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研究經典叢書:中國羅經九講
- 郭彧
- 21字
- 2021-12-30 17:30:22
第二講 中國羅經“硬件”及“軟件”的簡略分析
一 對中國羅經 “硬件”的簡略分析
對于中國羅經來說,無論“水羅”(水浮法)或“旱羅”(物理支點旋針法),在“天池”部位都必須有磁性的指針。就現代的“旱羅”來說,“天池”部位的羅盤也是五花八門。
就制作比較精良的羅經來看,首先是特別注重指針磁化的質量和指示精確度;其次是注重制作材料的選擇,一般用黃銅制作盤盒;再次是富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如在羅盤盒內加畫四正與四隅八條紅線,外層還有分圓周為二十四等分的刻度線。或把指針分涂紅黑二色,紅色一端指南,黑色一端指北,南方離為火、赤色;北方坎為水、黑色。有的還在指針末端制有圓環和凸尖,稱之為“牛鼻”和“牛角”,當“牛鼻”正位于盤面子午線(又稱“海底線”)子端兩邊圓圈中間的時候,正好與正針子午重合。
圖2-1天池羅盤指針末端的“牛鼻”與“牛角”
就當前指南針的制作工藝來說,特別是軍用指南針的制作,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技巧。如何提高指示的精度是羅經硬件制作的關鍵問題,而于“天池”中心鑲嵌羅盤內增有刻度劃分以及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顯然是必要而實用的。這應該是我們所謂“科學規范中國羅經”的第一項重要任務。目前,廣東有一生產羅經的廠家,其銷售價格每枚數千元(一般的僅售三、五百元),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定價,關鍵就是在羅經的指針硬件上下了一定的工夫。
圖2-2針與“海底線”重合
當前中國羅經的應用,如何提高測量精度,是一熱點問題。一般的傳統制作工藝沒有技術和工藝方面的創新,沿用百年一貫制的老方法,遲早會被淘汰。老式磁針因制作工藝及磁化強度等方面的欠缺,都有先天不足,一般磁針的磁性于三年后即消失殆盡。盡管在符號和文字圈層的“軟件”方面有傳統的優勢,但是并不能解決硬件方面的關鍵問題。特別是在樓房林立,鋼筋混凝土遍布四周的地理環境下,如何避免或盡量減少鋼筋混凝土建筑物對地磁場的干擾,盡量減小系統誤差與偶然誤差,進一步提高測量精度,這是不言而喻的問題,也是亟待設法解決的問題。
明代末期,徐光啟等人于撰寫的《算法新書》中說:“以羅經小器,不足得天上之真子午,而別懸掛渾儀、定方銅儀等器,細加測定,方合子午真度,用以測時方準。若經稍有動移,必仍如法審度而后可。否則,毫厘或差,刻數難定矣。”又說:“測北極出地髙法用羅經,或別求定子午線,以正本儀之南北,次安景圏與太陽,依赤道所算度分正對,而前漸起儀,令黃道圏與景圏皆無日光,隨以螺旋定住,則即前極髙弧,上得本地北極髙度。或以垂線于子午圏,上下所得相應之度,即本方極髙度。”
在當前“風水”勘察的具體實踐中,有人寧可手持一枚軍用羅盤,而不用老式羅經在那故弄玄虛,這就說明了一個非常具體而實際的問題:若要能真正測得準確的“子午”向,就要首先得到準確的地磁子午向,然后再根據當地的磁偏角求得地理的“真子午”。
科學的態度,首先是求真務實的態度。如果是模棱兩可的“大概其”,那又何必要用羅經,誰人不能辨別大概其的南北方向呢?在當前一些述說羅經具體使用方法的書籍中,多數畫有在樓房居室內操作羅經的示意圖,說什么“子山午向”“乾山巽向”,無論什么“坐向”或“朝向”,其關鍵都是首先要求得“真子午”向。《周易·說卦》所說“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這里所說坎北離南的方向是指地理子午向而言的。當前中國大陸的磁偏角,只有拉薩接近零度,只有在拉撒用羅經測得的子午向方能接近“真子午”。也就是說,只有在拉薩方能說用羅經測得的子午向是坎北離南。
在具體的“風水”操作實踐中,筆者親見一事實。在廣州某地,有一位“風水先生”給開發商看風水,他先是把羅經安放在接近下水道鐵質漏箅的地方,用測得的偏差角度說事,危言聳聽地對開發商說:“方向錯大了,你要跳樓了。”后來換個地點再進行測量,偏差的角度就沒有那么大了。倘若這位“風水先生”不進行重復測量,固執地堅持初次的測量結論,那位開發商是否真要“跳樓”呢?姑妄說之,姑妄聽之罷了。由此可見,使用羅經的硬件測量方向,一定要堅持科學態度,不能隨意亂“下羅經”,更何況老式羅經的測量精度還存在問題呢!
目前,中國大陸、港臺地區,有許多生產羅經的廠家,盡管有不同派別的專用或混合制式,但是真正在羅經硬件上下工夫、作文章的還不多見。有需求就有市場。隨著需求意識的進步,市場也要與時俱進。如何提高羅經硬件的測量精度,甚至結合GPS全球定位向電子羅經的方向發展,這應該是諸多中國羅經生產廠家要及時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