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悅癥: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 (美)哈麗雅特·布萊克
- 1125字
- 2020-12-07 11:40:34
第二部分 習慣型“好人”
實際上,“習慣”這個字眼是描述強迫行為循環的委婉說法。更確切地說,你的取悅習慣已經達到了上癮的程度。取悅成癮的“刺激”或獎賞是雙重的。
首先,你之所以會對取悅于人上癮,是為了贏得他人的認可。其次,你之所以上癮,還因為你已經“學會”相信你的取悅行為能幫你避免他人的反對。
事實上,取悅行為能從強迫習慣發展成真正的癮,更大的動力是為了避免反對,而不是為了贏得認可。如果習慣行為的驅動力更多地是為了避免痛苦或消極的東西(比如反對),而不是為了贏得有益或積極的東西(比如認可),強迫習慣就會成癮。
從行為的角度來說,取悅癥必然會讓你承擔過多的責任,把你有限的資源攤得很薄,因為你很少說“不”,而且不能有效地分派任務。這些習慣的一個結果是,你試圖取悅或避免得罪的那些人所形成的圈子會變得越來越大,直到你因壓力過大而難以承受。
你的認可刺激表現為多種形式,比如欣賞、贊美、認同或喜愛。你試圖避免的反對也表現為多種形式,比如拒絕、拋棄、批評或漠視。
跟其他的成癮一樣,取悅習慣得到的獎賞也是隨機的、偶爾的,而不是連續的。就像一個玩老虎機的賭徒會因隨機的、偶爾出現的累積獎金而上癮一樣,你也會因你的某些取悅努力給你贏得了贊美或幫你避免了批評而上癮。因此,你會發現你不得不取悅越來越多的人,默許越來越多的請求和需求,以增加自己得到獎賞的頻率。像越想翻本最終卻輸得越多的賭徒一樣,你也會因極力想讓每個人都喜歡你、認可你而變得精疲力竭。
這種強烈的認可需求會促使你放棄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的控制權,以及你在親密關系中的控制權。認可需求源于孩提時代,在那時,你學會了通過養成取悅習慣來爭取父母的贊美,逃避他們的批評、反對和拒絕。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學習討好重要的、有權力的成年人,這可能一向是實用而且有益的行為。但是,就像前面討論的取悅心態一樣,當你長大之后,尋求認可和逃避反對的強迫習慣就不再奏效了。
你可能仍然沉迷于尋求父母的認可,但是現在,對愛和認可的需求也很容易讓你對既痛苦又甜蜜的浪漫關系成癮。此外,你的取悅癥還能讓你不知不覺地成為惡意伴侶的同謀。接下來的章節將幫助你認識到,你的取悅習慣實際上會鼓勵和縱容憤怒伴侶對你的虐待。
或者,為了避免你最害怕的拋棄,你可能會把取悅作為一種對伴侶的善意操縱。表現為這種形式時,你的取悅習慣會讓你竭盡全力地滿足伴侶的所有需求,以證明他絕對離不開你。你誤以為,如果你讓他非常需要你,那他就永遠也不會拋棄你。不幸的是,這種邏輯往往是錯誤的。
跟第一部分一樣,第二部分的各章也將以“行為調整”結尾,給你提供打破取悅癥循環的具體措施。請記住,在取悅癥三角形的任何一條邊上,僅僅一個改變就能影響整個三角形,并引發康復過程的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