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美學研究的對象;美學由文藝批評,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附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
解放后,五十年代在黨領導之下持續數年之久的全國范圍的美學批判討論,引起了廣大文藝理論工作者和一般讀者對美學的濃厚興趣和深入研究的要求。參加這場批判討論對我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我從此開始鉆研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來對自己過去所接受的西方資產階級美學思想進行一些初步的分析批判。一九六一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為了適應當時的需要,曾特設美學專業來訓練預備開美學課的教師,我參加了該專業的教學工作,開始編寫西方美學史講義。一九六二年,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部門舉行文科教材會議,決定把西方美學史列入教材編寫規劃,編者接受了這項任務,根據已編的講義、學習筆記和資料譯稿,編出了這部兩卷本的《西方美學史》,一九六三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印行,次年重印過一次。
接著就是文化大革命。林彪和“四人幫”一開始就違反毛主席的教導,竊取文化大革命的口號另搞一套篡黨奪權的陰謀詭計,先對老知識分子后對老干部施行法西斯統治和迫害。我也被戴上“反動權威”的帽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迫放棄了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北京大學哲學系的美學專業也和許多其它專業一樣,被迫解散了。我直到獲得“解放”后才重理舊業,在最近幾年中繼續把黑格爾《美學》第二、第三兩卷譯完,還選譯了愛克曼的《歌德談話錄》,校改了已遺失而重新發現的萊辛的《拉奧孔》舊譯稿,都已交出版機關陸續付印?,F在抽空來校改這部《西方美學史》第一版,把《序論》和《結束語》兩章改寫過。
一九七六年十月,我們的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為知識分子解脫了“兩個估計”和“黑線專政”的精神枷鎖。和一般的知識分子一樣,我對這“第二次解放”無限歡欣鼓舞,誓趁八十開外的余年,努力在自己畢生從事的美學領域里多出點添磚加瓦的微薄力量,來報答毛主席對我們舊知識分子的殷切關懷和諄諄教導,和響應黨中央抓綱治國、大干快上的號召。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現在約略交代一下編寫《西方美學史》的一些意圖和工作過程。這部小書原是作為高等院校文科教材而編寫的。教材要兼顧到教師和學生。因此用了較多的篇幅,以便多援引一些重要的原始資料。編者在工作過程中,在搜集和翻譯原始資料方面所花的功夫比起編寫本身至少要多兩三倍。用意是要史有實據,不要憑空杜撰或摭拾道聽途說。按原計劃還要編一本資料匯編。從古代到中世紀部分原已選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時期的資料也零星地選譯了一些。不幸由于“四人幫”的搗亂,資料譯稿大部分都已散失。如果時間允許,今后還想把這項工作做下去。
嚴格地說,本編只是一部略見美學思想發展的論文集或讀書筆記,不配叫做《西方美學史》。任何一部比較完備的思想史都只有在一些分期專題論文的基礎上才寫得出來,而且這也不是由某個人或幾個人單干所能完成的。為著適應目前的緊迫需要,編者只能介紹一些主要流派中主要代表的主要論點,不能把面鋪得太寬,把許多問題都蜻蜓點水式地點一下就過去了。一部教材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訓練獨立研究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造就真正的人材,培養成優良的學風和文風。因此,編者力圖把重點擺在文藝理論中幾個關鍵性問題上,就這些問題進行一些分析,在最后一章中就這些問題做一些小結。編者限于知識水平和思想水平,自己也不滿意于這種初步嘗試,不過認為工作程序是應該如此進行的。
編者對主要流派中主要代表的選擇只有一條標準:代表性較大,影響較深遠,公認為經典性權威,可說明歷史發展線索,有積極意義,足資借鑒的才入選。反面人物也不一概排斥,古代的柏拉圖,中世紀的普洛丁和托瑪斯·亞昆那和近代的克羅齊都是唯心主義的有反動傾向的人物,但是在美學思想發展中都起了巨大作用,你還不能把他們一筆勾銷。這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要求。正確的思想總是在和錯誤思想的斗爭中形成的。不懂得反面,也就難懂正面。
本編第一版原有《編寫凡例》和《序論》,現在改寫合在一起?!缎蛘摗返闹攸c只有兩個,一是美學研究的對象,它和其它學科的關系,它變成一門社會科學的經過;一是美學史的研究方法,指導原理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編寫馬克思主義的美學史的艱巨性和光明前途。下面先談談美學研究的對象,它和其它學科的關系,它怎樣變成一門社會科學。
照字面看,美學當然就是研究美。但是過去學者對此久有爭論。德國哲學家鮑姆嘉通在一七五〇年才把它看作一門獨立的科學,給它命名為“埃斯特惕克”(Aesthetik)。這個來源于希臘文的名詞有感覺或感性認識的意義。他把美學看作與邏輯是對立的。邏輯研究的是抽象的名理思維,而美學研究的是具體的感性思維或形象思維。黑格爾曾指出“埃斯特惕克”這個名稱不恰當,用“卡力斯惕克”(Kallistik)才符合“美學”的意義。不過黑格爾認為“卡力斯惕克”也還不妥,“因為所指的科學所討論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藝術的美”,所以“正當的名稱是藝術哲學”,黑格爾自己的講義畢竟也命名為《美學》,理由是這個名稱“已為一般語言所采用”。鮑姆嘉通的《美學》發表在一七五〇年,足見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科學,還是比較近的事。這并不等于說,前此就沒有美學思想。人類自從有了歷史,就有了文藝;有了文藝,也就有了文藝思想或美學理論。就西方來說,在古希臘雕刻、史詩和悲劇鼎盛時代,柏拉圖就已經在《理想國》里著重地討論了文藝及其政治影響。他還寫了一篇專門論美的對話《大希庇阿斯》。接著他的門徒亞理斯多德就寫了《詩學》和《修辭學》。從此這兩位大哲學家就為后來西方美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石。
從歷史發展看,西方美學思想一直在側重文藝理論,根據文藝創作實踐作出結論,又轉過來指導創作實踐。正是由于美學也要符合從實踐到認識又從認識回到實踐這條規律,它就必然要側重社會所迫切需要解決的文藝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說,美學必然主要地成為文藝理論或“藝術哲學”。藝術美是美的最高度集中的表現,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文藝也應該是美學的主要對象。正如馬克思指出的,人體解剖有助于對猴體解剖的理解,研究了最高級的發達完備的形式,就不難理解較低級的發達較不完備的形式。這個觀點并不排除對自然美和現實美的研究。過去一些重要的美學家大都涉及自然美,但是也大都從文藝角度去對待自然美,并不把這兩種美當作兩個不可統一的對立面。
美學理論既然是文藝實踐的總結和指導,對于某一時代文藝的理解就必有助于對該時代美學思想的理解,反過來說也是如此。例如不理解法國新古典主義文藝作品,就很難理解布瓦羅的《論詩藝》;反之,研究了布瓦羅的《論詩藝》,也就有助于理解法國新古典主義文藝作品。因此,決不能把美學思想和文藝創作實踐割裂開來,而懸空地孤立地研究抽象的理論,那就成為“空頭美學家”了。
美學必須結合文藝作品來研究,所以它歷來是和文藝批評緊密聯系在一起而成為文藝批評的附庸。西方有些著名的美學家首先是文藝批評家,如賀拉斯、布瓦羅、狄德羅、萊辛、丹納和別林斯基都是些著例。隨著人類文化的進展,文藝日益成為自覺的活動,最好的文藝批評家往往是文藝創作者本人。詩和戲劇方面的歌德,繪畫方面的達·芬奇和杜勒,雕刻方面的羅丹,小說方面的巴爾扎克和福樓拜等大師,在他們的談話錄、回憶錄、書信集或專題論文里都留下了珍貴的文藝批評,其所以珍貴,是因為他們是從親身實踐經驗出發的。
其次,美學實際上是一種認識論,所以它歷來是哲學的一個附屬部門。從柏拉圖、亞理斯多德、托馬斯·亞昆那一直到康德和黑格爾,西方著名的美學家都是些哲學家。美學在西方大學里過去大半都設在哲學系,甚至有時就附屬在哲學這門課里,因為它是作為一種認識論看待的。美學的命名人鮑姆嘉通就把美學和邏輯學對立起來,前者研究感性認識而后者則研究理性認識。美學既然離不開哲學,要研究西方美學史,就必須研究西方哲學史(有些哲學史也附帶地講些美學史)。例如不理解十七世紀以后歐洲大陸笛卡兒派理性主義與英國培根、洛克等人的經驗主義之間的基本分歧以及德國古典哲學對這種分歧所作的調和妥協,就不可能理解近代西方美學史的發展線索。反之,不理解一個哲學家的美學思想,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他的哲學體系。例如不理解康德的美學專著《判斷力批判》上卷,就很難理解他的三大批判是怎樣構成一個完整體系的。再如掌握了黑格爾的《美學》,對他的《邏輯學》和《精神現象學》等著作也就可以理解得更具體些。
第三,近代自然科學蒸蒸日上,它也闖進了文藝領域。文藝復興時代的達·芬奇、啟蒙運動時代百科全書派和浪漫運動時期的歌德,都不僅是文藝創作者而且是卓越的自然科學家。自然科學對文藝不僅在創作工具和技巧方面有所貢獻,而且對世界觀和創作方法也產生了有益的影響。理所當然的是美學從此不僅附屬于哲學和文藝批評,而且日漸成為一種自然科學的附庸了。首先是從英國經驗主義盛行以后,心理學日漸成為美學的主要支柱。休謨和博克都主要是從心理學觀點去研究美學問題的。德國哲學家、“美學始祖”鮑姆嘉通本人以及以研究形象思維著名的維柯,多少都是繼承英國經驗主義的衣缽;從心理學角度看問題的風靡一時的費肖爾和立普斯的“移情說”,于認識之外研究情感在欣賞藝術和自然中所發生的作用。到了上世紀末,佛洛伊特、融恩和愛德勒等人還運用變態心理學來分析文藝活動。本世紀初,英美各大學把心理學的實驗和測驗也應用到美學研究里去。
此外,生物學和人類學對美學也發生了一些影響。法國實證主義派美學家丹納把文藝比作一種生物,說文藝作品是種族(Race)、社會氛圍(Milieu)和時機(Moment)三種因素必然的產物。這種學說一方面是近代法國現實主義文藝以及繼起的自然主義文藝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也是費爾巴哈和車爾尼雪夫斯基的“人類學原則”(Anthropological Principle,過去誤譯為“人本主義原則”)的萌芽。人類學是把人當作動物的一個種屬來研究的。
第四,西方從十九世紀下半期進入帝國主義時期以來,一般思想界日益進入危機。文藝和文藝理論方面也日趨腐朽頹廢,“主義”五花八門,故作玄虛,支離破碎,大半仍是過去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貨色改換新裝。它們在敲帝國主義文化的喪鐘。我們在這種教材里無須為它們浪費筆墨。
也就在這個帝國主義文化衰亡時期,隨著工人運動的上升和生產方式的改變,馬克思主義出現了,而且傳播到全世界各個角落,日益顯示出它的強大威力。文藝和文藝理論已被科學地證明是一種由經濟基礎決定,反過來又對經濟基礎起反作用的社會意識形態。這就是說,美學已由文藝批評、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附庸一躍而成為一門重要的社會科學了。它的任務已不僅在認識世界和解釋世界,而更重要的是在改造人和改造世界,從此它的重要性空前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