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德三分法辯證法研究
- 黃永奎
- 618字
- 2021-08-20 16:33:27
第四章 康德三分法辯證法的內在結構
對于康德辯證法,哲學史上多有各種偏見與成見,提出許多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國內外編撰的各種版本的西方哲學史教科書,例如被商務印書館稱譽為“世界學術名著”的羅素所編《西歐哲學史》就閉口不談康德的辯證法,卻對康德的時間概念大做文章。這顯然是輕重不分,本末倒置。這也難怪,羅素本來對辯證法就十分反感。令人感到奇怪的倒是自稱為“康德主義者”的文德爾班,在他的哲學史著作中同樣閉口不談康德辯證法,而康德辯證法恰恰是具有特征意義的康德哲學的根本標志之一;正是由于在近代重建了辯證法,康德才開拓了德國古典哲學的新階段。不了解這一點,卻要自稱為“康德主義者”,這怎么不叫人錯愕?還有人受成見偏見的嚴重約束,遮遮掩掩,明知康德那里有系統的辯證法理論,卻說只有一點辯證法因素。例如前蘇聯《哲學辭典》派就是這樣的。更有人指斥康德反對辯證法,是一個形而上學思想方法論者,這種人為數極少,他們被稱作辯證法專家,卻面對辯證法而不識。這里也就不予論及了。
自從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中帶有偏見指責康德反對矛盾普遍規律,只論及“二律背反”四對矛盾以來,康德不講辯證法的神話就廣泛傳播開來。我們的目的就是要用充實的歷史事實,打破這種神話,以證明在康德那里有全面系統、豐富多彩的辯證法理論。
本章對以上提及的那些不同看法,不打算一一做出分析,而是依據確鑿的歷史文本資料,對康德辯證法的內在本質結構,進行具體深入的探討。這即對它們的極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