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非主流少年袁世凱

窮山惡水出“彪民”

前面已經說過,北面負責對付捻軍的人叫做袁甲三。

袁甲三的家族本是河南項城縣一個普通的耕讀世家,不過區區幾十年,卻搖身一變而為河南一帶的高門大閥。要知道,項城絕對是一個窮地方。窮山惡水,民風彪悍,也沒有什么特別的資源……那袁氏究竟怎么發家的呢?

考科舉發家:父子進士,弟兄舉人,一門兩代四貴人。

解釋一下,“父子進士”,指的是袁甲三與其長子袁保恒中了進士;“弟兄舉人”,指的是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齡和袁甲三的侄子袁保慶分別考中了舉人;“四貴人”則是說這幾個人后來官位都很高。

科舉考試是何等的難考,這舉人和進士哪個不是過五關斬六將、萬里挑一的大牛人?考不中是正常,考中了是稀罕。而袁家不過區區兩代人,一下子就出了兩個進士、兩個舉人,真是相當彪悍。

尤其難得的是,袁甲三是曾國藩的師兄,袁保恒是李鴻章的高參,彼此還頗有交情。曾國藩、李鴻章哪個不是指點江山幾十年的超級大臣?都說朋友多了路好走,何況是這么出色的朋友!

袁甲三當年考科舉的時候結識了曾國藩,兄弟倆一起刻苦學習八股文、一起勤工儉學,最后雙雙考取進士,友誼非常牢靠。

兩個人在京城工作的時候,都爬到了較高的官位。袁甲三憑著出色的業務能力,官居兵科給事中一職,大概相當于今天的廳級干部。而曾國藩就更厲害了,官至侍郎,屬于副部級高官。

1853年,兩人先后接到咸豐的命令,曾國藩督辦湖南團練對付太平軍、袁甲三督辦安徽團練對付捻軍。

對于袁甲三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差事,因為安徽地處太平軍和捻軍活動范圍中間,腹背受敵。但這個文弱書生一直咬牙堅持在北方跟捻軍周旋,在皖北擔負著切斷太平軍和捻軍聯合作戰的重任。他的堅韌與果敢使得曾國藩得以全力應付太平軍,而無北顧之憂。

袁甲三既會打仗又能安民。因此,盡管局面極為嚴峻,但他還是艱難地消滅了淮北的捻軍,取得了重大勝利。

袁甲三因為自己的突出表現得到了咸豐皇帝的賞識與信任,兩人關系一度如膠似漆。據皇帝起居注記載,咸豐與袁甲三兩人單獨對話十多次,這是多么大的榮幸啊!袁甲三的祖墳上豈止是在冒青煙,簡直就要著火!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袁氏一門紛紛加入了袁甲三的隊伍。其中表現最出色的是袁甲三的兒子袁保恒、侄兒袁保慶。

袁保恒原本是一個翰林院編修(翰林院相當于皇帝的秘書機構),屬于很有希望的預備干部。但他眼見老爹袁甲三的“剿匪”事業風生水起,于是也投筆從戎,追隨乃父縱橫沙場。

此人頗有帶兵打仗的天賦,與捻軍作戰屢屢得手,后來因功升至刑部侍郎,相當于現在的司法部副部長,是老袁家僅次于袁甲三的第二高官。不過袁保恒最大的特長并不是打仗的本事,而是頭腦清晰,極富戰略眼光,他曾向朝廷提過兩個建議:

第一,應該加強東北三省的防務,沙皇俄國是我們最大、最兇殘的敵人。

第二,在臺灣設置巡撫,宣示主權。

后來的形勢發展,完全證實了他的遠見。

沙皇俄國包括后來的蘇聯確實是中國最大、最兇殘的敵人。如果說日本對中國是一邊罵、一邊拔刀捅的話;那么沙皇俄國對中國,就是左手握著中國人民的手,嘴上說中國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右手卻拿刀刺向中國心臟。

袁保恒還在臺灣問題上提出了獨到的治理方針,朝廷也接受了他的建議,在臺灣正式建省,第一任巡撫就是李鴻章手下的淮軍名將“劉麻子”劉銘傳。

袁保慶則是一名張飛、常遇春似的猛將,能冷靜判斷戰場形勢,并選擇準確的進攻位置進行突破,是天生的先鋒材料。袁保慶征戰半生,后任江南鹽法道,大概相當于今天的地級市市長,主管鹽務和司法,是個很有實權的職位。

秘數58

1859年,袁甲三憑著自己的功勞和皇帝的寵幸,升任欽差大臣,終于做到了官居一品的朝廷大員,官職就是前面介紹過的:漕運總督兼江南河道總督兼任提督八省軍門。就在袁甲三升官之時、春風得意之際,侄孫袁小四降生了。

后來慈禧垂簾聽政,繼續賦予袁甲三欽差大臣的權力,袁甲三圍剿捻軍的事業也就更加紅火,他與兄弟部隊配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捻軍實施圍追、放行、堵截的疲兵之計,搞得捻軍朝不保夕,疲于奔命,捻軍的最高首長張洛行就掛在了突圍逃竄的途中。

只可惜袁甲三革命的本錢不夠,身體不行,在河南淮陽前線病逝,同治賜謚號“端敏”。剿匪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幸而他的好朋友曾國藩帶著弟子李鴻章接過了剿捻大旗,不久之后成功鎮壓捻軍。

袁甲三死的時候是1863年,也就是說他只活了58歲便見了閻王。

現在,請記住58這個數字!事實會證明58歲是袁家人無法擺脫的噩夢,因為那些袁家的牛人們死活就是邁不過58歲這道坎。

雖然袁甲三死了,但有句話說得好:有的人死了就是死了,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

袁甲三就是一個好榜樣。他的身體雖然“羽化”了,但他的精神卻還照耀著袁家后人。特別是他給子孫后輩留下了一大筆難得的人脈財富。曾國藩、李鴻章、劉銘傳、吳長慶這些人都是袁甲三的好哥們兒。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些人都毫不猶豫地照顧了老袁家的后代們。

回顧袁家的顯赫家世,袁小四絕對算得上是高干之后,他比光著身子打江山的朱元璋等輩的先天條件好太多。后來袁小四在給皇帝的奏章里,總說自己是“三世受國恩深重”,就像三國時期的袁紹老說自己家“四世三公”一樣,其實意在強調自己的家族很牛,都已經三代煊赫了。

非主流少年

袁氏一門傾盡全力在外剿捻的同時,一撮流竄的捻軍跑到袁氏老家鬧事,打算攻下袁甲三的老窩,來個圍魏救趙。

此時,負責守家的正是袁小四的親爹袁保中,袁保中雖然學歷不行,但本事確實不小,在關鍵時刻,他發揮了家族長子作為中流砥柱的作用。

袁保中聯合其他的富戶、大族,組織了一支規模不小的私人武裝,在河南項城東北四十里找了一個易守難攻的險要之地,筑起了一座大堡寨。當然,堡寨并不是袁保中的發明,它在中國的歷史上那是相當的悠久了,大概起源于西晉末年五胡亂華的時候。

堡寨的圍墻厚而堅固,四角和寨門上面聳立著崗樓,墻外壕溝環繞,端的是防衛森嚴,易守難攻。因為堡寨是袁保中倡議修建的,且袁家的拳頭又大又硬,所以這個寨子就以袁家的名義命名,稱為“袁寨”。

寨主袁保中就在里面發號施令,帶著小弟們成功地擊退了捻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袁小四出生后,就不得不在袁寨中過起了艱苦的城堡生活。

捻軍進攻袁寨,家人將5歲的小四帶到寨垣上眺望,很多二十多歲的壯年男子看見這種血腥場面都忍不住尿褲子,但小朋友居然毫無懼色,很是鎮定地看著寨子外面的廝殺,看著城下血流成河,一時興起的他還將一塊石頭扔下去砸中一個捻軍。

這是小四“參加”的第一場戰役。

乖乖,真不是尋常的小孩啊!

由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環境就是使袁小四日后處變不驚、心狠手辣的最好的啟蒙教學。

袁小四的童年就在這個四處彌漫著硝煙和欺詐的環境中成長,不一樣的童年鑄就不一樣的性格,所以小四遠比一般的小孩要膽大得多。

袁小四的命運在他5歲那年轉了一個彎。

前面說過,他爹袁保中有四個兒子,而那位猛將兄袁保慶則一個兒子都沒有。袁保中眼看自己的親兄弟后繼無人,便將袁小四過繼給了袁保慶。

被自己的父母放棄,想必誰心里都不好受,還好袁保慶視袁小四為己出,十分疼愛,總算是讓小四那顆受傷的心得到了撫慰。

袁小四小時候的經歷沒什么好說的,三個關鍵詞可以形容他的童年——不喜八股、膽大妄為、蠻橫好斗。

雖然小四同學不愛八股文,但他酷愛吟詩。他曾經吟過很多有意思的詩詞對聯混搭,請欣賞其11歲時的大作:

東西兩洋,歐亞兩洲,只手擎之不為重。吾將舉天下之土,席卷囊括于座下,而不毛者,猶將深入。

堯舜假仁,湯武假義,此心薄之而不為;吾將強天下之人,拜手嵇首于闕下,有不從者,殺之無赦!

霸氣外露!野心之勃勃絲毫不下于黃巢的《不第后賦菊》!

少有野心的袁小四,小時候十分好斗,長大了自然也收斂不到哪兒去,他就是用這種蠻橫好斗的痞子性格來對付日后所面對的各個政治強敵。

其實歷史上的大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個共同點:從小就很好斗。蔣介石小時候就是孩子王。

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交際模式,延伸至政治領域就必然產生自強自立的思考模式,不受任何人的牽制。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這應該是偉人們性格中不可或缺的基因吧,唯有這種性格才適合在亂世中獵取成功,越變越強!

好爸爸勝過好老師

嗣父袁保慶的的確確是一名非常擅長親子教育的好父親,他的成功經驗很是值得我們學習。

其一,袁保慶懂得興趣教育。

袁保慶為喜歡刀槍棍棒勝過書本的小四請了一位叫王志清的名師,在教導八股文的同時,也教導小四一些拳腳功夫,保證文武雙修。雖然小四沒能成為同時期“大刀王五”式的一代大俠,但他的所學也絕對是沖鋒陷陣、躲避暗殺的保命功夫。

其二,袁保慶懂得好爸爸勝過好老師的道理,明白教導孩子還是家庭教育最重要。

袁保慶有一個愛記筆記的好習慣,在閑暇之時,他就將自己多年混跡官場所謂的如何說話做人的學問,一筆一筆記載了下來。這本筆記很牛,算是集厚黑學與官場政治經濟學于一體的經典教材。當然這個時候還只是一本初稿,后來小四的另一個叔叔袁保齡將這本書加以整理,才成為世人熟知的《自乂瑣言》。

袁保慶就把這份初稿交給了小四。說來也奇怪,袁小四本來是很討厭書本的,但他對這本筆記很感興趣,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緣法。袁小四一有空就揣摩這本筆記,不懂的地方就問袁保慶,袁保慶看他這么“進取”,也樂得指點一番。

袁小四在這方面的天賦驚人,他不但掌握了這本筆記的精髓,甚至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并據此創下三門神功絕技。

第一門神功叫做“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袁小四特別會為人處世。無論是他的朋友,還是他的敵人,都不得不承認袁小四會做人。

至于其他兩門神功的強大功效,后面分解。

在這個世界上,萬事皆有因有果。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也不會有無緣無故的失敗。袁小四以后的成功和失敗,都跟他嗣父的教育分不開。成功先不多說,而他失敗的原因,主要在于嗣父傳給他的那一套權力觀念太根深蒂固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就這樣,小四跟著嗣父著實過了幾年安穩快樂的官二代生活。

定數!58詛咒再次顯示了它的威力。袁保慶不小心得了霍亂,1873年離世了。那一年袁保慶48歲,不但沒有活過58歲,還離58很遠。

袁保慶的猝然離去令14歲的小四非常痛苦,但當務之急是給袁保慶辦喪事。

辦喪事的時候來了很多實力派高官,他們是袁保慶的好兄弟。

雖說人死如燈滅,甚至很多父輩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人際關系可能就這么淡了。但在亂世中一起扛過槍換過命的兄弟就不同了,即便朋友不在了,朋友的家人也是要善待的。李鴻章手下的淮軍名將吳長慶,跟袁保慶就是亂世中的患難兄弟。

袁保慶死了,吳長慶當然得來。吳叔叔攬著袁小四稚嫩的肩膀:以后有困難的時候就跟叔叔我說,我一定會幫你!

袁小四記住了這個人,也記住了這番話。也請大家記住吳長慶,此人正是袁小四發跡的引路人。

討厭的科舉制

袁保慶死后,他的叔父袁保恒和袁保齡承擔起了撫養袁小四的責任,他們當時都在京城做官,于是袁小四也來到了北京。

他們把袁小四帶到北京干嗎呢?當然是便于照顧,同時嚴格管教,逼他讀書。袁氏家族本來就是靠考科舉發家,那下一代自然也應該靠讀書踏入仕途。

袁小四現在的任務就是努力向科舉考試里級別第二低的鄉試發起沖鋒。

不對吧?袁世凱什么時候考上了秀才?袁世凱確實沒有參加過院試,但他花錢納捐買了一個監生(可進入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地位,學歷等同于秀才。

在兩個叔叔的嚴厲監督之下,袁小四的學業有了明顯進步,但基礎太差,總體的功力仍然有限。

17歲那年,戶口還在河南老家的少年袁小四只身回家參加鄉試,很正常地落榜了。幾年之后他又考了一次,還是很正常地落榜了。

舉人都考不上,可算是相當失敗。不過這也從另一面證明了當時的考試制度不大適合小四這種非主流人才,而中榜者多為迂腐庸碌之徒,這樣的王朝焉能不滅。

無論是袁小四,還是之后的兩位民族巨子蔣介石、毛澤東,都沒有什么高學歷,甚至經過李敖先生的考證,蔣介石所持還是日本某軍校的假文憑。但這都沒有阻礙這幾位大人物日后的治國平天下。

所以這件事告訴我們:成績不好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別放棄努力,通向成功的路絕對不止一條。

但是,當時的袁小四看不到這么遠,只能盯著獨獨沒有自己名字的榜單,暗自發狠:我一定要廢除這該死的科舉考試!

難以想象,這個想法后來真的實現了。幾十年以后,袁小四實現了這個千年以來有人敢想卻沒有人敢做的復仇計劃。

不過沒有正規學歷始終是袁小四心中的痛。后來慈禧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問起他的簡歷時,沒有正經科舉功名的袁小四面紅耳赤。

讀書沒讀出名堂來,令袁小四汗顏和懊惱,但并沒有令他絕望,父祖兩輩從戎發跡的鮮活故事猶如一只無形巨手,將他推上另一條升官發財之路。

于是,他把以前所作詩文付之一炬,發誓道: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豈能齷齪久困筆硯間?

結交一批同道,等待一個機會

考場失意,情場得意。

在家族的安排和牽線下,18歲的袁小四與財主家的女兒于小姐洞房花燭夜了,很傳統的先結婚后戀愛,一年后有了第一個孩子,是個男孩,叫袁克定。

同年,一個難得的實習機會降臨到了袁小四的身上:叔叔袁保恒要到河南賑災,袁小四作為秘書跟隨,在旁協助公務。小四很珍惜這次機會,他知道自己沒有高學歷,如果還沒有工作經驗的話,恐怕以后真的是不太好找工作。

此話并不夸張。

在那個年代,縣太爺的師爺都得是秀才以上學歷,更別說像曾國藩、李鴻章那樣的幕僚了,那些幕僚大都是舉人或進士出身。可以說,學歷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現在。

小四熟讀《自乂瑣言》,又有叔父的耳提面命,理論結合實踐,做事干練的小四很得叔父的歡心。當然,這次實習也為他日后外交、練兵、維新、辦實業、顛覆清朝的事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詛咒,又見詛咒!

1878年,目前老袁家的第二大牛人袁保恒病死在工作崗位上,終年51歲。這個世界少了一名負責任的官員,19歲的袁小四則失去了一個非常關心他的長輩。

仍是這一年,家大業大的老袁家開始鬧分家,袁小四趕回項城參與分家,作為袁保慶唯一的兒子,得天獨厚地拿了一筆豐厚的家產。

他把家遷到了河南省淮陽縣的一間大院里,過起了安靜的富二代生活。淮陽是他叔祖父袁甲三逝世之地,他一直很佩服袁甲三,所以在分得家產以后就來到了淮陽。

在淮陽自家的大宅院里,袁小四干了兩件事情。

第一件,精研細讀,給自己充電。尤其是《六韜》、《三略》、《孫子兵法》之類的兵書和《資治通鑒》這類管理階層的必讀寶典。

第二件,打造自己的班底。

他組織了兩個文社:麗澤山房、勿欺山房,實際上就是收養了一群窮書生做他的智囊團。在這一群窮書生里,他遇到了一個重要的人,此人之于袁小四就好比張良之于劉邦、孔明之于劉備、劉伯溫之于朱元璋。

這個牛人是誰?

牛人叫徐世昌。鑒于徐世昌對于袁小四的重要性,在這里就多說兩句。

徐世昌,字卜五,號菊人,生于河南。

此人足智多謀,思維縝密,對形勢判斷準確,能預測事情的發展方向。此外,他還有非凡的實干精神,是一名特級行政管理人才。最難得的是,他更喜歡在幕后工作,從不搶風頭,埋頭干活,為人處世圓滑,是一個相當低調的大才。所以他的命很長,活得也很滋潤,人送外號“水晶狐貍”。

徐世昌還是一個藝術家,擅長山水松竹,“嵩山四友”中就有他一個。從藝術功力上說,若把他放在今天,那也是有資格享受政府津貼的人。

袁小四與徐世昌既是老鄉,又非常有共同語言,于是就在這個院子里撮土為香、歃血為盟,結拜為異姓兄弟。

從此,小四多了一個“菊人大哥”。在小四的資助下,有才的菊人大哥果然高中進士,從此官運亨通。

在今后的歲月里,菊人大哥將用奇謀、忠誠等形式的正能量來回報小四的資助之恩。

到了這個時候,文武兼備的袁小四那熊熊燃燒的小宇宙就要爆發了。

不過他還在等待一個機會。

我是屬于亂世的,只要給我一個機會,我就能一飛沖天。袁小四這么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阳县| 栖霞市| 武城县| 金山区| 桃园县| 嵩明县| 札达县| 驻马店市| 平泉县| 久治县| 巩义市| 开阳县| 营口市| 福安市| 大新县| 高阳县| 祁门县| 寻乌县| 临沭县| 郑州市| 远安县| 宜良县| 泊头市| 棋牌| 孝昌县| 云霄县| 慈利县| 辽源市| 内丘县| 邢台市| 黎城县| 军事| 张家港市| 九江市| 桓台县| 钦州市| 新丰县| 泸溪县| 贵阳市| 洪洞县| 新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