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學文獻東傳與日藏詞籍
- 劉宏輝
- 420字
- 2020-11-30 10:51:59
第三章 詞學文獻東傳的歷程及其特征
東傳日本的中國文獻典籍,遍及經(jīng)史子集四部,但客觀地說,詞學文獻并不多見。關于詞學文獻較少傳入日本的原因,村上哲見指出:“其所以然者,歷代日本人,雖然愛中國古典詩,尤其唐詩,但一直冷淡于詞。”[87]雖然如此,在千余年的中日書籍交流中,仍然有部分詞學文獻以不同渠道東傳至日本。
詞的起源頗早[88],中國詞傳入日本的最早時間約在日本嵯峨天皇在位時期[89]。從詞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史來看,詞的東傳速度可謂迅捷。但此后詞在日本并未得到重視,詞學文獻的東傳也經(jīng)歷了漫長的低潮期。江戶時代以來,傳入日本的詞學文獻才逐步引起日本學人的重視,他們或效仿填詞,或評論詞風,或節(jié)錄刊行,促進了日本填詞的復興及詞學觀念的進步。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文人的詞學觀念日漸成熟,在填詞方面出現(xiàn)了明治填詞三大家,日本人的填詞與詞學著作甚至引起了國內(nèi)學者的關注。
本章依照時間次序,考察中國詞學文獻東傳日本的軌跡,將其劃分為三個時段,探討每一時段的特征,并闡述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