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二
2017年4月,鑒于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改革的重要性和各方認知的不同,當年的G20主席國德國倡議建立一個G20全球金融治理名人小組,邀請全球知名經濟和金融專家就全球金融治理方面的問題開展研究、提出獨立的政策建議,并在2018年秋季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年會期間提交最終政策報告。隨后,在華盛頓舉辦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通過了德國的倡議,全球金融治理名人小組成立。名人小組由時任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擔任主席,包括16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我也榮幸地受邀參加。之后的18個月內,名人小組展開了一系列高強度的調研、分析、辯論和起草活動。名人小組在倫敦、華盛頓、法蘭克福、舊金山、巴黎和達沃斯等地先后召開了八次全體會議和數次研討會。在非會議期間,成員之間通過大量的郵件往來進行溝通,對議題進行了深入和充分的討論。名人小組還與一些國家的政府機構、國際金融機構、社會團體、智庫、學術界和慈善界的思想領袖以及私人部門專家進行了廣泛的交流。
名人小組的任務是思考開放、競爭的國際秩序將何去何從。過去70多年中,開放、競爭的國際秩序為前所未有的全球和平和增長奠定了基礎。然而,當前的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方面,大多數發達國家內部的經濟、社會分化和政治分歧進一步擴大,長久以來的社會契約關系遭到損害,削弱了公眾對國際合作和開放世界秩序的支持。另一方面,全球走向多極化的進程不可逆轉,國際經濟決策中的參與者越來越多,貿易、資本和思想的自由流動把全世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名人小組成員充分地認識到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一開始,我們在報告的主旨上就遇到意見不統一的問題。我從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和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期間對全球觀察出發,提出開放、多極、合作和共享的新全球化是人類共同的未來。經過激烈、認真和理性的辯論,名人小組提出了“世界已經多極化,決策更加去中心化,聯系卻更加緊密了。面對這些不可逆轉的變化,我們的核心挑戰是創造一個合作性的國際秩序”這一基本觀點,并得出“開放的世界秩序對每個國家的未來都至關重要,然而作為其支撐的國際治理和合作體系正搖搖欲墜。如果放任不管,我們很可能會陷入一個分割的世界,如果各國和各地區的政策不是相互促進,而是相互沖突,則最終每個國家都是輸家”這一論斷,改革迫在眉睫。名人小組聚焦于系統性改革,圍繞發展、金融和全球治理三大支柱提出了22條既有宏觀視野,又有微觀意義的建議。
名人小組的報告和提出的建議得到了G20的認可,繼德國任G20主席國的阿根廷和日本都對名人小組的報告和建議予以肯定和支持,并把報告的主要思想寫入當年的聯合公報,強調要予以貫徹落實。名人小組的報告也在國際金融機構、國際監管機構、G20成員國、社會團體、智庫、學術界引起了認真的思考和討論,考慮如何真正貫徹與落實名人小組提出的建議。市場和一些商業機構也就名人小組提出的建議進行了具體落地的嘗試。在華盛頓的“全球發展研究中心”還拉起了一個名為“名人小組的朋友”的圈子,有各方的學者、智庫、社會團體參加。每年利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和世界銀行年會期間在華盛頓舉辦有關名人小組建議的研討,平時就在網上交流。當然,落實名人小組的各項建議,還需要國際社會的長時間、持續和共同的努力。
名人小組的成員來自不同的國家和行業,有不同的學術背景和國際經驗,但都有豐富的經濟金融理論的基礎和國際經濟金融治理實踐的經驗,也大都在國際經濟金融組織或政府中擔任過要職。我和名人小組的成員大都是多年相熟的朋友或同事,其中還有我的學術前輩。我們都曾在不同的場景下,無論是學術討論或是國際政策制定,還是在監管政策研討或金融市場分析的過程中,有過交流、辯論、合作甚至分歧。這次深度合作給了我一次極其深刻和鮮活的學習機會。
斯特恩勛爵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曾任英國首相的氣候變化特別顧問和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他是國際著名的公共政策專家、氣候變化專家,多年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他的《發展中國家公共財政政策》(The Theory of Taxation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是我20世紀90年代初在世界銀行工作時做國別財政研究的案頭書。進入21世紀,他的氣候變化對策以及氣候變化和科技創新下的增長模式相關觀點也是我特別關注的。他是一位關注世界經濟金融治理改革的大家,當年我得以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任總裁特別顧問也有他的推動作用。我們相識多年,每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和達沃斯會議期間我們都相約交流對世界經濟金融大趨勢的觀察,我每每受益于他對世界經濟金融表象底下的根本動因的洞察力。恩戈齊·奧孔喬-伊韋拉是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董事會主席,曾任尼日利亞財長兼經濟統籌部長和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她對非洲一往情深,對幫助非洲發展堅持不懈。這次的專題合作中,他們對可持續發展的堅持,對開放的國際經濟金融秩序的熱忱令我非常感動。我們合作推動形成了關于開放、合作和發展的全球秩序的基本觀點。
約翰·B.泰勒教授是著名的經濟學家,他是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經濟學研究員,曾任美國財政部副部長。他的理論功底深厚,政策實踐豐富,對貨幣政策從理論到實踐都有權威的觀點。以他名字命名的泰勒公式是宏觀經濟學的必學內容,我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時就花了很長時間琢磨泰勒公式。但是由于經歷和背景不一,我們的觀點也常常不一樣。在資本開放和對全球資本流動管理方面,他有完整的理論體系,而我有新興經濟體的實踐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球實踐的背景,我們常常各不相讓。此外,我還邀請了其他幾位專家參加我們的討論。雅各布·弗蘭克是摩根大通國際董事長,曾任以色列央行行長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和研究部主任。他在國際金融方面集理論、政策和市場實踐于一身,他的從市場看政策的角度,既獨特又豐富。他也是我多年的好朋友,對我總是愛護有加,每有見解,總愿意先和我分享。讓-克勞德·特里謝是三邊委員會歐元區集團主席,曾任歐洲央行行長和法國央行行長,是一位我特別尊重的名副其實的老前輩。他親歷了歐元危機,對資本流動的因果、規模和速度都有極其深切的體會。他的歐洲視角具有全球意義。安德烈斯·貝拉斯科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公共政策系主任,曾任智利財長,既聰明又機智,他的拉美經驗是全球資本流動和資本流動管理的經典案例。他們既是權威也都是很好的傾聽者,我們做了很認真和嚴肅的辯論,我從與他們的討論中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對貨幣理論、政策和市場實踐的整體架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們最終達成了一致的觀點。
尚達曼時任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曾經擔任新加坡貨幣監管機構的主席,又剛卸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主席,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監管政策,以及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都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他是優秀的領導者,視野開闊,堅持從全球的立場提出和討論問題,不輕易放棄,直到找到全球方案。他也是一位天生的優秀的政治家,他總是認真傾聽大家的意見,歸納分析共同點,討論分歧,直到大家達成一致意見。他工作極其勤奮,常常親自動筆起草和修改文稿,我常常在新加坡時間凌晨三四點時收到他的電子郵件。正是因為有他擔任小組主席,我們才能完成這個極其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我對尚達曼的領導力深深佩服。
為支持名人小組的工作,尚達曼還牽頭建立了名人小組秘書處,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戰略、政策與審核局原局長悉達多·蒂瓦里為首,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原首席經濟學家、現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全球事務研究所所長埃里克·伯格洛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風險官大衛·馬斯頓和世界銀行運營部高級副行長凱爾·彼得斯擔任秘書。這真是一個超強的秘書班子。他們為討論提供理論背景和案例介紹,組織會議時,總把方方面面考慮得周周全全,細節完美,對名人小組的工作起了強有力的協調和支持作用。我和他們都共事多年,此次和他們又一次合作,真是非常順暢和愉快。
名人小組成員的工作不領取任何薪酬,是對建立未來新國際經濟金融治理機制的奉獻。感謝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信任和推薦,使我有幸參與這項工作,在離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后又一次回到國際經濟金融的政策舞臺。能和15位極其出色的國際專家成員共商未來國際經濟金融治理機制的改革和架構,真是我極大的榮幸。18個月內,在和小組成員的討論和密切合作中,我對國際經濟金融從理論到實踐都有了新的體會,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對國際經濟金融治理改革更有信心。我對小組成員對推進國際經濟金融治理改革的滿腔熱忱和義不容辭的責任感非常感動,他們真是杰出的世界公民。
從我們接受任務到完成報告,世界經濟金融和政治局勢進一步動蕩和分化。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爭議變得更為尖銳,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例如經濟可持續發展、人口老齡化和人口非平衡分布、氣候變化、大規模流行傳染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金融市場脆弱等,都變得更為緊迫??萍紕撔聦映霾桓F,全球科技治理遠遠落后。這一切都在要求更全球化、更公平和更有效率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機制的構建。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發展、金融穩定仍然面臨重重挑戰,然而目前支撐國際秩序的國際治理和合作體系搖搖欲墜,缺乏一致性、協同能力和有效性,不足以支持全球發展和金融穩定的最根本目標。因此,必須使這一體系與時俱進,符合新時代的現實情況,為多極化的世界實現共贏而建立一個適合21世紀的合作性國際秩序。
今天,中國正在世界經濟金融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2017年初我在瑞士達沃斯聆聽了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習主席的演講堅持世界整體利益,堅持全球化,堅持世界公平和包容。他強調了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發展、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承諾,并把中國的承諾放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中。這贏得了世界輿論普遍和高度的贊揚。把本報告翻譯成中文并出版,也許對中國參加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改革的討論不無裨益。
感謝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朱雋司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牽頭本報告的翻譯工作,多年來她一直參與國際經濟金融治理改革的討論,熟悉內容,譯來順手。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
朱民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