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 言

肜新春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雖然在政治上并沒有建成一個真正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但卻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一些有利條件,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進入了啟動階段。民國之初,孫中山就曾疾呼:“今共和初成,興實業為救貧之藥劑,為當今最重要之政策。”[1]袁世凱也表示:“民國成立,宜以實業為先務。”[2]隨后的袁世凱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均為國內的經濟發展頒布了一系列的經濟法規,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這一時期,經濟發展雖然緩慢,但發展狀況較好,1914~1936年間資本總額(含外國在華資本)的增長狀況為:1914~1920年年均增長5 . 59%,1920~1936年年均增長8 . 31%,資本主義工礦業的總產值年均增長7 . 7%,國民收入總額年均增長1 . 45%,人均收入年均增長率0 . 92%。[3]出現了所謂的資產階級的“黃金時代”。

1937年隨著日本侵華戰爭的發動,中國陷入最嚴重的民族危機,經濟發展瀕臨崩潰的邊緣。中國的經濟發展走入非正常軌道,出現了短暫的以西南為中心的大后方經濟繁榮。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政府發動全面內戰,引起社會動蕩和通貨膨脹,經濟衰敗,民不聊生。1936~1949年,資本總額年均減少5 . 04%(其中外資年均減少16 . 85%) ,資本主義工礦交通業的總產值年均減少4 . 12%,國民收入總額年均減少2 . 4%,人均收入年均減少2 . 87%。[4]國民黨政府已經無法承擔中華民族復興的重任,中國共產黨人在血與火的洗禮過程中已經具備擔負起中華民族復興的任務了。

在整個民國時期,經濟發展盡管緩慢但也為新中國的工業建設奠定了一些薄弱的基礎。就工業程度言,工業資本逐漸增加,在區域分布上逐漸從東南沿海沿江地區向內陸腹地推進;在產業結構上逐漸從輕工業向重化工業發展,工業生產在國民生產增長中的比重逐漸提高。但是在整個民國時期,工業和其他資本主義經濟部門的產值仍然大大低于農業及其他傳統經濟部門的產值,離工業化差距很大。這種狀況,主要是由于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掠奪,民國政府的腐敗無能,以及國內政局動蕩不安造成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曲县| 启东市| 景东| 斗六市| 吉隆县| 崇阳县| 白银市| 溆浦县| 黄骅市| 临沭县| 通渭县| 武城县| 威信县| 镇沅| 新竹市| 西吉县| 孝昌县| 剑川县| 米林县| 航空| 伊宁县| 宣城市| 弋阳县| 潜江市| 太仓市| 木兰县| 平安县| 鄂托克前旗| 沂水县| 临桂县| 拜泉县| 宜兰县| 乌拉特中旗| 沙雅县| 岚皋县| 睢宁县| 黄平县| 屯昌县| 施甸县| 涿鹿县| 波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