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自我心理調適技巧100問
- 劉明主編 徐佳 榮濤 劉雨佳副主編
- 2881字
- 2021-08-20 16:08:47
七、一線醫務人員的心理調整與建設

54.疫情期間一線醫務人員累身又累心,出現的心理問題如何調整?
醫務人員在穿上防護服的同時也要做好心理防護。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因為長期超負荷工作而產生耗竭感,甚至出現心理失衡等一系列身心反應。首先,醫院對上崗前的醫務人員要進行應激的預防性晤談。醫院對醫務人員的心理支持,使大家對應激有所準備。其次,醫務人員要學會對自身的心理狀況進行自我評估,并嘗試用一些方法來進行自我調適。要全然接納自己的情緒狀態。面對如此嚴峻的狀況,有情感反應是正常的,這并不是脆弱的表現,要讓情緒合理地疏導出來。一線的醫護人員要在不確定的工作中找到確定的感覺,可以通過同伴間的相互支持,討論和分享經驗感受,戰“疫”道路不孤單,彼此理解支持。也可以通過交流討論內心的感受來釋放壓力。醫務人員應掌握兩個可以緩解焦慮的心理技巧以降低自己的心理應激,激活個人資源,提升心理韌性。如:可以在自己的內心創建一個安全的小島,來幫助自己穩定情緒,提升能量。嘗試共情自己當下的狀態。或者在時間允許的時候,找一個安靜的空間,放下現在所有的事情,花一些時間跟自己待一會兒,關閉外界的影響。如果感覺情緒問題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圍,可尋求專業人員的心理援助,或撥打心理危機熱線。
55.過分擔心工作環境污染,出現處處小心、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應該如何克服?
實際上,醫護人員對于消毒和防護的知識比普通人掌握得都要多,日常生活中也比普通人更注意。我身邊的很多醫護人員平時回家就會用酒精給手機和車鑰匙消毒,所以這次疫情期間的消毒防護會比平時做得更多更細。身為醫護人員更應該正確面對,相信您已經做好了規范的防護措施,可能也做了家庭內部隔離。所以,如果您仍舊在工作完回家后擔心把病毒帶給家人,出現處處小心、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那么您可能出現了過度的焦慮,需要做一些心理調整。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工作強度大,所以一定要勞逸結合。身體的透支會使情緒煩躁,因此必須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如果很難入睡,可以嘗試吃一些助眠藥物;如若感覺自己的工作明顯受到影響,可能會導致出現差錯,可以和領導溝通串班或暫時休班。下班后不要再關注疫情信息,避免因工作環境帶來的過度敏感。在休息時要學會放松情緒,適度的運動會使焦慮水平下降,可以每天做的運動包括太極拳、八段錦等。還可以學習掌握一些可以讓自己緩解焦慮的心理技巧,如冥想法、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也需要至少知道一種心理求助方式,如了解心理危機熱線等。
56.工作太忙、家里孩子太小,真想大哭一場,可這個時候哭不是成了膽小鬼嗎?
首先,任何人都有感到壓力太大需要發泄的情況,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醫護人員也是人,也會有七情六欲,也會有正常人都有的家庭壓力,有事業與家庭之間難以平衡的矛盾。所以有時候想大哭一場的想法并不是什么膽小鬼,相反,適度發泄對心理健康是有好處的。國外早就有科學家做過研究,發現善于表達情緒的孩子心理更健康,這也同樣適用于成年人。據說人在哭泣時眼淚會帶走我們體內的某些影響情緒的毒素。所以,可能大哭一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呢。
57.患者不配合、不理解,怎樣和他們講才有用?
醫護人員的工作真的很辛苦,臨床治療無小事,如若患者不配合、不理解,最大的可能是患者心理上對疾病不接納?!胺裾J”本身也是一種心理防御的表現,是大多數人面臨不良局面所采用的自我保護方法。我們首先應該理解和接納患者的情緒和反應,做好傾聽,盡量詳盡地向其解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消除其疑慮。但對特別不配合的患者應及時上報,積極幫助患者進行正規治療。同時需要做好家屬的健康宣教工作,通過家屬的幫助讓患者配合治療,防止疾病傳播。讓患者意識到積極治療也是對家人的保護,必要時可以求助警方。醫護人員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和患者發生沖突而受到傷害。
58.悲觀情緒泛濫,感覺快挺不住了,怎么辦?
這種情緒是部分在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出現的心理反應,主要來源于工作性質突然改變、工作任務增加以及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愈情況的不確定性。這一非常時期,對于承擔了特殊的責任和使命的醫護人員,首先,應該調整自己的認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才是控制疾病的最好方式。其次,不要過度關注“什么時候才結束”的問題,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關注權威媒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進展。再次,如果身體難于支撐,也可以和領導溝通串班或暫時休班;如果出現了情緒問題,可以和其他同事談一下自己的感受,適當地釋放不良情緒。最后,要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到增強營養、加強必要的體育鍛煉、讀本自己喜歡的書等其他事情上,挖掘自身的興趣點,從悲觀的情緒中走出來。
59.怎樣才能問出發熱患者故意隱瞞的情況?心理專家,請給我一雙慧眼吧!
對于這種情況,共情很重要,您可以這樣和患者講:“這次疫情對于我們來說都很突然,我們所有人都沒有經驗,出現恐慌是很正常的;而幾乎所有人都會有僥幸心理,覺得這樣不好的事情不見得就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吧!所以,我非常理解您現在的感受。現階段大多數人面臨這樣的局面都會采取回避或是隱瞞的態度,但是我們現在對您的詢問您還是要據實回答,因為事實證明抱有僥幸心理的結局往往是不知不覺間傳染了自己和家人?!边@樣再詢問時往往就會獲得真實的信息,當然您詢問的態度應該是真誠的。我們要理解和接納患者的情緒和反應,做好傾聽,盡量詳盡地向患者解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消除其疑慮。
您還可以從對方的肢體動作看出其表述的真實性。一般來說,無論一個人的說謊技術如何高明,為了掩蓋謊言,他都會無意中做一些小動作,比如遮掩嘴部。就可能有“心口不一”的嫌疑,摸鼻子可以緩解個人情緒;摸耳朵,一般可以緩解緊張或害羞的情緒;揉眼睛,希望不讓太多的秘密流露出來;摸脖子,如果說的話與事實嚴重不符,脖子往往會冒汗。還有人會用手拉衣領等。如果您在詢問重要問題時,對方突然做出這些動作,言辭含糊、眼神躲閃,您就要引起重視。
對特別不配合和高度疑似的患者,應及時上報醫院感控科,敦促患者接受正規治療;同時需要和家屬做好溝通,通過家屬的支持讓患者配合治療,防止疾病傳播,讓患者意識到這也是對家人的保護。必要時可以求助警方。醫護人員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和患者發生沖突受到傷害。
60.由于工作量和工作壓力變大,自己突然變得很暴躁、不耐煩,總與人發生沖突,怎么辦?
在疫情發生期間,很多醫護工作者都會發現自己的情緒波動很大,這是由于疫情所導致的情緒問題,是一種心理應激的表現。醫護人員由于工作性質更易出現焦慮、暴躁等情緒。人的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應該學會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了解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能夠承受的工作負荷。應與同事多溝通,分工合作。休息時盡量放松身心,轉移注意力,轉移關注點,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適當進行體育運動,至少掌握兩個可以讓自己緩解焦慮的心理技巧。
61.工作期間如果感覺壓力很大,有什么減壓的小妙招嗎?
遇到煩惱要說出,朋輩支持能互助。感覺疲勞不逞強,運動減壓需適度。勞逸結合很重要,家庭支持不可少。心理技巧需掌握,求助電話要記牢。
徐佳 榮濤 隋欣 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