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妃甸野生植物大觀
- 唐山市曹妃甸區政協文史委編
- 1222字
- 2021-10-29 10:05:22
鉆葉紫菀和堿菀
深秋時節,多數野生植物花期已過,曹妃甸田野里的兩種菊科植物卻花開正旺,它們就是鉆葉紫菀和堿菀,都屬于草本植物,靠種子繁殖。
鉆葉紫菀屬于紫菀屬,別名剪刀菜、九龍箭、鉆形紫菀等。全株光滑無毛,基生葉倒披針形,花后凋落;莖生葉條狀披針形,全緣,葉互生,無柄;頭狀花序頂生,多數排列成圓錐狀;總苞狹鐘狀,總包片3~4層,條狀鉆形,外層較短,內層較長;舌狀花細狹,淡紅色;冠毛污白色;瘦果圓形或橢圓形。花果期8-10月。鉆葉紫菀喜歡潮濕的土壤,落戶不過十幾年的時間。
鉆葉紫菀原產北美洲,屬于外來入侵物種。它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可產生大量的瘦果(種子),瘦果上帶有冠毛,可隨風飄散到處傳播,也可隨水流、動物活動等進行遠距離傳播,蔓延速度很快。所以,鉆葉紫菀極易形成單一優勢群落,排擠當地植物的生存,嚴重影響當地生物多樣性。為此,2014年鉆葉紫菀被我國列入《第三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并高居名單第二位。
堿菀屬于堿菀屬,是該屬唯一成員。堿菀原本也被植物學家歸入紫菀屬,后來發現堿菀在一年內就完成一個生命輪回,而紫菀屬中其他成員都是多年生草本,加之堿菀的葉片微肉質,無毛,與紫菀屬中其他成員差異較大,所以,植物學家就把堿菀從紫菀屬中分了出來,讓它另立門戶,于是便有了堿菀屬。
影響植物生長的幾大因素有土壤、陽光、水分、溫度等,地理學家可以通過觀察植物生長,反向推導出該地的土壤、氣候等因素。這其中,堿菀給我們提供了典型的范例。

鉆葉紫菀/龐博 攝

堿菀/龐博 攝
堿菀又名鐵稈蒿、金盞菜、燈籠花,是溫帶氣候區專性鹽生植物,是鹽土、鹽堿土和堿土地的指示性植物。土壤pH值一般在8.0~9.5。多生長在低洼鹽堿地。地處北緯39°07′43″~39°27′23″,東經118°12′12″~118°43′16″環渤海中心地帶,曹妃甸的氣候、土壤特別適合堿菀生長,是當地的土著居民。
堿菀莖高30~50有時達80厘米,下部常帶紅色,上部有開展的分枝。基部葉在花期枯萎,下部葉條狀或矩圓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0.5~1.2厘米,頂端尖,全緣或有具小尖頭的疏鋸齒;中部葉漸狹,無柄,上部葉漸小,苞葉狀;全部葉無毛,肉質。
堿菀的頭狀花序排列成傘房狀,有長花序梗。總苞近管狀,花后鐘狀,徑約7毫米。總苞片2~3層,疏覆瓦狀排列,綠色,邊緣常紅色,干后膜質,無毛,外層披針形或卵圓形,頂端鈍,長2.5~3毫米,內層狹矩圓形,長約7毫米。舌狀花1層,管部長3.5~4毫米;舌片長10~12毫米,寬2毫米;管狀花長8~9毫米,管部長4~5毫米,裂片長1.5~2毫米。
堿菀的花果期為9-11月。瘦果長約2.5~3毫米,扁,有邊肋,兩面各有1脈,被疏毛。冠毛在花期長5毫米,花后增長,達14~16毫米,有多層極細的微糙毛。深秋之后,當所有花朵都失去了鮮艷的顏色,堿菀卻似乎開花之后又開花——開出干花,無論西北風怎樣強烈,整個冬天,它都不會凋零,直到來年春光漸長。
鉆葉紫菀和堿菀莖葉相似,開花后還是很容易區分的,堿菀的花朵明顯大于鉆葉紫菀,鉆葉紫菀的分枝明顯多于堿菀。
采薇 韓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