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我國文化領域的發展還存在一定程度不平衡、不充分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span id="utvk4tv" class="super" id="ref279">[278]這一判斷為我國未來長時期內的社會發展規劃及國家戰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我國文化領域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首先體現在我國的區域、城鄉之間文化發展不平衡和不同群體之間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其次是文化的供給和文化的消費需求不平衡不充分。

一 區域、城鄉之間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從總體來看,我國東中西各個區域的居民生活不斷改善,文化事業、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都穩步推進與提升。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東西部地區、城鄉之間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貧困落后地區文化建設的狀況,在文化生產力迅速崛起的時代,實現我國東西部、城鄉之間文化領域平衡充分發展是十分必要與緊迫的任務。

(一)政府文化建設投入相對不足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的經費投入一直處于逐年增長的態勢,2017年全國文化事業費為855.80億元,比上年增加了85.11億元,增長了11.0%;全國人均文化事業費為61.57億元,比上年增加5.83億元,增長10.5%。文化事業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為0.42%,比重比上年提高0.01個百分點。[279]

由以上數據可見,2011—2017年這一時期我國政府在文化投入方面加大了經費支持的力度。但用于專項文化事業資金的比重相對較少??紤]到物價上漲因素,我國目前人均文化事業費份額仍然偏低,2017年年底我國人均文化事業費61.57元。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文化事業投入比例很低,今后發展和增長的空間依然廣闊。因此,切實提高人均文化事業費是我國政府繼續加大文化投入力度的緊迫任務。

圖4—2 1986—2017年我國文化事業費發展以及所占比重的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

圖4—3 2006—2017年全國人均文化事業費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

我國目前文化建設領域所面臨的經費投入不足不僅表現為人均文化事業費較低,而且表現為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對文化事業單位的財政撥款比較有限,這在根本上限制了各文化部門及其單位文化建設職能的有效發揮。從國家對文化行業的撥款來看,財政撥款與國家財政總支出的占比總體來看是呈下降趨勢的,國家對文化的投入明顯更偏向城市建設,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就更低了。一方面,城鄉二元社會結構體制的存在,加劇了農村的落后。戶籍制度的長期存在制約了貧困人口個人的發展,使貧困人口滯留在農村,局限在相對封閉的文化環境中,不利于接受先進思想和現代文明。另一方面,我國地方政府財政困難難以承擔地方教育經費支出的重任,教育經費不足已經成為常態,農村學校教師短缺和學生輟學嚴重,學校運轉困難。

(二)某些地區基層文化基礎設施較差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基本民生保障,某些地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差是制約地區發展的瓶頸,也是造成不利于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外在條件。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對貧困地區全面實現了村村通電、村村通路、村村通電視;醫院、學校等硬件也實現升級換代,一些行政村有了幼兒園,群眾生活面貌有了較大改善。但從城鄉統籌發展和全面小康的標準來看,一些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依然不完善,建設水平較低,需要進一步加強、提高。根據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中華文化發展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和湖北文化建設研究院“弘揚核心價值觀與繼承傳統文化調查”數據庫和“中國文化發展狀況調查(2017)”數據庫的調查顯示,有85.6%的受訪者認同“公共文化服務不均等現象十分明顯”這一判斷,具體數據如下表:

表4—1 公共文化服務不均等的現象調查 單位(人,%)

表4—1 公共文化服務不均等的現象調查 單位(人,%)續表

資料來源:《中國文化發展報告2017》

另外,目前我國公共文化設施落后甚至缺乏的根本局面沒有得到有效的扭轉,公共圖書館、群眾文化活動中心、文化館站、藝術表演場館、紀念館等民眾經常參與文化活動的基礎設施依然很落后。例如,2017年我國每萬人擁有群眾文化設施建筑面積僅有295平方米。不僅如此,公共圖書館的人均藏書量也非常有限,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公共圖書館的人均藏書量僅為0.7冊,人均擁有圖書還不到1冊。[280] 這說明,我國目前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任重而道遠。根據湖北大學課題組的調查,在對題項“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落后甚至缺乏”的回答中,剔除“不清楚”的人之后,有681 人選擇“非常同意”,占有效總數的22.79%,選擇“同意”的有1668人,占到有效總數的55.80%,兩者合計達到78.59%,也就是說超過3/4的受訪民眾都感覺到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落后甚至缺乏。

表4—2 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落后甚至缺乏的調查

表4—2 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落后甚至缺乏的調查續表

資料來源:《中國文化發展報告2017》

(三)區域之間的文化產業發展不平衡

2018年上半年,東部地區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2443億元,占全國的76.8%;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分別為5828億元、3509億元和447億元,占全國比重分別為13.8%、8.3%和1.1%。可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文化產業仍落后于東部發達地區的發展水平,但我們也要注意到,中西部的文化產業高速發展,勢頭正猛:2018年上半年西部地區增長13.4%,東部地區增長9.7%,中部地區增長9.6%,東北地區增長2.4%。[281] 在精準文化扶貧的思路下,中西部文化產業獲得了絕佳的發展機遇。當前,資金仍是文化扶貧的關鍵。從文化企業的投融資情況看,北京、廣東、上海、浙江四大省市是上市文化企業主要分布地,與上市文化企業數量分布類似,北京、上海、廣東三省市上市文化企業融資規模居于前三。北京、上海、廣東文化產業相對發達,上市文化企業眾多,因此吸引資金實力明顯強于其他省市,部分省市諸如福建、廣西、山東、天津等融資規模有限,部分省市如海南尚未有上市文化企業進行融資。[282] 以上數據說明,我國文化產業地區間發展不平衡是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一個基本實情。

二 不同群體之間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社會現階段在接受教育和文化消費方面,各階層與各群體之間存在巨大差距,相對貧困落后的地區和部分生活困難的群體,生活方式守舊、文化生活單調、思想觀念陳舊、教育上投入不足,極大制約了貧困人口對于社會先進文化的接受力和再創造力。再加上某些貧困地區婚育觀的陳舊落后,導致不同群體之間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一)部分貧困群體的受教育觀落后

貧窮導致思想落后,觀念落后就沒辦法實現脫貧。部分貧困地區之所以貧困,與當地的教育資源落后有緊密的聯系。一方面,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奇缺,教師素質低,經常出現幾門課由同一名教師授課的情況。在有些縣城一級的學校,音、體、美這樣的課程從來沒有上過,這導致學生享受不到應有的教育培訓與素質培養,并造成惡性循環,學校招生率低。另一方面,由于許多小學生畢業后就已經具備基本的勞動能力,在生活壓力、金錢誘惑等面前他們選擇離開學校去打工,中斷了繼續受教育的過程。根據賀州學院古偉霞課題組對廣西1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鄉)的農村中小學輟學率的調查顯示:初中和小學輟學率分別為1.51%、0.54%;小學輟學率呈下降趨勢,初中輟學率呈上升趨勢,小學近三年輟學率分別為0.6%、0.53%、0.48%,初中輟學率分別為1.15%、1.6%、1.79%。[283] 初中學生的輟學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經濟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之間,最根本的差距不是資源多少的差距,而主要是文化觀念的差距。受小農意識、急功近利等意識影響,也因為貧困,教育事業不斷低迷;崇文尚賢的人生態度在生存壓力下逐步消解,新一輪的“讀書無用論”在貧困鄉村重新流行,失學率不斷上升,不少壯年文盲尚未掃除,新的青少年文盲群體又在涌現。村民教育程度的低下,文化素質退化極大制約了他們接受先進科技的能力,助長了貧困地區巫術迷信泛濫,以致傳統文化糟粕重新流行。如果這種狀況長時間持續下去,脫貧致富就會變得更加困難,也會造成貧困人口文化素質的進一步下降。

(二)某些地區貧困群體的婚育觀陳舊

某些貧困地區受傳統封建觀念的影響,在一些村民頭腦中傳宗接代、重男輕女、多子多福的陳舊觀念依然根深蒂固。生育過多造成家庭人口增多,培養下一代的支出耗費巨大。2013年微博上的“全國彩禮地圖”引起巨大反響,“全國彩禮地圖”標注了中國各地的結婚彩禮金額。2018年,這份“彩禮地圖”上絕大多數的省份在單純的彩禮、電器基礎上增加了價值更高的“房產”和“汽車”。比如,貴州省從2萬元禮金加電器,漲到了3—15萬元禮金加上房子;陜西省從3萬元禮金加“三金”,漲到了3—25萬彩禮、首飾加房子“首付”。[284] 我國省市彩禮數量總體上漲,且趨勢是西部地區的禮金高于東部和南部,貧困山區的禮金高于城市。為了完成下一代的撫養任務,沉重的彩禮使貧困地區的村民根本無暇顧及其他事情。

此外,貧困群體的婚育觀念落后還主要表現為通婚地域非常有限甚至親緣之間的通婚,這種情況極易造成下一代的身體畸形、癡呆,一旦這種狀況發生,便會極大拖累家庭生活水平提高。近親結婚、智障人互婚及有限地域范圍的長期交錯通婚,也是導致貧困人口增加的重要根源。這主要表現在婚姻和生育兩個方面。在婚姻方面,由于受傳統封建思想的影響,很多人的婚姻大事由父母包辦,貧困地區年輕人的婚姻中還存在著“娃娃親”和“換親”現象,更有一些地區在擇偶時要請人測婚姻的方位,看生辰八字等;在生育方面,有的為了加強家族勢力,認為“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為了生兒子想盡一切辦法,很多貧困人口甘愿冒傾家蕩產的危險,陷入“越生越窮,越窮越生”的惡性循環中難以解脫,成為貧困地區脫貧發展的重要障礙。

三 文化需求與文化供給不平衡、不充分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隨著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物質生活滿足以后,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文化消費層次、消費需求不斷提高且日益多樣化。從文化產品的消費階段來看,有學者把文化消費分為基本型文化消費、享受型文化消費和發展型文化消費。[285] 從目前我國的文化消費水平來看,在三種文化消費形式并存的基礎上,基本型文化消費已經基本滿足,而享受型和發展型文化消費的需求越來越高。總體來看,我國的享受型文化消費品供給過剩且質量不高,發展型文化消費供給數量和質量無法滿足需要。

(一)享受型文化消費品供給過剩且質量不高

比基礎型文化消費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要是享受型文化消費。馬克思關于人的需要的理論指出:享受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滿足人的合理的、正當的需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以及社會文明的進步。因而,人的享受型精神文化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長,需要得到正當合理的滿足,有利于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的提升,也將有利于精神文明的發展。在最現實、最迫切的精神文化需要得到一定滿足之后,人類就會積極參與各種娛樂活動,會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奠定自身發展的基礎,追求高雅的審美情趣,實現人的主體性、創造性和價值性,實踐人與社會的互動。隨著經濟的發展,生命周期的延長,社會的進步,休閑時間的增多,人們會從更加高雅的層次中體驗生命的快樂,也會更加理性地認識娛樂需要的正當性、合理性和迫切性。

各種形式的文化產品,特別是網絡媒介產品,每天都有海量的增長。但基本文化消費領域在內容提供、消費渠道、周邊生產等方面,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從文化市場的整體來看,“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仍較為普遍。以影視業為例,2018年中國電影產量1082部,如此多的電影中,能夠上映的只有289部,這其中還有176 部是票房不足500萬元的“一日游”影片,占國產片總數的61%。上映的影片中實現盈利的影片并不多。[286] 2017年備案公示拍攝的電視劇1180部,總集數達到4.65萬集,我國電視劇從制作量到收視人群已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但這些國產的電視劇也不是都能夠播出,據統計,2017年我國國產電視劇實際獲準發行的只有313部,近75%沒有播放平臺,[287] 而播出的電視劇能產生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少之又少。可見巨量的文化消費品只有少數能夠轉化為滿足消費需求的產品,其中還存在著大量文化消費品屬于無效供給。國人對享受型文化消費品的需求正日益多樣化和復雜化,而這種文化渴求的旺盛與文化供給的相對貧乏正形成巨大反差。換言之,享受型文化產品的數量已經足夠,但整體質量有待提高。公眾不是沒有文化追求,而是我們的海量文化消費品中具有高質量的能夠打動公眾,滿足國人文化需要的作品不足。

(二)發展型文化消費供給數量和質量無法滿足需要

發展型文化消費是在基礎型和享受型精神文化消費得到一定滿足的基礎上,人類需要的具有長遠指導意義的發展型精神文化需要。這種類型的文化產品更加注重在理想、信念、發展層面的長遠追求和深層次價值。這種最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要,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對其他類型的精神文化需要具有指導作用和統領作用。但目前來看,發展型文化產品的創新性明顯存在短板,這種能夠啟迪心智、陶冶心性、滿足消費者高層次精神追求和情感體驗的發展型文化消費品的供給數量和質量都存在明顯不足。文化消費領域的模仿和侵權等非法現象也制約了文化產品的原創性。購買國外版權進行產品的模仿仍然是很多文化發展型產品的主要形式,這種現象充分表明,我國高品質文化產品短缺,純娛樂的低端文化流行,符合社會需要和民眾喜愛的文化產品成為稀缺資源。特別指出的是,符合廣大青年人群和未成年人群的優秀文化產品和文化資源,數量和質量都明顯無法滿足需要,文化產品的生產與消費者的需求之間還存在很多的不平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市| 颍上县| 唐河县| 灵宝市| 重庆市| 宁夏| 新丰县| 安丘市| 吉安市| 萍乡市| 滨州市| 金华市| 宁城县| 阿合奇县| 葫芦岛市| 承德县| 吴桥县| 汝阳县| 乾安县| 蛟河市| 安顺市| 磐石市| 陆河县| 翼城县| 九寨沟县| 浮梁县| 洱源县| 祁东县| 涿州市| 利川市| 尼木县| 黔西县| 绥德县| 西丰县| 鄂托克前旗| 台东市| 长宁区| 临邑县| 平武县| 吴旗县| 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