯和開俄斯這些島嶼也是他們的領土。這兩個島嶼都在小亞細亞的西海岸,薩摩斯島在米安德河入海口的對面,而正對著赫耳墨斯河入海口的開俄斯島在薩摩斯島的西北方向,二者相距不到100公里。愛奧尼亞人的城市發展為古希臘文明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他們的城市如此發達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地勢,當地屬于平原地區,境內遍布河流,還有著溫暖的氣候,這些都是發展種植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其次是愛奧尼亞人的好學精神,他們孜孜不倦地從周圍的鄰居和被征服者那里學習一切有用的、先進的知識,把本土的希臘文化和外來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發展出了更先進的文化。愛奧尼亞人的文化是如此燦爛,使得愛琴海、希臘半島地區也深受影響,同樣發展出不同程度的城市文明,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雅典。

卓越的米利都 在所有愛奧尼亞人在小亞細亞建立的城市中,米利都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米利都位于小亞細亞西部米安德河口附近,早在希臘人占領之前就已經相當繁榮了。在公元前1200—前1000年之間,渡海而來的愛奧尼亞人登陸并占領了這里,他們殺光了這里的男人,讓這里的女人為他們傳宗接代。隨后愛奧尼亞人在這里建立了一個新的城市,并命名為米利都。雖然米利都淪為了殖民地,但是很快這個城市就成為近東地區的貿易中心,當地的經濟和文化也很快發展起來。

到了公元前8世紀,米利都在航海方面又取得了進步,他們的船隊已經可以在黑海從事貿易活動和殖民活動,而且和埃及也有了貿易往來。又過了100年,他們甚至在埃及的尼羅河入海口的附近建立了一個貿易貨棧。即便如此,米利都人也沒有停下殖民的腳步,他們的領土已經擴張到了亞平寧半島(現代意大利南部地區),并在那里建立了許多城市,錫巴里斯就是其中的代表。錫巴里斯是一個富裕繁榮的城市,這個城市出名的原因是這里的居民喜歡精美的食物和舒適安逸的生活,即使到了現代,人們仍然認為錫巴里斯人比較崇尚奢華。錫巴里斯也是米利都人的一個貿易中轉站,來自埃及和希臘的貨物一般都是從這里轉運到意大利西海岸的。

米利都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偉大的城市,并不僅僅因為它的富庶,還在于它有著繁榮的文化、高尚的藝術和強大的海軍。古希臘人曾經將希臘歷史上出現的七個著名人物稱為“七賢”,占據首位的泰勒斯(約前624—約前547)就是米利都人。泰勒斯曾經在古埃及學習過幾何學,回國后又將這門學問教給了古希臘人,然后古希臘人又將幾何學傳播到了整個世界。米利都還是一個哲學和科學之都,泰勒斯的學生們在這里為雅典哲學思想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這里還是藝術的中心,古代的米利都隨時都可以看到極為出色的雕刻和建筑。

為了方便貿易,古希臘人開始在愛奧尼亞建立鑄幣工坊。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來說,貨幣的出現和使用具有何等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愛奧尼亞人和埃俄利斯人建立的這些城市也是古希臘文學的搖籃。古希臘歷史上最偉大的女詩人薩福就居住在勒斯波斯島上,柏拉圖曾經把她稱作“第十個繆斯”,可見她的名氣有多大。

優卑亞和科林斯 然而,米利都也不是天下無敵的,不管是在商業方面還是在殖民地的爭奪方面,優卑亞和科林斯都是它強有力的對手。希臘半島附近有一個名叫科林斯的海峽城市,這里的居民主要是多利安人,西西里島上的敘拉古就是他們最大的殖民地。居住在優卑亞島上的愛奧尼亞人則建立了卡爾西斯和厄立特里亞兩座城市,他們都是多面手,既可以進行陸戰也可以進行海戰。陸戰的時候他們會排成一個方陣,用盾牌組成一個盾墻,長矛就擺在盾墻上面,如果敵人沒有特別出色的戰術和戰斗力,是不可能擊敗他們的。

西希臘 西希臘指的是希臘本土以外的殖民地,包括意大利南部、法蘭西及西班牙沿岸和周圍諸如西西里、撒丁、科西嘉島這些島嶼。由于這些殖民地的面積比希臘本土還要大,所以有人把這些地方稱為“更大的希臘”。

在古希臘最鼎盛的時候,整個黑海都成為它的內海。米利都人認為,正是有了自己的城市,才有了黑海南岸的這70多個城市。

三、斯巴達和它的軍隊

一個對比 在大家的印象中,愛奧尼亞是一座先進的以貿易為主的城市,而斯巴達則像是一個令人壓抑的軍事訓練基地,二者的對比是如此明顯和尖銳。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斯巴達這個不幸的城市是軍國主義和寡頭政治的產物:軍國主義使整個國家的人民都熱衷于戰爭,而寡頭政治則讓權力成為少數特權者的工具。

在特洛伊戰爭中,多利安人摧毀了希臘的城市,還掠走了大量的財寶。戰后有一部分多利安戰士并沒有回去,而是來到了歐洛塔斯河流域定居下來,成為當地的征服者和新的主人。這些多利安軍人占有了當地最肥沃的土地,原住民則成了他們的仆役或農奴。他們在這里建立了一個由多個鄉村組成的新城市,這個城市不像其他的城市那樣有著高大堅固的城墻,為它提供保護的是居住在城里的手持刀劍的軍事貴族。這個城市就是斯巴達。

斯巴達的“好人” 隨著斯巴達的人口越來越多,斯巴達的貴族政府也開始征用越來越多的土地。這個政府對于屬民來說是“最好的人”, “最好的人”這個詞語是一個用于統治階級的詞語。這種好人政治和寡頭政治從根本上來說是一樣的,都是由少數人統治大多數人。和寡頭政治不同的是,好人政治組成的政府里都是出身貴族的人,這些人看不起一切非貴族的人,認為自己是“最好的人”。

征服并搶奪土地 當人口越來越多,原來的土地無法養活這么多人的時候,米利都和其他的一些城市都會把一些人送到殖民地去。而斯巴達的貴族們——也就是斯巴達的領主們——卻不想這么做,他們會向鄰國發起戰爭,掠奪更多的土地來緩解自己的壓力。麥西尼亞人曾經誓死抵抗他們的入侵,然而這些可憐人最后不但沒有保住自己的土地,還失去了自己的自由,成為斯巴達人的農奴。

斯巴達的上層曾經興起過一段時間的奢靡之風,詩會、宴會、狩獵以及醇酒美人聞名遐邇。到了公元前7世紀,淪為農奴的麥西尼亞人聯合其他幾個城邦揭竿而起,用鐵和血來反抗斯巴達的統治。雖然這次起義失敗了,但是給了斯巴達的上層重重一擊,讓斯巴達的統治基礎也徹底動搖了。在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人民的反抗此起彼伏,為了應對這種嚴峻的局面,斯巴達采取了全民皆兵的措施,軍事訓練成了所有人生活的一部分。

斯巴達人的訓練 當一個嬰兒出生的時候,長老們就會過來檢查這個嬰兒的身體狀況。如果發現嬰兒身體羸弱或者有殘疾,就會毫不留情地將他拋棄到山上,任他自生自滅;如果是一個健康強壯的男嬰,以后的歲月里等待他的就是無盡的訓練和殘酷的鞭笞,斯巴達人用這些方式來提高他承受痛苦的能力。這些男孩子成年之后不能回家住,必須時刻在營房里待命,迎接隨時可能到來的戰爭。女孩子在小的時候也必須接受嚴格的體育訓練,以期讓她們有強壯的身體,將來能夠生出健康的孩子。

希洛人和庇里阿西 希洛人就是種植農作物的農奴,他們居住在城市里,同時將家安在耕地附近。領主是這些希洛人的主人,雖然不能將他們賣給另外一個領主,但是他們的人身自由掌握在領主的手里。當有外來侵略的時候,希洛人會服從斯巴達人的征召去協同作戰。斯巴達人核心居住區周圍有大約100個城鎮,它們屬于斯巴達的衛星城。居住在這里的人叫作“庇里阿西人”,意思是“住在周圍的人們”。庇里阿西人有著一定的自由,可以經商,也可以采礦,但是不能進入政府做公職人員,而且當斯巴達人需要的時候必須無條件地給予幫助。庇里阿西人主要有兩個職責:對內要看守好希洛人,對外要協助斯巴達人抵御侵略。

對于文明的影響 因為有著嚴格的制度和訓練,斯巴達人成了希臘最重要的戰斗力量,到了后來,“斯巴達”這個名詞也成了“嚴格的紀律”和“堅強地承受痛苦”的代名詞。然而斯巴達一直都不重視文化的發展,有位國王曾經傲慢地宣稱“斯巴達不需要從鄰居那里學習任何東西”,這種重武輕文的態度最終導致了斯巴達走向停滯、衰退、消亡的道路。

伯羅奔尼撒同盟 在城邦制度解體之前,斯巴達軍事力量和影響力達到了頂峰。到了公元前6世紀的晚期,斯巴達開始謀取在希臘南部的霸主地位,并且和這里的大部分城邦一起建立了一個以斯巴達為主的軍事同盟——伯羅奔尼撒同盟。

色雷斯,一個北方的斯巴達 這個同盟的實際對手就是希臘北方的色雷斯。色雷斯的貴族們擁有整個希臘最大、最肥沃的平原,在地理環境方面和斯巴達相比毫不遜色,而且色雷斯同樣也有著自己的同盟。色雷斯和斯巴達類似,統治階層也是由占有農奴的領主組成,同樣也不重視文化,對人類的文明發展也沒有做出什么貢獻。在軍事方面,色雷斯的騎兵要比斯巴達的步兵戰斗力高。

四、雅典及其法律

另一個對照 斯巴達和愛奧尼亞兩個城市的對比,很多方面也適用于斯巴達與雅典。古希臘有著眾多的城邦,如果必須在所有的城邦中挑選出一個對人類文明貢獻最大的,那無疑只有雅典符合這個要求。實際上,雅典不僅有較高的文明,軍事力量也不能小視。

一個理想的城邦 如果有人問古希臘最理想的時代是什么時候,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他:“就在古希臘施行城邦制度的時候,而雅典就是一個最理想的城邦。”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理想的城邦應該有多少人呢?應該就是一個演說家能夠召集起來的民眾數目!”許多古希臘學者都很認同這個說法,他們覺得,如果一個城邦中的所有居民都彼此相識,能夠一起參加所有的典禮和宗教儀式,高高興興地去同一個劇院欣賞同一個節目,對城邦里的神廟和各種公共設施給予毫無保留的贊賞,發自內心地去熱愛他們的城市,那么這個城市當然就是一個理想的城市。而雅典無疑非常符合這個觀點。

或許有人已經注意到了,像雅典這樣的城市都是圍繞著峰巒山頂修建的,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每一個山頭都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天然要塞,可以比較輕松地修建起防御敵人的工事。正是這個原因,山頂或者堅固的城堡就成了最早的城市。后來隨著人口的增加,占地面積也越來越大,城市也就超出了山地,擴展到更遠的地方,而處于中心的最古老的那部分城市就有了一個“衛城”的名字。在古希臘語中,“衛城”的原意就是“城頂”或“城市里最高的地方”。

在古希臘時期,所謂的國家基本上就是一個城邦,而典型的城邦可以說只是一個彈丸之地,僅僅包括一座城池和周圍的耕地。如果一個人站在衛城的高處,一眼就可以看到這個國家的邊境線。在古希臘所有的城邦里,極少有半徑超過15公里的。

典型的城邦是非常排外的,這可以算作一個特點。每個城邦的公民權都是世襲的,父傳子、子傳孫,從不授給來自其他城邦的人。外邦人無法參加當地的宗教儀式,即使他們信仰同一個神靈;不允許和當地的公民結婚;不允許在當地擁有自己的土地。對于任何一個城邦居民來說,公民權都是一種特權,是一種能夠讓他們自豪的資格。每個城邦都有自己的保護神,有的是男神,有的是女神。例如阿戈斯的保護神是女神赫拉,阿波羅尼亞的保護神是太陽神阿波羅,而雅典的保護神則是手持長矛頭戴堅盔的美少女、智慧女神雅典娜。

早期的雅典 如今的雅典以衛城而名聞天下,可是誰又能夠想到,當初的衛城只不過是建筑在阿提卡山巖上的一個小小的城堡呢?衛城的周圍都是嶙峋的巖石,而且那里干旱少雨。

古希臘的城邦居民大多數都是多民族混居的,雅典也不例外,雖然這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愛奧尼亞人,可是他們都說著不同的語言。

在公元前8世紀之前,雅典只是阿提卡周邊12個小城邦中的一個,而阿提卡的全部面積還不到2500平方公里。到了公元前700年,阿提卡的所有城邦都統一到了一起,所有的居民都遷移到了雅典,這些人就是后來雅典人的祖先。

德拉古的法律 一直到公元前621年,雅典才有了成文的法律,在此之前,雅典人都沿用慣例來處理問題,而這些慣例都是由貴族階級來解釋的。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貴族階級為了攫取權力趕走了以前的國王,這就形成了后來的貴族政治。

當時的工人和農民處于被壓迫的地位,沒有任何政治權力,所以他們迫切地要求變革,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權力。在公元前621年,德拉古成為執政官之一,他制定了滿足工人和農民要求的法律。和當時其他國家的法律一樣,德拉古的法典也是十分嚴酷的,但是這部法典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底層人們的利益,讓公正和民主邁出了第一步,這無疑是社會的一個進步。

工業和貿易 隨著工業和貿易迅速地發展,雅典的經濟水平也有了極大的提升,最后不得不用金銀鑄幣來滿足貿易的需求。當時雅典的主要出口物資是酒、橄欖油以及制作精美的瓶子、甕,從雅典出發的船隊遍布黑海,最遠到達過埃及和塞浦路斯,換回來大量的谷物和毛織斗篷、青銅器等奢侈品。當然,能夠使用這些奢侈品的只有貴族和富人,窮人是沒有這個資格和財力的。大量谷物的輸入對雅典的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因為谷物的數量超出了需求,農產品的價格大幅下降,阿提卡的許多農民因此而債臺高筑,不得不將田地賣出去還債,自己成為富人的佃農。更悲慘的是那些還不起債務的人,他們只有將自己抵給債主,從此成為債務奴隸。

梭倫的改革 公元前594年,擁有極大威望的軍事將領梭倫當選為執政官。梭倫出身于一個富裕家庭,但是他對貧民的悲慘境況十分同情,一直試圖建立一個公平的社會。他上臺之后,排除了很大的阻力進行改革,為窮人做了一些好事:廢除了債務奴隸制度,讓他們重獲自由;取消了所有關于土地的抵押;明確宣布以后將禁止所有的債權制度。不過梭倫的改革并不徹底,雖然他的努力消除了許多矛盾,也讓平民獲得了一定的權力,但是并沒有像貧民希望的那樣給予平民徹底的支持,大部分權力仍然牢牢把持在貴族的手里,執政委員會和其他會議的組成人員也沒有任何變化。

政黨和獨裁 盡管梭倫進行了改革,并且實行了一些好的政策,但是仍然無法徹底解決當時的社會矛盾,動亂還是在阿提卡發生了。當時的雅典有三個政黨:一個是水手、漁民、制陶工人和其他行業的工人組成的“海岸黨”,一個是由占據著最肥沃土地的貴族們組成的“平原黨”,第三個就是由不甘于現狀的牧羊人、牧民、小農們組成的“山地黨”。

山地黨的領袖是一個叫庇西特拉圖的年輕人,自幼就胸懷大志。在取得山地黨的領導權之后,他向追隨者們許下了令人心動的諾言,隨后就在這些追隨者的支持下奪取了城邦的控制權,并自立為“僭主”。在之后的30年里,他和雅典一起經歷了風風雨雨、起起落落。雖然庇西特拉圖基本上算是一個軍事獨裁者,但是他在農業、文學、藝術等諸多方面做出了許多貢獻。因為雅典人篤信宗教,于是他就在祭祀那些男神女神的時候,采取一定的措施讓儀式更莊重、節日更歡慶,他也因此贏得了民眾的支持。

庇西特拉圖的幾個兒子后來也繼位成了僭主。庇西特拉圖的兒子和他一樣,也都有一顆大公無私的心,經常增加公眾的福利。然而雅典的貴族們對此并不滿意,他們勾結斯巴達人,在公元前510年驅逐了僭主,從此雅典又恢復了貴族政治。

克里斯提尼的改革 即便雅典又施行了貴族政治,民主精神仍然慢慢成長了起來。不久海岸黨又獲得了雅典的控制權,他們的領袖克里斯提尼獲得了絕對的立法權,后世稱之為“古希臘民主政治之父”。更多的雅典民眾因為他的政策獲得了公民權,各個民族也因為他獲得了更為民主的安排;他還創立了一個代表會議,讓雅典軍隊的建設更加符合民意。此外克里斯提尼還首創了“陶片放逐法”,這個做法和我們現代的“罷免”基本上是同樣的意思,都是剝奪某個官員的權力,但是“陶片放逐法”要比“罷免”更為嚴厲。按照“陶片放逐法”,如果公民認為某個官員對城邦造成了危害,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決定是否把這個官員放逐到國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青区| 肥西县| 天柱县| 富民县| 方城县| 曲阳县| 定安县| 林口县| 姚安县| 卢氏县| 太原市| 达州市| 汝城县| 双鸭山市| 古浪县| 皮山县| 台山市| 名山县| 盐津县| 武强县| 儋州市| 福建省| 铜陵市| 北川| 舒兰市| 伊宁市| 和平区| 伊吾县| 丽江市| 浦北县| 通山县| 长葛市| 襄樊市| 沾化县| 汝城县| 丹阳市| 吉安县| 黑河市| 凤冈县| 全州县| 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