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西晉政權下的“洛陽—鄴城”格局

魏文帝曹丕設立的多都制,雖號曰“五都”,但其中只有鄴都對之后兩晉南北朝政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成為制約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的契機。

曹丕嬗代后,采取了一系列預防后妃和宦官專權的措施,試圖避免重蹈東漢朝廷的覆轍,但令曹丕沒有想到的是,導致魏祚告終的并不是他一直防范的后妃及宦官,而是自己臨終設立的輔政大臣——司馬懿。

司馬懿在曹丕執政期間威望逐漸轉隆,尤其是在齊王曹芳即位后,逐漸掌握了曹魏的軍事指揮權。正始十年(249),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自此曹魏軍政大權全部落在司馬懿手中。司馬懿之后,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掌權,將曹氏漢魏嬗代程序中加九錫、立廟、建公國、置掾屬等程序又同樣上演一次。為牢牢控制曹氏集團,嘉平三年(251),司馬氏“悉錄魏諸王公置于鄴,命有司監察,不得交關”[7]。而《晉書·天文志》則載“魏諸王幽于鄴”,由此可見魏王室此時境遇之凄慘,鄴城從此由曹氏王業所基的陪都轉而成為司馬氏軟禁曹氏家族的囹圄。

司馬氏統治者對鄴城的穩定是非常重視的,景元四年(264)鐘會作亂于蜀,司馬昭率兵親征,最擔心的就是囚禁在鄴城的曹氏宗親趁機作亂,為此他任命心腹山濤為軍司馬,率五百親兵坐鎮鄴城。到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正式行魏晉禪代之禮,建立西晉,遂將魏帝曹奐徙封陳留王,使居于鄴宮??梢姳M管新朝建立,統治者更替,但鄴城仍然是首都洛陽之外的另一個政治中心,西晉統治者將其作為鎮壓曹氏反政府力量的基地所在。從曹魏后期直到魏晉嬗代以后,司馬氏對鄴城都非常重視,鎮守鄴城之將領,考之史書,不是司馬氏宗王便是司馬氏心腹之人。

西晉建立后,晉武帝司馬炎鑒于曹魏“三葉而亡”的事實,為屏藩西晉王朝,大封同姓宗王,委以實權,最終導致“八王之亂”的爆發。在八王之亂中,趙王倫首先廢惠帝自立,盤踞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聯合齊王冏、河間王颙起兵反抗,形成了首都洛陽與鄴城對峙的格局?!侗笔贰ばl操傳》中所載“鄴、洛構隙”便是指此時鄴城和洛陽對峙格局。趙王倫兵敗后,洛陽政權落入長沙王乂手中。公元303年八月,成都王司馬穎借口司馬乂“論功不平”,于鄴城發20萬大軍,對京城洛陽發動進攻,司馬乂兵敗被殺,洛陽政權公王以下全部到鄴城請罪。西晉政權轉而被成都王司馬穎控制。穎雖在鄴而“懸執朝政,事無巨細,皆就鄴咨之”。永興元年(304),晉惠帝又“立穎為皇太弟,丞相如故,制度一如魏武故事,乘輿服御皆遷于鄴”。[8]自此,原本是西晉首都洛陽屏藩重地的鄴城轉而成為分裂割據的淵藪,形成西晉政權下“洛陽—鄴城”對峙格局。

不甘政權被成都王司馬穎獨占的東海王司馬越,挾持惠帝率洛陽禁軍前往鄴城討伐司馬穎,結果在蕩陰慘敗,惠帝被俘至鄴城。司馬穎甚至在鄴城屬置百官,立廟,鄴城被稱為“都”,其宮殿被稱為鄴宮,魏武故事在鄴城又一次上演,自此西晉政治中心從首都洛陽轉到冀州鄴城。

之后幽州刺史王浚約東瀛公司馬騰共擊司馬穎,司馬穎兵敗被迫退出鄴城,自此一蹶不振,勢力不復存在,鄴城遂成為其他宗王競相爭奪的場所。繼司馬穎之后,相繼有司馬熾、司馬模、司馬虓、司馬騰等占據鄴城,鄴城成為西晉后期戰亂的根源地。晉永嘉元年(307年)五月,汲桑和石勒借口為司馬穎報仇,率軍攻破鄴城,火燒鄴宮,旬日不滅,曹魏修建的鄴北城在此次戰火中被焚燒殆盡,司馬氏政權在河北地區的統治從此大勢已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河市| 沂南县| 清丰县| 昭通市| 宜丰县| 乃东县| 栾城县| 泰宁县| 南郑县| 武安市| 建阳市| 阿坝县| 平定县| 新乡市| 河池市| 宁强县| 收藏| 西乌珠穆沁旗| 江华| 涞源县| 延庆县| 双流县| 盐边县| 新乡县| 介休市| 余干县| 兰溪市| 河东区| 禹州市| 景东| 大新县| 怀安县| 民权县| 荃湾区| 上思县| 黎城县| 永吉县| 盐亭县| 浮梁县| 庆阳市| 阿勒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