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十六國時期的鄴城

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給西晉王朝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參與戰亂的西晉宗王為了在戰爭中擊敗對手,紛紛援引塞外少數民族力量,以增加自己取勝的砝碼,五胡亂華的局面實肇于此。

(一)后趙都鄴

永嘉之亂后,司馬氏退守江東,中原地區從此成為匈奴、鮮卑鐵蹄縱橫的世界,而與北方少數民族接壤的幽冀地區則首當其沖,成為各少數民族競相爭奪的戰場。

首先將目光瞄準鄴城的是羯人石勒。石勒起事之初流動性很大,沒有一個固定的根據地,這成為制約石勒進一步發展的桎梏,因而其謀士張賓主張占據鄴城。張賓的建議,正中石勒下懷。早在永嘉元年(307),石勒與汲桑攻破鄴城、火燒鄴宮之時,鄴城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曹魏以來大規模營建的工程已經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張賓一提出建議,石勒便欣然允之。但此時的鄴城,正為晉北中郎將劉演所占,石勒一時難以攻下,不得已改都襄國(今河北邢臺),但石勒并沒有因此放棄定都鄴城的計劃。定都襄國的第二年,石勒在攻下鄴城,占領整個河北地區后,便積極準備遷都鄴城,甚至親自規劃設計鄴宮的營建。

石勒死后,石虎正式定都于鄴。在曹魏鄴城的基址上重新對鄴城進行了大規模修筑,此時的鄴城“飾表以磚,百步一樓”[9],可謂窮奢極侈,晉人陸翙《鄴中記》中詳細記載了鄴城“國富主夸”的情形。

(二)前燕、前秦、后燕政權在鄴城的糾葛

西晉滅亡后,鮮卑慕容氏和其他北方民族一樣,趁機南下,進入中原發展自己的力量。公元349年,慕容儁即燕王位。趁著石虎病死,后趙大亂之際,積極進軍河北。公元352年,慕容儁攻下冀州重鎮鄴城,占據整個河北地區,遂于當年稱帝,國號大燕,并將都城自龍城遷到薊。

隨著勢力范圍的逐漸擴大,薊城地處河北北部,遠不能適應慕容儁控制河北,進而統一中原的宏圖。而位于河北中部的鄴城,地理條件優越,進可圖中原,退可守薊城和龍城,可謂攻守皆備的絕佳之地。因而在定都薊城不久,慕容儁又正式遷都鄴城,此時前燕國力達到鼎盛時期,占有中原地區的今河北、河南、山西、山東的廣大地區,與關中的苻秦政權平分了黃河流域。慕容儁死后,其子慕容暐繼位,庸弱無能,前燕國力逐漸衰弱,尤其是之后慕容垂叛投前秦苻堅,最終為苻堅舉兵東下、攻破燕都鄴城提供了契機。

此時氐族苻堅占據關中,與前燕鼎足而峙。前燕大將慕容垂的叛投,無異于給苻堅攻燕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公元370年,苻堅派大軍攻克鄴城,俘獲燕主慕容暐,前燕至此滅亡,鄴城歸入前秦治下。

攻克鄴城、平定冀州對于苻堅統一中原、進而南下一統全國的戰略規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前秦定都關中,關中雖是其強固的勢力范圍,但如果意圖統一全國,則必須很好地控制河北、長安與鄴城,二者互為犄角,不能控制其中之一,便不能統一中原,更勿論統一全國。也正是在平定河北的基礎上,苻堅先后降服巴氐、攻滅前涼、代國,自此中原地區全部統一于前秦的勢力范圍之下。

但之后淝水慘敗,使一度十分強大的前秦王朝分崩離析,原先臣服于前秦治下的各少數民族,紛紛建立割據政權,中原地區重新陷入分裂割據的局面。

淝水之戰后,前燕故將慕容垂借回鄴城祭掃先人陵墓并安撫河北之機,脫離苻堅控制,建立后燕。后燕初立之際,形勢險要,慕容垂審慎地分析了當時的局勢,認為“洛陽四面受敵,北阻大河,至于控馭燕趙,非形勝之便,不如北取鄴都,據之而制天下”[10]。慕容垂北取鄴都這一計劃在當時的形勢下是最佳之選,慕容垂舉事之初,主要打著恢復燕國的旗號,其部下大多是故燕國將士,這些人都期望回歸故土,斗志昂揚,而且鄴城乃前燕之都城,是慕容鮮卑根據地所在。

但此時的鄴城,正為苻堅長子苻丕鎮守,慕容垂軍隊到達鄴城,遭到苻丕的殊死抵抗。苻丕憑借鄴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險固的防御工事,頑固防守,雙方相持一年之久,戰況慘烈。最終苻丕不敵,棄守鄴城,慕容垂雖然奪得鄴城,但鄴城經過長期戰亂,已經毀壞嚴重,不適宜定都,后燕不得已定都中山。

綜上,在十六國時期,河北重鎮鄴城成為北方各民族競相爭奪的主戰場,先后有后趙、前燕、前秦以及后燕政權在鄴城地區建都或派駐重兵把守,其興衰勝敗成為左右十六國歷史發展的主線,以致形成各少數民族政權“得鄴城則興,失鄴城則亡”的局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忠市| 密云县| 洛川县| 金乡县| 宁强县| 怀来县| 敦化市| 肇东市| 通化县| 新竹县| 巨鹿县| 万全县| 巴东县| 怀远县| 长治县| 忻州市| 普洱| 泌阳县| 二连浩特市| 霍林郭勒市| 裕民县| 乃东县| 义乌市| 繁峙县| 东兴市| 葫芦岛市| 青川县| 寿阳县| 龙门县| 神池县| 鹰潭市| 大埔县| 大关县| 柯坪县| 泰兴市| 郯城县| 湘阴县| 梅州市| 永定县| 田阳县| 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