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舊二院

上一篇說我供職的出版社于1955年6月遷到景山東街。依“昔孟母,擇鄰處”的三字之經(jīng),就我個人說是三遷,也就成為最后之遷。不再遷,住的時間就會長,計到目前執(zhí)筆時為止,已經(jīng)超過40年?!叭松呤艁硐 ?,八十必更稀,在一個處所過了一半,就是平平靜靜,由壯及老,也當有不少可記的吧,何況自1956年以后,更大的暴風雨紛至沓來,難得平靜呢。但是,仍由己身下筆,我是借了內,無名無位兼謹言慎行,外,有幸碰到個比較溫和的環(huán)境(熱愛揚鞭甚至揚刀的小英雄很少)之光,雖然未能得平靜,卻實實在在得了平安。昔人一飯之恩終身不忘,況水深火熱之后今日仍能安坐寒齋寫些回憶之文乎?所以我回顧這景山東街的斷續(xù)40年,心情的主流是安慰,是感謝。心情好,就愿意多嘮叨幾句。也確是應該多說幾句,因為這第三次之遷,已經(jīng)不再是飄流,而是有回家之感。何以言之?是因為這新遷入之地乃母校的一部分,北京大學第二院(理學院及校辦公處)。

恕我不能減少戀母之情,介紹新環(huán)境,愿意從舊狀貌說起。我是文學院學生,在第一院(通常說的紅樓)上課,可是與第二院的關系不少,——還應該加上更早。開始上課聽講之前,投考報名,錄取看榜,報到交費,都是在第二院。上課之后,普修課,聽講演,以及不時的集會,在大講堂,也是在第二院。直到見識見識學術界名流,如地質學家葛利普,數(shù)學家奧斯古,以及校長蔣夢麟的夫人、公認的江南佳麗陶曾榖,都要到第二院。如果從新風,查三代,第二院還有獨占的光榮歷史,是清末維新,立京師大學堂,撥乾隆四女兒和碩和嘉公主府為校址,就是這個地方。地在景山之東,街名馬神廟(確有廟,推測原在路北,建公主府時移東口外),民國年間改景山東街,“大革命”后改沙灘后街。出版社遷入時,院里的格局同于舊二院,只是變清爽為雜亂。因為房子多,文字改革委員會也擠進來,占東路靠南的方形兩層樓(原北大數(shù)學系)和西路一部分宿舍。出版社部門和職工多,房也多,就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大致是,編輯部用東路偏北的工字形樓(原北大生物館),出版部用大門內、大講堂外由東到西的筒子平房(原北大物理、化學實驗室),圖書館用西路最后一層房,食堂用大門內的西房,其他用作職工宿舍(帶家屬或單身)。

仍改為由己身下筆。工字樓上下兩層,大門向南,后面向西有角門。檢查科占大門內樓下偏東一間,門向北。中學語文編輯室占樓上西北部,文學人多,占偏南的大屋,漢語人少,占偏北的小屋。我的固定座位在檢查科,為兼編漢語,有時要上去,到漢語室打游擊。在樓下坐了差不多兩年,不知道為什么,這為了提高產品質量的檢查科撤消了,科之長隋樹森先生轉文學室,我變游擊戰(zhàn)為陣地戰(zhàn),入漢語室,即樓上西北小屋。其后約半年,也停了,人并入語文室,座位依然,不記得過多長時候,座位也移到大屋。在這個大屋,坐到1969年8月,工作早停了,終于教育部連帶出版社,也撤了,人都到朱元璋的龍興之地鳳陽干校去“學習”。我不得不與這母校的二院告別,而一別就是十年以上。

總是在女霸江青等人倒臺之后,長期抽瘋不得不變?yōu)榍逍?,白卷英雄過時了,又啟用教育。孩子們需要上學讀書,就仍要有人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復活了,干校結業(yè),早已處理的職工陸續(xù)回社。我是1979年初回社,真成為廢物利用。其時雖尚未改革開放,卻已是走向發(fā)展,以前的乾隆加清末民初的建筑落伍了,要改為與天兼與空地爭地盤,靠外的房屋都拆掉,改為樓,人入內工作的五層,書入內立或臥的七層。還有人入內過柴米油鹽日子的,后部兩座,都是五層,前部偏右兩座,都是三層。中路最后的公主樓(公主住西路大房,所以應理解為公主府的樓,十間兩層,楠木骨架)拆了,改為加寬向東伸展到府墻的兩層紅磚樓。岔出一筆,這公主樓院,是“大革命”“斯文掃地”時期我受勒令之命清掃的,想不到十幾年之后,樓和院都化為空無,閉目想想往昔,心里也不免熱乎乎的。且說我廢物得利用之時,新樓還沒交工,我就隨著語文編輯室,先在香山飯店,繼在西苑飯店,上班,直到1979年的接近年終才回到舊二院,據(jù)說是照顧老朽,分配在二樓,而且是陽面。在這座樓里也曾三遷。一遷到同層的斜對面,自然有北窗而無南窗,所以曾效辛稼軒《永遇樂》詞“北固亭”之顰,自封為北顧樓。再遷降了級,到一樓,仍只可北顧,但有大優(yōu)點,是入室之前可以免去登樓,所以曾得到許多來客的稱頌。可惜好景不常,大概是為了調整或交換房屋,又須三遷,而且是連升三級,到了四層的陽面,也有優(yōu)點,是除了多有上下樓鍛煉的機會之外,住在社里,侵晨入其內,東南望,想象霞光之下即出生之縣,可以溫若干舊夢是也。

適才說住在社里,就還要說說,在舊二院,除了工作有個座位之外,由1981年5月起,還多了個可以臥治的地方。這是在工字樓大門內以西轉南有兩個南窗的一間,先是安置由遼寧借調的兩位女士住,兩位女士工作結束,回遼寧,為了照顧我和孫玄翁二老,就把這一間給了我們。從有了這個白天可以休息、夜里可以夢見周公的地方,我就不日日擠公交車,早晚就可以多干許多事。大致過了兩年,玄翁回晉南運城,我就成為單干戶。這樣住到1988年4月,工字樓改造,成為高級的辦公室,我遷現(xiàn)3號樓地下室的招待所,住了差不多兩年,遷到靠府北墻的5號樓樓上,就是前面說的那個由公主樓擴大的紅色磚樓,因為是紅色,也就可以在那個“幾度紅樓”的閑章中占一席之地。

最后總的說說,這曾是公主府、曾是京師大學堂的一個院落,自1955年起我故地重游,前前后后,出出入入,竟延續(xù)了超過40年。心情呢,上面說,是有回家之感,是安慰,是感謝,難道就沒有不如意的嗎?當然有,因為整風,大躍進時挨餓,“大革命”中清掃廁所、請罪等,都是在這里過的。但我有個嚴分內外的理論,是那些無理無禮的荒唐事是外來的,或說由上邊壓下來的,并非舊二院之內的土生土長。而在之內,大致說,人,通情達理,地,爭上游,宜于干點什么,研究點什么(因為有個好圖書館),甘居中下游,也可以養(yǎng)生。所以依狐死首丘的心理,我生地的故居早已化為空無,那就把這舊二院看作家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昌市| 静宁县| 山东| 永州市| 措美县| 博客| 清原| 竹北市| 屯留县| 赤峰市| 新巴尔虎左旗| 无棣县| 双牌县| 清苑县| 浪卡子县| 东乡| 益阳市| 凤台县| 双江| 颍上县| 紫云| 红安县| 东辽县| 桑日县| 银川市| 明溪县| 策勒县| 大方县| 广昌县| 留坝县| 连云港市| 贡觉县| 昌图县| 舒城县| 江孜县| 瑞丽市| 盐山县| 武宁县| 永兴县| 蓝山县| 云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