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研究現狀

一 國外研究現狀和趨勢

從19世紀中后期開始,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一批學者開始了對工業文明的反思與批判,并掀起了環境保護的綠色浪潮,形成了人類中心主義、動物權利論、生物中心主義、生態中心主義等關于環境保護的價值觀各流派。人類中心主義在價值觀的歷史演變中長期占據著主導地位,隨著生態危機的出現及危害的擴大化,非人類中心主義對它進行了批判,并以此來喚醒對大自然的關愛之心,規定人類所要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

如今,西方環境價值理念已經有了許多創新性成果,如生態中心論者將自然界價值與權利作為生態文明的基礎理論;現代人類中心論者則將人類中心主義和近代人類中心主義進行整合,對其價值觀既辯護又反思;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將人與自然關系定位于人與人的關系視域,解決人與自然關系的路徑是和諧人與人的關系。這些研究對于解決當今環境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從研究的成熟度上來說還有很多的缺陷與漏洞,如重理論研究輕實踐研究、具有一定的浪漫主義烏托邦色彩、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人類中心主義走向“人不在場”的各種中心與主義的立場,因此不能解決環境問題的癥結。

二 國內研究現狀和趨勢

我國關于環境思想的研究始于20 世紀70 年代后期。其研究大致經歷了幾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的孕育階段、80 年代的探索階段和90年代環境倫理學的誕生與快速成長階段。從70 年代有選擇地引進和介紹西方環境倫理學的主要著作到80 年代在此基礎上對我國環境理論與實踐中的觀念進行批判并發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如《生態學與倫理學》《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生態倫理學初探》《生態倫理學》等。中國的環境思想已經初步形成了獨立的觀點和問題意識。目前,我國環境倫理學研究將東西方生態思想交匯,一方面,將中國古代生態思想與當代文明相結合對其思想精華進行整合。另一方面,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結合緊密,對培養群眾的公眾生態意識起到實踐作用。但是,我國的生態問題意識畢竟起步較晚,其研究缺乏系統性,而且在生態價值觀研究方面也受到西方理論體系的影響,糾結于各種“中心”與“主義”之爭,不能有效解決問題,也沒有對馬克思主義的生態思想進行系統梳理與實踐論證,因此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當今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出現復雜化和全球性特征,我國也在經歷著發達國家快速發展的階段,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尤其突出,因此對其研究的任務艱巨而繁重。

從現有的研究來看,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根本觀點與根本看法隨著人類認識的發展而不斷深化,對人的價值、自然的價值以及人與自然的互動關系等認識都呈現出不同學科派別的區分,但總的來說,人們生態意識的覺醒已成為事實,人與自然關系的科學價值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也就是說,生態價值觀在人類思想中、實踐中的地位與作用逐漸顯現,這些都成為進一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良好素材。但是,中國的環境倫理學畢竟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已有的研究成果需要進一步深化,關于生態價值觀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相結合的研究、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觀轉變的研究不多,成果也比較少,對中國實際的影響還極為有限,這也成為本書的重要出發點。從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來看,研究者比較注重生態危機產生的原因與現狀的現實分析,從哲學層面上探索本質規律與內在原因的成果還不多,從實踐上升為理論的理性分析不夠深刻和豐富。分析人與自然關系中的主體因素、客體因素及二者對立統一的關系,對于確立科學的生態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從價值觀的合理建構角度探尋解決問題的主觀因素,凝聚成人的主觀自覺,并將其滲透到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從而轉化為團體與個人的實際行動,才能從根本上緩解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狀態。正是基于此,本書以價值觀的生態轉向作為生態文明研究的出發點,探討價值觀生態化轉向的價值理念及其影響下的倫理規范和文化取向,以此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服務,為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西和县| 信阳市| 普定县| 错那县| 梁山县| 大冶市| 石狮市| 盐边县| 平乐县| 博客| 会昌县| 馆陶县| 东乡| 台东县| 邵阳县| 葵青区| 丰原市| 兴仁县| 长兴县| 阿巴嘎旗| 尚义县| 龙陵县| 应城市| 文成县| 东阿县| 南部县| 石屏县| 武宁县| 桃园市| 西昌市| 东台市| 察哈| 永吉县| 汶上县| 大同县| 县级市| 丽江市| 禹城市| 庆城县| 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