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人生閱歷,有時恰恰是您做事的障礙
01無論事物如何發展,最后都一定回到本源
反也者,道之動也
樹葉變黃,不是樹葉的問題,一定是樹根
“反也者,道之動也。”(在帛書乙本和郭店的楚簡里,“反”寫的都是“返”;在通行本里,寫的是這個“反”)有的人將這句話解釋成“道是向它相反方向運動的”,還有人理解成“但凡跟人的想法相反,就是符合‘道’的”。
比如買股票,有人認為,別人在買的時候我就拋,別人在拋的時候我就買,所以我在股市上發財了,因為符合老子的“反者,道之動也”的原則。當然這么理解也可以,但如果全這么解釋,凡是反的都是“道”,就有點兒問題了。“反也者,道之動也”講的“道”是追根溯源的意思——事物無論如何發展,最后都一定回到本源。
從這個角度思考問題,您會有新的啟發——
雖然外面的事物會呈現出各種狀態,但只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就能找到解決之道。
曾經有位大姐來找我,說自己有失眠、頭暈、臉色蒼白、怕風怕冷、大便不成形等癥狀,她去醫院看了很多次都解決不了問題,為什么?她說的這些病癥需要掛不同的科檢查,比如失眠是神經內科,大便不成形是消化內科,但怕風怕冷看哪科?沒力氣、臉色蒼白又掛哪一科?不好劃分。所以,她看了很多次都沒有什么效果。
后來她問我:“您看我這到底是什么病?”我看了她的舌象,發現她的舌質顏色淡白,然后我說:“您這是典型的血虛舌象。”
血虛之人會有什么表現呢?血不養心,所以這個人晚上就睡不好覺;血不能濡養四肢,從而導致四肢沒有力量。《黃帝內經》里說,血一旦虧損,就會四肢解墮(倦怠無力)不收,怕風怕冷。
大便不成形是什么緣故呢?人一旦血虛,脾血就會不足,從而脾氣虛弱,導致無力固攝,自然大便會不成形。
可見,她的癥狀只是血虛的不同表現,所以我建議她吃玉靈膏。我給大姐開完藥之后,她說:“羅老師,您這給我開的不是零食嗎,能治好病嗎?”然后,她給我看了其他醫生給她開過的方子,厚厚的一沓。她的意思是,別的醫生開了那么多好藥都沒治好我的病,您讓我吃的像零食似的,能治好我的病嗎?
我對大姐說:“您先吃著試試。”結果大姐吃了一個星期后給我打電話:“羅老師,我的病全好了,這是怎么回事?”
其實,現代醫學越發展分科越細,研究得也越細。這就好比一棵大樹,樹上有一千片樹葉,其中有一百片樹葉變黃了,您一片接著一片研究是研究不完的。
古人思考了一個問題——為什么這么多樹葉都變黃了,一定跟樹根有關。樹根吸收的水分多少,會導致樹葉出現不同變化——這就是追根溯源找問題。
這和大姐的身體問題一樣,她的根本問題是血虛(樹根的問題),那些癥狀就如同大樹的樹葉,當您把樹根的問題(血虛)解決好了,身體自然就好了。
美國梅奧診所的醫學權威為什么要看中醫書
從美國梅奧診所出來的何健博士講,梅奧診所里集中了美國很多頂級的西醫權威,他跟這些西醫權威一聊天,發現他們全在看中醫書。
何博士是西醫大夫,美國醫生一看到他就聊中醫,他很疑惑,然后好奇地問這些西醫權威:“你們為什么看中醫書?”
西醫權威說:“這里邊有很多先進理念,怎么把人看作整體、看作一個系統去調整它,我們把這些理念拿來,就可以去引領西醫的發展。”
何博士對我說了一句話,他說:“你們中醫都不知道,在引領西方醫學的發展過程中,中醫起到了什么樣的引導作用。”
我當時聽完很感動,這是古人思維給我們帶來的一個優勢,
古人會找問題的根源,把根源調好了,表面的問題就解 決了。
我記得曾經有個小朋友過敏,一測體內有一百多種過敏源,她連吃大米都過敏。當時,我看她的舌頭,是典型的地圖舌,舌苔里邊的舌質很紅。
我說這很可能是陰虛體質,因為陰虛會導致很多問題——皮膚過敏、眩暈、脫發、眼睛干、嘴干、手心熱等。
您說一百多種過敏源要怎么調理?皮膚過敏只是其中的一個結果,因為“樹根”陰虛,液體少,我就給她滋陰,滋陰后小朋友的過敏源很快就消失了。
治病要尋根溯源,找到根源,任何癥狀都能很快 解決。
把自己的心調好,周圍的人和事就會跟著變好
看問題尋根溯源的思路在管理中也一樣管用。比如,有的領導在管理員工的時候覺得很難管,人心復雜,這個時候怎么辦?
領導者要先想想自己的心正沒正,自己做得有沒有紕漏——如果您每天認真上班,給大家帶來正能量,為客戶認真服務,員工的態度會逐漸調正;可如果您每天不認真工作,想的都是怎么給自己賺錢,員工的心一定會亂。
因此,根源在哪兒?在領導者的心。
您把自己的心調好,周圍的人和事就會跟著 變好。
比如寧波方太廚具的老總在公司推行儒家文化,他經常在公司內部的期刊發表自己的學習心得,每天帶頭背誦經典。他從不強迫大家學習,但是因為他每天都在認真學習、落實,所以員工就都逐漸開始學習了,整個企業的風氣也隨之越來越好。
一旦領導者把問題的根源解決了,員工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為人處世,要懂得追根溯源
看問題要追根溯源,在生活中也一樣。
有時候您可能會感覺最近身邊的事特別亂,您不要想其他的,只要追根溯源,把自己的內心調正,外邊的事盡量淡化它,愛怎么樣怎么樣。只要您心里知道自己的發心是正的,您就會發現外面的事都會慢慢平息。可如果您的心不是正的,您的周圍只會越來越亂。
為人處世一定要懂得追根溯源,這是每個人必須領悟和學 會的。
因此,老子說“反也者,道之動也”,這個“反”通“返”,指返回事物的最初狀態,保持一種安靜、居下、守柔的狀態,這是老子講這句話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