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郭勛與“武定版”

《水滸傳》的最后寫定者,為何對公孫勝如此偏愛,先讓他由俗人變身“一清道人”,又將他火速提拔,成為山寨的副軍師?要解開這個謎,就不能不提到嘉靖朝的一位高官——武定侯郭勛。

郭勛(1475—1542)是個有故事的人。他是明朝開國功臣郭英之后,明正德初襲封武定侯。郭家雖以武功起家,入明后卻也偃武習文、詩書繼世。郭勛本人書法很好,尤工篆書,一些明代碑刻的碑額篆文,便是由他書寫的。郭勛還特別熱衷刊刻書籍,郭家官高爵顯,財力雄厚,所刻書籍不計工本,印制精美,“武定版”也因此美名遠播、不脛而走。

明人對郭勛的評價是“好文、多藝,能計數”(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能計數”就是精于算計。

正德皇帝(武宗朱厚照)死了,既無兒子,終鮮兄弟;朝廷依禮法行事,將武宗的旁支堂弟朱厚熜請來,入繼大統,是為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此舉相當于把朱厚熜過繼給武宗之父、已故的孝宗皇帝朱祐樘;然而朱厚熜卻另有打算。他坐穩了龍庭,便籌劃將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的牌位請到太廟中來,追尊為睿皇帝。可這樣一來,又把孝宗、武宗置于何地?一些朝廷重臣以及武宗之母張太后都極力反對。滿朝文武紛紛站隊,擁護先帝和今上的各為營壘,論辯激烈。這就是有名的“大禮議”。

最終當然是嘉靖帝獲勝。而精于算計的郭勛本來是擁護正德帝的,見風向變了,便及時轉舵,投靠嘉靖帝,獲得嘉靖帝的寵信。日后他“進封翊國公,加太師”,春風得意,權傾一時。甚至皇帝祭祀天地、祖宗,也由他來代表。

郭勛“能計數”,還表現在做事往往別有所圖。例如,他刻印書籍時,便有意編印一批宣揚本族事跡的文獻,還讓人模仿坊間小說,撰寫了通俗小說《英烈傳》。書中演說朱元璋糾集群雄反抗元朝的歷史,有意夸大祖先郭英的功績。他又收買太監,每日在皇帝跟前講說《英烈傳》故事。有人認為,他后來能晉封公爵,便與這種輿論宣傳有關。(沈德符《萬歷野獲編》)

在郭勛刻印的書籍中,便包括《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前面說過,晁瑮《寶文堂書目》所著錄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都標有“武定版”字樣。萬歷時人汪道昆在《水滸傳》序言中也說:“嘉靖時,郭武定重刻其書,削其致語,獨存本傳。”說“重刻”,前面應另有刻本;而“削其致語”,則說明郭勛本對原本有所整理加工。

當代學者胡適早就撰文指出,今傳百回本《水滸傳》是經過郭勛最后加工寫定的。(《百二十回本忠義水滸傳序》)學者戴不凡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曾提出,郭勛本人應當便是《水滸》的最后整理及寫定者。(《疑施耐庵即郭勛》,載《小說見聞錄》)而另一學者張國光則認為郭勛本人沒這個本事,《水滸》的最后寫定者很可能是郭勛的門客。(《水滸祖本探考》,載《江漢論壇》1982年第1期)

郭勛刊印《三國》《水滸》,該沒啥希圖吧?也不盡然。如《三國演義》中的正面角色劉備,原是皇帝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派宗親,最終卻“正位續大統”;嘉靖皇帝讀了,想必十分受用。而《水滸》歌頌梁山英雄,也契合元末起義軍的反抗精神;宋江等人的口號是“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最終的結局則是受招安、征方臘,這些也都是朝廷可以接受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旅游| 鄄城县| 祁连县| 定陶县| 都安| 锡林郭勒盟| 二手房| 汪清县| 永城市| 定西市| 雷山县| 久治县| 安西县| 南安市| 永嘉县| 平泉县| 荔波县| 广昌县| 肥西县| 辉南县| 吐鲁番市| 海安县| 清苑县| 阿拉善盟| 南皮县| 桂东县| 安国市| 全州县| 巨野县| 保亭| 贵溪市| 额尔古纳市| 金华市| 白朗县| 东港市| 通化县| 余江县| 新丰县| 紫云| 金山区|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