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注疏

1.才士:有才氣的人。竊:私下。用心:此指在構(gòu)思、技巧等方面的創(chuàng)作意圖。

2.放言:發(fā)言,指寫作。

3.妍蚩:美丑。蚩,同“媸”。言:評論。

4.屬(zhǔ)文:寫文章。情:指創(chuàng)作中的甘苦感受。

5.恒:經(jīng)常。患:擔(dān)心。意:意念。與物相對而言,指對客觀事物的認(rèn)識、感受。又與文相對而言,指以一定形式所表達(dá)出的內(nèi)容。稱:符合,相稱。

6.文不逮意:指寫出的文章和作者的構(gòu)思有距離,不能如實(shí)地反映出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逮:及,到,達(dá)。文:指寫出來的文章。

7.先士:前人,前代優(yōu)秀作家。盛藻:華美的辭藻,此指優(yōu)秀的作品。因:趁機(jī),借此。由:根源,緣由。

8.佗日(tuó rì):往日,將來的時間。曲盡:婉轉(zhuǎn)而詳盡。

9.操斧伐柯:語出《詩·豳風(fēng)·伐柯》:“伐柯伐柯,其則不遠(yuǎn)。”《中庸》引此文,朱熹集注:“柯,斧柄。則,法也……言人執(zhí)柯伐木以為柯者,彼柯長短之法,在此柯耳。”執(zhí)斧砍伐斧柄。比喻可就近取法。

10.佇:長時間站著。中區(qū):即區(qū)中,指天地宇宙之中。玄:幽深,深遠(yuǎn)。覽:觀察。

11.頤:養(yǎng),引申為陶冶、熏陶。情志:性情和志趣。典墳:指三墳五典,中國上古時期的書籍。孔安國《尚書傳序》:伏羲、神農(nóng)、黃帝之書,謂之三墳;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八卦之書,謂之八索;九州之志,謂之九丘。

12.凜凜:寒栗色懼的樣子,又形容謹(jǐn)嚴(yán)不茍的神態(tài)。霜:潔白。懷霜:抱著霜雪,比喻心地純潔。

13.眇眇:高遠(yuǎn)。臨云:達(dá)到云端,喻志向崇高。

14.世德:世代積累的業(yè)績。一說指陸機(jī)的祖父三國時東吳丞相陸遜及父親東吳大將陸抗的功德;另一說指有功績的人。駿烈:偉大功業(yè)。誦:同“詠”,歌頌或敘述。清芬:清美芬芳的美德和名聲。

15.游:游覽。林府:說文章之多之富如林木府庫。

16.嘉:贊許、贊美。彬彬:文質(zhì)兼?zhèn)洌那椴⒚?/p>

17.聊:姑且,暫且。宣:泄漏,引申為流暢地表達(dá)、闡發(fā)。斯文:此文。

18.收視反聽:不看不聽。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騖。

19.耽:沉溺,專心致志于思索。傍訊:廣泛地探求。耽思旁訊:思考得深刻廣泛。

20.精:心神,精神。騖:奔馳。八極:《淮南子·地形訓(xùn)》:“天地之間,九州八極。”九州:中國古代地域共劃分為九州;八極:九州之外最邊遠(yuǎn)的地方。指天下所有遠(yuǎn)近的地區(qū),比喻極遠(yuǎn)。

21.萬仞:喻極高之處。古代以七尺(漢制)或八尺(周制)為一仞。

22.曈昽:太陽剛出來由暗而明的景象。比喻文情由隱而顯。彌:更加。鮮:明。

23.物昭晣而互進(jìn):客觀事物也隨思緒紛至沓來。昭晣:鮮明清晰。互進(jìn):交互涌進(jìn),即紛至沓來。物:文章要表現(xiàn)的事物。

24.群言:群書,此處專指六藝之外諸子百家的著作和經(jīng)史。瀝液:喻精華。瀝:液體點(diǎn)滴。

25.漱:含,咀嚼品味。六藝:指《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芳潤:芳香和潤澤,指六藝內(nèi)在與外在的美。

26.浮:在水面或空中浮游,言文思馳騁之遠(yuǎn),想象之豐富。天淵:天河。

27.濯(zhuó):洗滌。下泉:陰間的黃泉。潛浸:在深水中浸洗。

28.沈辭:深沉的詞意。“沈”同“沉”。怫悅:同“怫郁”,憂愁之意,引申為不痛快。李善注:“怫悅,難出之貌。”形容吐辭艱澀。

29.翰鳥:高飛的鳥。纓:纏繞。繳(zhuó):射鳥而系在箭上的生絲繩。纓繳:鳥被射出的箭上的生絲所纏,即中箭。曾云:即云層,指高處的云。峻:高。

30.收:收拾,收取。闕文:殘缺的文字,指古代留傳下來的文字。闕:同“缺”。采:采集。

31.謝:去掉,不用。朝華:早上開的花。已披:萎靡的樣子,比喻前人已用過的辭意。

32.啟:開,打開。夕秀:傍晚開的花朵。秀:與“華”同義,都是花。振:放,怒放。比喻開啟后人的才華。

33.選義:選擇恰當(dāng)?shù)氖禄蛞庖姡簿褪撬磉_(dá)的內(nèi)容。考辭:考慮選取確切的詞匯、文句。按部、就班:安排在恰當(dāng)貼切的位置上。按:依照,照著。就:歸于。部、班:指門類,次序。指寫文章時篇章結(jié)構(gòu)安排得體,用字造句合乎規(guī)范。后有引申為拘泥陳規(guī)之意。

34.景:同“影”,指形象。抱、懷:有。懷響:能發(fā)聲之物體。叩:敲。

35.因:沿,依照。枝:枝干,指文章的主要部分。振:搖動,抖動。振葉:發(fā)芽長葉,此指語詞的運(yùn)用。葉與枝對,喻枝干以外的部分,詞語的選擇運(yùn)用。

36.虎變:原指虎毛更生,此引申為文章美善而多變化。見《易·革》“大人虎變”。孔穎達(dá)疏:“損益前王,創(chuàng)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煥然可觀,有似虎變,其文彪炳。”擾:馴服。龍見(xiàn):龍出現(xiàn)在水上。瀾:原指水波,此有渙散之意。此處虎和龍喻文章的根本,獸、鳥喻文章的枝葉。

37.妥帖:文辭平穩(wěn)妥當(dāng)。岨峿(jǔ yǔ):意思是山交錯不平貌,不順當(dāng)。引申為抵觸,不合。在此引申為比較困難,苦心經(jīng)營,仍格格不合。

38.罄、眇:都是盡的意思,指概括全部。

39.躑躅(zhí zhú):徘徊不進(jìn),比喻吐辭艱澀。燥吻:干裂的嘴唇。流離:同“流利”。濡翰:飽蘸墨汁的筆。

40.觚(ɡū):古代用來書寫的木簡。操觚:寫作。原指執(zhí)簡寫字,后指寫文章。率爾:本指輕率、不慎重,此處引申為快敏輕捷。

41.含毫:嘴里含著毛筆,喻文思艱澀。邈然:緩慢的樣子。

42.函:同“含”,包含。綿邈:遠(yuǎn)。素:古人書寫用的綾絹。

43.滂沛:形容浩大而繁盛。吐:傾吐,指寫出來的文章。寸心:指心中,心里。

44.言:文句,語言。恢:發(fā)揚(yáng),擴(kuò)大。

45.思:思想。按:考查,研究,喻深思。逾:與“彌”同義,作“更加”講。

46.播:發(fā),寫出。蕤(ruí):草木的花。馥馥:芳香。森森:又長又密的樣子。

47.粲:鮮明美麗的樣子。猋(biāo)豎:謂疾風(fēng)突起。猋:暴風(fēng),旋風(fēng)。豎:立起,風(fēng)向上卷。

48.翰林:文七、文壇。唐以后為文官名。郁:濃郁。

49.體:文體。殊:差異,不同。物:客觀事物。量:標(biāo)準(zhǔn)。

50.紛紜:多而亂。揮霍:迅疾的樣子,言變化之快。形:外物的形態(tài)。為:“為之”的省文,即替它。狀:陳述或描摹。

51.程:量,計(jì)量考核。一說為顯示,呈現(xiàn)。伎:通“技”,技藝,技巧。

52.司:掌握。契:契約,證券。《老子》:“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zé)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古代把合同、總賬、具結(jié)都叫契,此指圖樣。司契:掌握要領(lǐng)。匠:工匠,引申為施工、進(jìn)行。

53.在:察。有無:有,具體的;無,抽象的。此指文辭豐富或貧乏。僶俛(mǐn miǎn):勤勉努力。《詩·小雅·十月之交》:“僶俛從事,不敢告勞。”

54.方:規(guī)矩,法則。遁:回避逃離。期:期望,務(wù)必。

55.窮形:窮盡物之形。盡相:盡量表現(xiàn)物之相。

56.夸目:善于夸張描繪,炫耀辭藻,使人感到琳瑯滿目。奢:浮艷,奢華。

57.愜心者:注重文章內(nèi)容的人。愜:心意滿足。當(dāng):嚴(yán)密、精當(dāng)。

58.緣情:抒情。因情而生文。綺靡:美麗細(xì)致。體:體現(xiàn),表現(xiàn)。物:描繪的對象。瀏亮:清楚明朗。

59.碑:刻石記功之文體。披文:表現(xiàn)文辭。披:披露,發(fā)表。

60.誄:用來哀祭的文體。銘:用來紀(jì)功的文體,古代刻在石器或銅器上。箴:以規(guī)戒為目的的文體,用以諷刺得失。頌:頌揚(yáng)功績品德的文體。論:評論是非、褒貶功過的文體。奏:向君主陳情、敘事之文體,亦稱“奏章”。說:推理、辯論之文體,亦稱“辯論”。優(yōu)游:態(tài)度從容舒緩,閑暇自得。彬蔚:辭采華茂。煒曄(wěi yè):光彩奪目。譎誑:詭異迷亂,變化多端。

61.茲:代詞,此。邪:不正,指意言。放:不雅,措辭言。

62.辭達(dá):用詞恰當(dāng),序列清楚,能完善地表達(dá)意思。理舉:文理清晰,話說得明白,內(nèi)容站得住腳。

63.暨:以及,到。迭代:互相更迭替代。

64.五色:指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宣:互相作用,更為鮮明。

65.逝止:去留。無常:沒有一定的常規(guī)。漢王粲《贈士孫文始》詩:“同心離事,乃有逝止。”

66.崎锜(qí qí):山勢不平,山石嵌空。喻不安,不妥帖。引申為曲解附會。

67.玄黃:玄黃是指天地的顏色。玄為天色,黃為地色。引申為五色。

68.淟涊(tiǎn niǎn):污濁貌。指污濁之人或流俗。

69.仰偪:后文的文意同前面的文意相抵觸。偪:通“逼”,強(qiáng)迫。先條:上文。

70.俯侵:前面的文意侵犯后面的文意。后章:下文。

71.理:義理。比:排比,合。理比:義理還可以。

72.妨:妨害,比喻文意不妥。

73.殿最:表示等差。古代考核政績或軍功﹐下等稱為“殿”,上等稱為“最”。

74.錙銖:均為古代重量單位,是相對很小的重量單位。舊制錙為一兩的四分之一,銖為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用來比喻極微小的數(shù)量。

75.意不指適:意不能稱物。適:當(dāng)。

76.警策:謂以鞭策馬。指的是某些語句語簡言奇,含義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辭格。

77.亮:同“諒”,信,確實(shí)。功:功力,功效。

78.取足:得到滿足,理極言盡。不易:不可改。

79.藻思:文章的辭藻和文思。綺:用絲織成的有花紋的綾,是一種高級絲織品。綺合:如絲織品那樣,組織得嚴(yán)密漂亮。

80.芊眠:又書“芊綿”,草木繁盛的樣子。

81.炳:光明顯著。縟繡:色彩明麗繁密的錦繡。

82.凄:悲傷,凄惻,指動人之意。繁弦:多弦合奏的音樂。蔡邕《琴賦》:“于是繁弦既抑,雅韻復(fù)揚(yáng)。”

83.曩(nǎng)篇:曩,以往,過去。指前人的名篇佳句。

84.杼軸:舊時織布機(jī)上管經(jīng)線和緯線的兩個部件。即用來持緯(橫線)的梭子和用來承經(jīng)(豎線)的筘,亦代指織機(jī)。這里比喻詩文的組織、構(gòu)思。《詩·小雅·大東》:“小東大東,杼軸其空。”

85.茍:如果。傷廉:沒有廉恥。廉:廉潔。愆義(qiān yì):罪過,過失。指違反道義。《左傳·定公三年》:“于神為不祥,于德為愆義,于人為失禮。”

86.捐:舍棄,拋棄。

87.苕:蘆葦?shù)幕ā7f:禾穗的尖端。豎:顯示出來。

88.離眾:出眾,與眾不同。絕致:神態(tài)超倫,達(dá)到最高點(diǎn)。這里指絕妙的文辭。

89.塊:孤獨(dú)貌。緯:編織,此謂配合,交織。

90.揥(dì):舍棄,捐棄。

91.榛楛(zhēn hù):兩種不美觀的灌木榛木與楛木,泛指叢生的雜木。比喻平庸的文句。

92.濟(jì):增益,成,有利。偉:奇特,奇?zhèn)ィ馈?/p>

93.短韻:簡短的幾句文句,小文。窮跡:指較少的寫作素材。孤興:指孤立的話,簡單的感想。李善注:“言文小而事寡,故曰窮跡;窮跡而無偶,故曰孤興。”

94.“俯寂寞”二句:李善注:“言事寡而無偶,俯求之則寂寞而無友,仰應(yīng)之則寥廓而無所承。”俯:向下。仰:向上。寥廓:高遠(yuǎn)空曠。莫承:沒有相配的佳句。

95.瘁(cuī)音:令人哀苦憔悴之音,指無力而不健康的聲音,也指不剛健、不健康的言辭。李善注:“瘁者,謂惡辭也。”靡:美好。華:光華,光彩。

96.成體:組成文章。累:連累,有害。

97.象:類似,譬如。下管:古代舉行大祭等儀式,奏管樂者在堂下,故稱管樂器為“下管”。偏疾:指節(jié)奏過快。

98.遺:拋棄文意。存異:保存奇異的文辭。

99.虛:與“實(shí)”相對,指虛浮不實(shí)的文詞。微:末節(jié)。

100.不歸:不歸于實(shí),無所歸宿。

101.幺:細(xì)小。弦幺:即幺弦,最細(xì)的弦,指古琴上的第七弦。徽:琴徽,即琴弦音位標(biāo)志,共十三徽。

102.悲:感動人。古人論音樂,用“悲”表示感人的意思。

103.嘈囋(cáo zá):聲音雜亂;喧鬧。

104.偶:迎合。

105.寤(wù):同“悟”,明白,理解。《防露》《桑間》:古代情歌,當(dāng)時視之為亡國之音,淫佚之曲。防露:曲名。桑間:地名,那里多產(chǎn)情歌,故也指樂曲。

106.清虛:文辭樸素清淡,沒有色彩。

107.大羹:不加調(diào)料無味之肉汁,即水煮的肉湯,用于祭祖。

108.朱弦:用練絲(即熟絲)制作的琴弦,聲音較濁。《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唱而三嘆也。縣一鐘,尚拊之膈,朱弦而通越也。”《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

109.清氾:清散,即單調(diào)、質(zhì)樸。

110.艷:文章華美。

111.若夫:至于那。豐約:文辭的繁縟和簡約。

112.俯仰:上下,深淺;指文辭安排位置。形:結(jié)構(gòu)。

113.理樸:道理質(zhì)樸。輕:輕巧,華飾。

114.襲故彌新:因襲舊辭,賦予新意,有化腐朽為神奇之意。

115.沿濁更清:出自沉濁,賦予新意,而顯得更清新,有推陳出新之意。

116.覽之而必察:文章的曲折微情,一看就知道。覽:看。察:看清楚。

117.精:精妙,精通。

118.投袂(mèi):揮動衣袖。袂:袖子。

119.遣聲:發(fā)出聲音,放聲歌唱。

120.輪扁:齊國著名制作車輪的工匠,叫扁。見《莊子·天道》,輪扁對桓公說:“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矣,疾則苦而不入矣。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yīng)于心,口不能言。”輪扁擅長造車輪,知道重在實(shí)踐和感受,單靠語言不能傳授造輪的技術(shù)。此謂輪扁斫輪而不能說出斫輪的道理。意思是最精妙處只能本人去體會,而不能言傳。

121.普:普遍,所有的。辭條、文律:均指寫作法則。

122.練:熟悉,諳練。世情:世俗人之常情。尤:通病,過失,毛病。

123.浚:深。

124.瓊敷、玉藻:皆指好文章。瓊:美玉。敷:花朵。

125.橐龠(tuó yuè):即風(fēng)箱,古代冶煉用的鼓風(fēng)工具。喻指造化,大自然。此指鼓出的氣。罔:無。《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126.紛藹:繁多。

127.掬:兩手捧著,一滿把。

128.挈(qiè)瓶:提著瓶子打水,比喻知識淺薄。見《左傳·昭公七年》“雖有挈瓶之知,守不假器”句。屢空:空匱,瓶中水常空,比喻才智枯竭。見《論語·先進(jìn)》“回也其庶乎,屢空”。

129.昌言:昌古同“唱”。美言。適當(dāng)?shù)奈霓o,指古代前賢的佳作。

130.踸踔(chěn chuō):跛腳走路貌,跛行貌。語出《莊子·秋水》:“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無如矣!’”喻文思遲滯,寫作吃力。

131.顧:反而。鳴玉:指美玉發(fā)出悅耳的聲音。

132.藏:隱藏,枯竭。景:同“影”。

133.天機(jī):靈感,神秘的天意,這里指文思涌現(xiàn)時的自然之勢。駿利:流利通暢,形容文思敏捷。

134.葳蕤:草木茂盛,此指文思繁茂。馺(sà)遝(tà):馬匹奔跑,前后相繼不斷。引申為盛多貌等。

135.毫:筆。素:潔白的生絹,古代用以寫字。

136.徽徽:文采華麗美盛貌。

137.泠泠:形容聲音清脆、響亮。

138.底滯:停滯,阻滯。

139.兀:呆立不動,茫然無知的樣子。

140.攬:招引,引申為集中。營魂:精神,魂魄。賾:幽深玄妙,深奧。

141.頓:振作,抖擻。

142.翳翳:昏暗的樣子,晦暗不明,不明顯的樣子。

143.乙(zhá)乙:同“軋軋”,難出之貌。《說文·乙部》:“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氣尚強(qiáng),其出乙乙也。”段玉裁注:“乙乙,難出之貌。”形容極不容易出來的樣子。

144.茲物:指所寫的文章。戮:盡力,戮力。

145.開:指“天機(jī)駿利”,文思通暢。塞:指“六情底滯”,文思阻塞。

146.眾理:指宇宙萬物之理。

147.閡:界限,阻礙。

148.通:溝通。津:橋梁,引申為傳授。

149.貽:同遺,留給。則:法則。來葉:后世。觀:觀察,此處有學(xué)習(xí)的意思。象:模范,此指法則,法式。

150.濟(jì):救助,拯救,引申為振興。文武:指周朝開國君王周文王、周武王,泛指儒家文武道統(tǒng)。

151.宣:宣揚(yáng),傳播。風(fēng)聲:指風(fēng)教、詩教。

152.配:配當(dāng),使兩種東西配合在一起。沾:浸濕。潤:潤澤。

153.被:同“披”,刻,此有刻寫之意。金石:古代鐘鼎彝器碑碣石刻。流:注入,此處是配上的意思。管弦:樂器,音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施市| 招远市| 榕江县| 子洲县| 太仓市| 马山县| 塔城市| 鄢陵县| 竹溪县| 吉安市| 弋阳县| 南漳县| 太康县| 临武县| 高要市| 茶陵县| 宝丰县| 抚宁县| 彩票| 城口县| 仁怀市| 武穴市| 巢湖市| 宁武县| 文山县| 宁南县| 云阳县| 泰安市| 抚顺县| 华阴市| 宿迁市| 水城县| 始兴县| 图们市| 和静县| 社旗县| 石柱| 阿拉善右旗| 静海县| 黔江区| 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