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掌控情緒:如何搞定雙方的情緒》:洞穿情緒背后的原因

在與人談話時,經常會冒出一個“談話殺手”——情緒。常常有人問我如何控制情緒,為什么明知道不該發脾氣,就是忍不住。

如果你也一樣,容易被情緒影響,怎樣才能好好說話呢?

如何控制情緒是溝通中的常見問題,卻并不是高難度問題。成年人之間,情緒也是一種權衡的結果,所以我們不必把情緒視為洪水猛獸,當你讀懂了情緒的規律后,它就無法對溝通造成負面影響。

人群中常見的發脾氣的對象,都是相對弱勢的人。

比如,對孩子發脾氣,而不是對老師發脾氣;對同事發脾氣,而不是對老板發脾氣;對家人發脾氣,而不是對客戶發脾氣;對乙方發脾氣,而不是對甲方發脾氣。

為什么呢?因為對后者發脾氣的代價比前者大。

心理學上,有個“踢貓效應”,也從側面印證了這種說法。

老板開著新買的車在去公司的路上超速駕駛,結果被警察抓住,被教育一頓后收到了罰單。老板心里非常惱火,回到公司后無處撒氣,于是把銷售經理叫到辦公室訓了一頓。銷售經理莫名其妙地被罵,滿腹委屈,便氣急敗壞地對秘書橫挑鼻子豎挑眼。一肚子氣的秘書就去找接線員的碴兒。無辜的接線員沒有人可以撒氣,又不敢得罪客戶,下班回家后,罵了兒子一頓。兒子無比惱火,沖著自家貓就是狠狠一腳……

這個故事其實是一個情緒轉嫁鏈條。心理學上認為,負面情緒通常是從等級高的向等級低的傳遞,由強到弱傳遞。處于金字塔底部的人最弱小,往往就成為最終的受害者,比如“踢貓效應”里的那只貓。人的潛意識里有“保護自我”的功能,雖然我們會選擇將負面情緒發泄出去,但通常只會向比自己弱小的人發脾氣,因為他們沒有還擊的能力。

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

多年前,我和一個客戶談合作。

那天,客戶指著合同中的三個條款告訴我有問題。我對合同內容了如指掌,我掃了一眼合同之后直接回應他,他指出來的三條合法、合理、合情,沒有修改的可能性。

客戶當場暴跳如雷,拂袖而去。

我當時并沒有覺得自己不妥,我認為對方是無故發作。

后來我考慮了一下,這次合作,領導并沒有要求我一定要談成,而且這個客戶也沒有重要到我必須忍耐他的壞脾氣。但是,如果就此負氣一拍兩散,我自己并不愉快,對整個項目也沒有什么好處,我還是想試著解決一下問題。

于是我策劃了一下如何與客戶溝通。那一次我很客氣地給客戶打了電話,令我吃驚的是,客戶的態度非常好,答應出來見面。

我將約見的地方選在了一家茶樓。見面后,客戶的態度還是很客氣,我也很禮貌。我們聊了近半小時,誰也沒有提合同。我先從自己早期的一家工作單位開始聊起,后來發現,我和對方以前為同一家企業服務過。

終于聊到了合同,我稍微修改了其中的一項條款的表述方式,他也很痛快地確定了合作。

那一次的合作,完成了出人意料的銷售目標,正因對方并不是獨角獸企業,所以雙方合作的配合度完美,在市場的開拓效果上超越期待。

后來,我和這個客戶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這件事情令我收獲更多的是,我真切地明白了人不但是利益動物,還是面子動物。我在真實的生活中懂得了什么叫“面子是人的第二心臟”。

原來,這個客戶當時發脾氣的原因并非合同條款,而是因為他年紀輕輕,剛被提拔,一個下屬拿著這份合同,請他“幫助”溝通條款。他一心想要立威,和我溝通的時候卻被我直接駁回,他在下屬面前極為丟面子,所以寧肯犧牲合作,他也要任由自己發泄情緒。

在這種權衡下,如果不是我主動去推進合作,恐怕永遠也得不到事情的真相,也就失去了看事情的另一種角度。

從那一刻開始,我就明白了:跟一個人說話的時候,還要去看周圍的環境,去了解對方想要在他人眼中樹立什么樣的形象,要兼顧真實的語境,不要因為對方的情緒影響判斷。

尤其要注意的是,如果對方與你開始了情緒對抗,別著急反駁或者自證,對方正在氣頭上,與他據理力爭只是自討苦吃。你不妨想想,他在發泄情緒的同時也在權衡利弊,分析他自己為什么會發火。當你弄清楚了雙方在“情緒傳播鏈條”中的位置,理解了對方情緒背后的原因,就能對癥下藥,找準對方的痛點,用溝通去化解隔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勒县| 万山特区| 汕尾市| 海兴县| 井研县| 大化| 横峰县| 嘉义市| 会宁县| 西青区| 宝清县| 茌平县| 红原县| 大名县| 曲周县| 朔州市| 运城市| 岢岚县| 武安市| 资中县| 库伦旗| 敖汉旗| 阿瓦提县| 涿州市| 玛沁县| 黄龙县| 康乐县| 宁乡县| 洪江市| 巴东县| 嘉义县| 成都市| 隆昌县| 伊通| 宁乡县| 光泽县| 贵南县| 灵宝市| 格尔木市| 廉江市| 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