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把陳大成打敗后,陳大成跪在地上說:“戚將軍,我陳大成輸了,我愿意帶領村民跟隨將軍打倭寇。”
戚繼光把陳大成扶了起來后,對鄉親們說道:“鄉親們,我戚繼光來到這里是讓大家和我一起去打倭寇的。倭寇正在殘害我們的同胞,保家衛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而且大家在這里開礦,倭寇也會來搶的,消滅倭寇,大家才能放心地在這里開礦。只要大家愿意和我一起消滅倭寇,我保證讓每一個人都有飯吃,有衣穿?!庇谑瞧堇^光正式開始在義烏招兵。
當天下午縣衙外面就擠滿了想參軍的人,此時趙大河已急的手忙腳亂,他問戚繼光:“戚將軍,縣衙外已經擠滿了人,將軍你看怎么辦?”
戚繼光思考了一會兒后回答道:“趙大人,我剛才已經想好了招兵的章程,我現在馬上開始寫,這樣讓衙役通知鄉親們先回去,明天再來。”
趙大河于是只好派衙役通知鄉親們先回去。
到了晚上,大家吃完飯后,趙大河對戚繼光說:“戚將軍,下官有一個請求,希望將軍能同意?!?
戚繼光問:“趙大人,有什么請求?”
趙大河跪在地上說道:“下官,準備辭去縣令一職,跟隨將軍一起去打倭寇,望將軍能答應這個請求?!?
戚繼光扶起趙大河后,高興地說道:“我正在想招兵完成后,讓誰擔任戚家軍的監軍一職,趙兄現在既然愿意辭去縣令的職位,我就讓趙兄擔任這個監軍,因為趙兄你畢竟是義烏縣的父母官,熟悉當地的風俗,了解當地人的性格,所以監軍的這個位置非趙兄莫屬?!?
趙大河感激道:“多謝將軍的提拔,我當上這個監軍后,一定會盡職盡責的?!?
接著趙大河繼續說道:“將軍寫好招兵的章程沒有?”
戚繼光說:“趙兄,元敬已經寫好了招兵的章程?!?
說完,就把早已寫好的《招兵簡章》遞給了趙大河,趙大河一看傻眼了,立即問戚繼光:“將軍,寫的這個章程可以總結為“四不要”和“四要”,但是我對有些條件不太明白,將軍能解釋一下嗎?”戚繼光馬上一條一條地向趙大河解釋著。
所謂“四不要”是指:1.城里人不要,是因為城里人的經濟基礎較好,見過世面,難免會有點滑頭。
2.不要在官府里當過差的,因為這種人難免會沾染一些官僚邪氣。
3.40歲以上和長得白的不要,因為40歲以上的人基本上沒有力氣,長得白的人說明戶外運動少,不曬太陽,很少勞作,體力也就達不到標準。
4.膽子小的和膽子特別大的人都不能要,因為膽子小的人會臨陣脫逃,膽子大的人,性格很偏激,不聽命令。
再來說四要是指:1.要以勞作為生的農民和礦工,因為這種人吃苦耐勞。
2.要皮膚黑的和強壯的,因為這種人作戰勇猛。
3.要目光有神的人,說明他有膽識。
4.要害怕官府的人,因為這種人聽從命令,敬畏國家[1]。
戚繼光解釋完后,趙大河覺得條件定的太高了,招不齊四千人,戚繼光覺得趙大河一定能完成招兵的任務,于是對趙大河說:“趙兄,你一定能完成招兵的任務,我把胡守仁和楊文兩人留下協助你招兵,我明天早上就趕回新河,給這四千人的新軍準備糧食、武器和營房?!?
戚繼光第二天早晨趕回新河后,就開始準備各項事情,接著老師沈睿的女兒沈丹青和義女陳月蓉帶來了一位老先生和一位年輕的姑娘來到戚繼光的府邸,戚繼光對那位老先生說:“想必這位老先生就是唐順之吧。”
那位老先生回答:“我就是唐順之?!?
原來在嘉靖37年(公元1558年)11月,嘉靖皇帝派兵部主事唐順之前往浙江、南直隸和福建等地的沿海地區視察軍情和軍務,唐順之先在浙江視察近一個月后在11月31日就回到了杭州,而當時的戚繼光正要去義烏招兵,他知道唐順之的槍法和軍事才能都非常了得,于是戚繼光在走之前拜托沈丹青和陳月蓉去杭州把唐順之請到新河幫忙指導戚家軍的訓練,因為沈丹青是唐順之的好友文徵明的學生,而老師沈睿的義女陳月蓉曾拜唐順之學習過書法,所以戚繼光才拜托她們去杭州把唐順之請過來。
唐順之(公元1507~1560年),字應德,號荊川,南直隸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青果巷)人,著名的民族英雄、儒學大師、軍事家和散文家,著有《武編》和《廣右戰功》等作品,唐順之曾和楊家槍法的傳人楊松學習過楊家槍法[2],楊家槍法是由南宋末年紅襖軍首領李全的妻子楊妙真所創,這種槍法變化莫測、神化無窮,前面提到跟唐順之一同來新河的還有一位年輕的姑娘,這位姑娘名叫楊月娥,是唐順之的師傅楊松的孫女,因為楊松兒子和兒媳去世的早,所以楊松一直撫養著孫女,楊松死后,唐順之遵照師父的意愿把楊月娥收為義女,帶在身邊。
戚繼光先向唐順之請教槍法,唐順之同意后,兩人就開始切磋槍法,戚繼光和唐順之比試幾個回合后,戚繼光見取勝不了,于是朝唐順之的腳下進攻,唐順之看出戚繼光的目的后,馬上跳起來躲過了戚繼光的槍桿,接著趁戚繼光不注意時,給了一個回馬槍,接著就把戚繼光打敗了。切磋完后,唐順之就每天開始教戚繼光槍法,唐順之把楊家槍的幾百種攻防的方法,以及其單練套路的常合槍32式和對練套路的24式等所有精髓都教給了戚繼光,后來戚繼光在楊家槍法的基礎上,結合了少林棍法,以及其他門派的槍法,從而創造出了著名的“戚家槍法”。
[1]酈波:《抗倭英雄戚繼光》,中國民主法治出版社,第84—86頁。
[2]酈波:《抗倭英雄戚繼光》,中國民主法治出版社,第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