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原子管理和量子管理:我到哪里

量子物理的影響超出了物理學的范疇,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科學世界觀和思維方式,我們稱之為量子思維。這是因為我們的思維過程和量子過程之間存在著許多令人吃驚的相似性。波姆說:“思維過程和量子體系在不能被過度分析為分離元素這一點上相類似,因為,每一個元素的‘內在’性質不是一種在與其他元素分離和獨立的情況下存在的屬性,相反是一種部分地起源于它與其他元素關系的屬性。”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經濟規律是不存在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都不能排除主觀因素,是主觀意志和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量子理論的一些重要實驗和結論對管理規律的探索乃至整個社會體系都有著深刻的啟發性。原子思維與量子思維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還原論與整體論

經典科學世界圖景的最大特征是機械論和還原論,強調分析。牛頓力學“拆零”式方法論對經典科學起了引領和示范作用。牛頓思維認為,世界由原子構成,原子是堅不可摧的,原子和原子之間彼此獨立。在牛頓式的自然科學中,還原和分析是關鍵。牛頓認為只有把整體和問題不停地細分,才能夠了解一個事物的全貌。任何系統和物體都要被還原為組成成分,以便了解它的性能和主要功能。整體被認為是成分的加總,所以我們需要先了解各部分,以便更好地了解整體。西方世界把原子論運用到社會生活,認為個人就是社會的基本原子,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立的,所以在社會關系方面,西方社會強調個人利益,個人需求和個人權利成了關注的重點。亞當·斯密將原子論引用到經濟學中,認為個體本身是自私的,只會按照自己的利益去工作。

量子力學認為,世界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粒子彼此之間存在微妙的關聯,單一粒子的運動是隨機不可測的,粒子的碰撞將產生難以預測的組合變化,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新事物,蘊含著強大的潛在力量。系統性質只有在系統中、在一定的環境下才會涌現出來。世界在基本結構上是相互連接的,應該從整體著眼看待世界。部分不僅與周圍環境發生一定的外在聯系,同時還要表現出“主體性”,可將自身的內在聯系傳遞到周邊,并直接參與整體的變化。

在量子力學中,涌現性和自組織是關鍵。整體不是各部分的簡單疊加。無論整體還是部分都與環境有關。因為每一個量子既有個體(粒子的)性質,又有系統(波動的)組織。公司組織也是如此,一個公司并不是很多部分的集合,而是一個整體,公司的每個員工都是互相關聯的。

2. 二元對立與一元混沌

傳統牛頓思維是建立在主體、客體二元對立的基礎上的。西方文明因深受牛頓世界觀影響,具有二元論的特點,將世界分為主體和客體、意識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牛頓式科學的宇宙是物質性的,牛頓派的科學家以局外人的角度研究自然,并對其進行利用、操縱與控制。牛頓式的范式科學是一種“非此即彼”的科學,認為物質要么是波,要么是粒子。牛頓的物理系統是線性的,所以在牛頓式組織中,個體(粒子)和集體(波)之間有著持續的、看似無法解決的矛盾。

然而,進入20世紀,隨著研究對象領域的進一步擴大,人類的研究對象已經超出了人們肉眼所能看到的范圍。在量子系統中,量子實體既像粒子又像波,既在這里也在那里;在量子系統中,關聯創造了更多的可能。由于傳統的東方思維方式是把個人放在整個社會中討論的,量子思維為東西方思維的融合搭建了一座橋梁。量子思維尊重個性,注重個人需求,強調個人利益和組織需求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量子力學的基本準則提供了一個有意義的視角,我們由此看到的組織世界兼具客觀的和主觀的、邏輯的和非邏輯的、線性的和非線性的、有序的和無序的兩面。

這類二重性具有一定的普適意義。經濟學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指標都可以從這個角度去分析。比如“理性”與“非理性”來自同一個主體,一個本質上理性的經濟人往往也會做出非理性的行為。我們是宇宙之舞中的積極參與者,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所看見的世界。在積極的假設中,按照多元智能理論,人是以多種狀態生存的。所以我們需要正向的東西,需要鼓勵和積極思維,目前比較時興的正念管理便基于這一理念。

3. 非此即彼與兼容并包

在經典力學里,整體由一塊塊確定的“積木塊”有序地組成,可以被預測和設計構建。而在量子力學里,不存在最基本的“積木塊”,整體看起來更像是一塊復雜的布,其中不同的連線交替、重疊或結合在一起,最終決定著整塊布的質地。這些看不見的聯系是萬物的基本構成要素,而我們過去認為這些聯系是發生在相互獨立的實體之間的。根據量子物理學的精神,世界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社會是一個不斷充滿變化的充滿活力的動態生命體。所有的一切都相互關聯,不可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聯系。

不能再用以往那種機械觀和線性思維,將系統看成若干零件的組合,應看重個體彼此之間的關聯性。這一理念對于今天的企業管理、經濟管理、環境治理都有著顛覆性的啟迪。

相比科學管理注重規范個體行為、達到控制整體的目的,量子管理看重的是系統整體性和內在的關聯性。一個團隊輸出的一定是內部協作的結果,而不是簡單的個體工作的疊加,這種彼此之間的關聯協作過程無法精準控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互聯網推動世界進化,讓人與人、人與組織、要素與要素、組織與組織連接的速度、廣度、深度和密度比以往任何歷史時期更進了一大步。那么今天和未來的組織,要保持生命力和先進性,也必然要從層次分明、條線分割的“結構體”進化成“網絡體”,否則就會失去生命力。

4. 精確確定與模糊不確定

牛頓力學認為,物質不因有意識的感知而存在,事物間互有因果關系。牛頓三大定律的發現讓人們開始能夠解釋世界上一系列看似難以捉摸的現象:氣候的變化和疾病的蔓延并不是超能力和神秘力量所控制的結果,一切事物都可以被理解,它們有規則可循,它們的發展可被預測,它們的變化可被控制。弗雷德里克·泰勒在管理學領域實踐了牛頓思想,他認為管理的本質是把組織看作一個龐大的機器,它是可以控制和預見的。而如果你認為世界是確定的、可預測的、可控制的,你就會有信心地去做一個五年或十年的戰略規劃。

而量子力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那就是海森堡不確定性理論,即“測不準原理”:一個微觀粒子的位置測量越準確,動量測量就越不準確,反之亦然。推而廣之,就是一個人所皆知的事實:一切測量都不可能避免誤差。更進一步,我們永遠無法真正精確地認知事物,我們了解的只可能是一部分。不確定性原理告訴我們:我們所提出的問題經常決定了我們最終得到的答案。以前的管理學基本上是以組織化、計劃化、結構化、控制論等為基本導向的,都是在談如何去規避不確定性,以管制變、以剛克柔。但實際上,個人和組織都必須“擁抱不確定性”,才能適應如今的時代。這個說法不新鮮,但是真正理解和做到擁抱不確定性并不容易。

在認識了量子思維與原子思維巨大的差異性之后,我們再來看從原子式管理變遷到量子式管理的路徑。原子管理范式和量子管理范式的對比可以歸納為表1。

表1 原子管理范式與量子管理范式的對比

(續)

具體來看,從原子管理到量子管理的路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湖市| 临安市| 临武县| 新乡市| 靖西县| 中江县| 菏泽市| 海门市| 林甸县| 定兴县| 曲阳县| 成安县| 南部县| 潜山县| 乐平市| 仙桃市| 普兰店市| 图木舒克市| 龙州县| 九龙城区| 偃师市| 镇雄县| 成都市| 灌南县| 嵩明县| 大余县| 碌曲县| 扶余县| 柳州市| 大埔区| 新巴尔虎左旗| 绵阳市| 油尖旺区| 黑河市| 博罗县| 云龙县| 旬阳县| 精河县| 淳化县| 曲麻莱县| 宝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