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管理:不確定時代的管理變革
- 辛杰
- 3239字
- 2020-12-30 18:19:43
四、量子管理呼之欲出
20世紀初,量子物理學興起,用于探索宇宙的起源與運行,因此誕生了一門全新的物理科學——量子物理學。伴隨量子力學產生的量子思維超越了由牛頓力學產生的重視確定性、秩序和可控性的牛頓思維,轉而重視的是不確定性、潛力和機會,強調動態、變遷。它主張世界是由能量球(energy balls)所組成,能量球碰撞時不會彈開,反而會融合為一,不同的能量也因此產生難以預測的組合變化,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新事物,蘊含著強大的潛在力量。所有物質都呈顆粒狀和波狀,區別是:經典物理學認為粒就是“純粒”,波就是“純波動”,而量子物理提出“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說,物質既可以是“粒”,也可以是“波”。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根據微觀粒子的特征,提出了著名的“測不準原理”,即微觀粒子的“成對物理量”不可能同時具有確定的數值。例如,位置與動量、方位角與動量矩,二者之中,一個越是確定,則另一個越是不確定——即不可能有一種方法,同時將兩者都測定。包括海森堡在內的20世紀20年代的諸多科學家們,像丹麥的玻爾、英國的狄拉克、奧地利的薛定諤、法國的德布羅意等,通過對“波粒二象性”“測不準原理”“概率波”“電子自旋”“非局部作用”,以及關于“能量場”“全息場”等方面的研究,創建了與牛頓經典物理學相對立的量子物理學,終結了牛頓經典物理學唯我獨尊的狀態,揭示了微觀物質世界運動的本質與規律。
絕對時間、絕對空間、絕對質量的觀念桎梏了物理學長達兩百年之久,直到愛因斯坦逐步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才使量子理論突破了所謂機械論、決定論和還原論的庇護。上帝不是一個鐘表匠,他所創造的世界不像一個永遠不會出差錯的鐘表一樣準確運行,宇宙中的事物充滿了跳躍性、偶然性和不確定性。人們甚至無法同時測量微觀粒子的位置和動能,一個粒子可以同時處于兩種狀態,呈現“量子態”;人們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只是一種“概率”……如同夏蟲不可語冰,我們的認知和判斷也是相對的,量子物理學跨越了從絕對思維到相對思維的鴻溝,找到了另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給人們的思維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世界很多變化往往是不連續的、跳躍式的,一個偶然的突變或事件也可能改變世界。不是任何事件都能夠呈現方程般完美的推導求解,因果關系呈現“糾纏態”,不同因素可能互為因果或因果可逆。量子思維讓人們擺脫確定性思維的束縛,意識到我們眼中的很多東西都只是觀察后的一個“概率”,觀察者不僅能夠呈現事物,而且能夠影響“薛定諤的貓”之生死。幾十年以來,復雜性研究獲得了極大發展,科學家已經揭示,以生命、自然、社會系統等復雜自適應系統為例,非線性、不可預測性是這些系統的根本特征,試圖精巧地管控風險、避免不確定性不僅是徒勞的,而且很可能主動招致毀滅性后果。
量子理論從建立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從超流體、超導體、量子通信到量子計算都和量子理論與技術的發展有關,量子物理學涵蓋的研究對象和內容遠遠超出了物理學這門學科的范圍,它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帶有世界觀性質的更普遍的理論和思維方式。1950年,物理學家玻姆發現量子過程和人的思想過程極為相似。以量子思維方式看來:在以人為主體的信息社會中,帶有波動性和跳躍性的事物是不連續的、非漸進的;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是異常復雜的;事物發展的前景是不可精確預測的。在傳統的經典物理體系下,人主要是被動的,有著根本上的宿命性,只能聽命于、適應于自然界的規律;不能超越規律去思考。在信息化時代,你的測量、你的操作、你的生命活動本身,就在改變著結果。人在起主導作用,起決定作用。
量子理論認為我們所處的宇宙是一個糾纏的宇宙,所有事物都微妙地相互聯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事物之間的關聯總是同步發展的,缺乏一個明顯的信號,而事物運行的模式則展現出一定的內在順序。我們生活在一個“參與性”的宇宙之中,作為有意識的觀察者參與了對現實的創造,我們不僅對自身的行為,更對世界本身都負有責任。量子思維方式滲透到各個學科領域的研究當中,并有可能對各個學科領域的研究乃整個社會產生全新的影響和深刻的啟示。量子物理與生命科學等新興學科正產生融合發展的態勢,一些學者通過研究證實,不但自然世界、人體運轉,而且社會活動很大程度上也遵循量子定律,在短期和中期會創造較多的不確定性。量子世界觀認為世界是“不確定和復雜的”,“事物因觀測方法的不同呈現方式也不同”“提出的問題決定了答案”。這對深受牛頓世界觀影響的我們形成了巨大的沖擊。
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探索的是自然界物質轉變的知識,并做出規律性的總結;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人,是研究人與自然、與社會的關系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而人對自然界的認識會上升成為宇宙觀和哲學觀,在此處量子物理與管理學高度融匯。過去的管理思想,是通過固化人的行為,盡可能消除不確定性,但事實上,世界本身是變化萬千又普遍關聯的,市場是難以預測的,兵法上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正是這個道理,這要求我們的管理者隨時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客觀環境的變化隨時做出決策上的調整,這和權變理論殊途同歸。不經意間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就變了、銷售渠道變了、競爭對手變了(突然空降一個“高維殺手”)、產品的生命周期變了。唯一確定不變的就是變。組織在外部多變的、不確定的環境中生存需要變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更多發揮的機會;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與人之間的想法、知識的交流更加頻繁、便捷,這些都使非理性、不確定性廣泛存在于組織的運營實踐中。
量子論告訴我們,復雜系統的行為是無法預測的,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混沌理論也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管理中的不確定性來自世界混沌的本質,因此我們很難依靠傳統的管理理論來獲得成功,而應該從量子理論中獲得啟示,并探索和建立起一套嶄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在我們身處的互聯網時代,整個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存和生活狀態,其影響波及社會各個領域。今天,不確定性和跨界、自組織、創新驅動一起,成為企業管理命題中的關鍵詞。在這樣的一種趨勢下,無論是在企業管理實踐中,還是在理論研究探討方面,對人與社會、人與組織的認識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互聯網讓原本相互獨立的人、企業、事物之間產生了關聯,形成了一張連接全社會的網絡,每個人、每個企業都是這張網上的一個點,每天發生的事件、行為又在這張網上不斷地增加新的鏈路。在這樣一個互聯網時代,若仍然使用傳統科學管理,強調集權,員工只需聽令行事、不得有意見,企業必將陷入困境,這就是很多大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受到猛烈沖擊的原因。傳統企業要實現互聯網化轉型,業務轉變是遠遠不夠的,管理思想的轉變尤為重要,企業需要新的量子管理思想,放手讓員工去創新、去發揮創意,“自下而上”地為公司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這樣才能在競爭與挑戰十分激烈的互聯網時代適應、存活與發展。量子管理學注重的不再是單一主體,而是相互間的關聯,相比科學管理注重通過規范個體行為以達到控制整體的目的,量子管理看重的是事物的整體性和內在的關聯性。
無論是商界還是其他領域的領導者,都需要從根本上重構思維方式,以應對充滿未知、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未來。量子時代充滿了不確定性,無章可循,那些只強調規律、穩定的牛頓式思維已難再使用。那么,我們不禁要追問一系列的問題,未來的企業管理如何應對復雜性、不確定性?背后的理論基礎到底是什么?傳統的以科層制管理為核心的組織與管理機制如何應對全新的管理挑戰?要不要改革?要怎樣改革?組織越來越扁平化、組織越來越小型化、組織越來越跨界和越來越尊重個體的力量,組織越來越重視探索如何去激活人的價值,如何去通過鏈接來集聚人的能量?來釋放人的能量?量子思維催生的新的組織以及組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如何用新的理論來進行詮釋?我們的目的并不是去研究量子科學本身,以及它與管理的關系,我們只是試圖打破認知局限,跳出工業時代的理論框架,用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和量子思維去看待后工業時代的管理問題與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