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與社會
- 樓勁主編
- 1534字
- 2021-01-06 19:15:48
為誰效忠?
筆者已經研究了成為忠臣的那些行為,現在有必要討論忠臣該向誰效忠的問題。我們發現,他們通常忠于個人,而不是機構。在很多情況下,他們首先是忠于那個最早辟召自己的人,即“舊君”。例如,劉沈最早受到齊王冏的征召。齊王冏即位之后,他被調到皇帝的另一個兒子河間王颙手下效力。當河間王颙舉兵叛亂時,即使他是劉沈當下的主公,劉沈也拒絕聽命。相反,劉沈因怒斥其對父皇的不忠而招致殺害。[29]簡而言之,臣屬效忠于他的“舊君”,而不是當下的主公。忠臣王育愿意去殺死侮辱他主公的人,而這個主公便是最早征召他的舊君杜宣。[30]同樣,雖然《忠義傳》對王敦及其叛亂只有藐視和憎恨,但作者還是對王敦的僚屬王諒寧死不背叛主公王敦的行為大加贊賞。[31]王諒雖然被砍斷了右臂,但仍不愿改變其忠心。
《忠義傳》中有一些關于對王朝忠誠的記載。在這些記載中,我們并不很清楚,傳記中的故事是想將王朝設定為一個抽象實體還是君主之下的朝廷衙署。賈渾是一個出身微賤的人。微賤到《忠義傳》的作者為其立傳時都不知曉他的籍貫。叛將喬晞攻占介休時,賈渾恰為介休令。賈渾做出以下反應:
渾抗節不降,曰:“吾為晉守,不能全之,豈茍求生以事賊虜,何面目以視息世間哉!”晞怒,執將殺之,晞將尹崧曰:“將軍舍之,以勸事君。”晞不聽,遂害之。[32]
雖然賈渾的話似乎表達了他對晉朝的忠誠,但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喬晞的部下贊許賈渾侍奉君主的行為。如果尹崧僅僅認為他是晉朝忠臣的典范,那么尹崧可能不會對賈渾有太多的敬意。雖然我們只能猜測,但不禁要問,賈渾有沒有向把他從微賤小民中提拔起來的晉朝皇帝表達忠心呢?
忠誠的侍中辛勉也曾發出同樣的呼喊,但不清楚他是忠于王朝還是忠于最初提拔他的皇帝。當匈奴首領劉聰攻占洛陽并虜獲晉懷帝時,辛勉甘愿跟隨懷帝一同被俘。劉聰試圖許其以高位使其效命于己,并一同送去毒酒和藥。辛勉回答說:“大丈夫豈以數年之命而虧高節,事二姓,下見武皇帝哉!”[33]雖然辛勉從懷帝那里獲得了實權官位,但他認為接受劉聰的官位意味著對高節的背叛,以至于死后見到晉朝的開國皇帝晉武帝會感到羞愧。在這里,似乎看到了辛勉對司馬家族的忠心,而不是當時的皇帝。然而,因為辛勉老了,很可能是武帝第一次提拔他進入官場。這是《忠義傳》中唯一一個將忠心獻給家族而不是主公私人的例子。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忠義傳》中的一些人物效忠于西晉之后的草原胡人政權,而未受到作者的譴責。這表明,效忠兩個政權并不一定會被視為不忠。
另一個關鍵點是,同時期的人們特別重視那些堅定不移地忠心于自己主公的人。當辛勉寧愿服毒而不愿效力于劉聰時,劉聰的僚屬保證毒藥只是對辛勉的試探,并稱贊辛勉為高士。劉聰通過為辛勉修建房屋,每月給他提供酒和米來表明對他的敬仰。[34]同樣,麹允為了抗議劉聰虐待他的主君被俘愍帝的卑劣行為而自殺,劉聰稱贊其忠烈。麹允死,劉聰后追贈其為車騎將軍,謚節愍侯。
臣屬總是忠于他們的“舊君”嗎?答案是否定的。樂道融便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背叛舊君王敦的例子。正如前引文中,王敦遣樂道融游說甘卓參加他們的叛亂。樂道融對他背叛舊主的辯解揭示了這一時期主導恩庇關系的倫理道德。
王敦背恩肆逆,舉兵伐主,國家待君至厚,今若同之,豈不負義!生為逆臣,死為愚鬼,永成宗黨之恥邪![35]
樂道融的背叛表明王敦顛覆了所有人都在其中的體制。每個人都想要一個慷慨的主公,他會用高官厚祿來對待忠心的臣下。事實上,王敦本人從他的主公——皇帝那里得到了深厚的恩惠。然而,王敦卻以背叛的方式來回報這一恩惠。如果人人仿效王敦,這個恩庇制度保證下的秩序如何繼續存在?因此,王敦需要為他的不忠行為而付出應有的代價。簡而言之,臣屬需要效忠慷慨的主公。倘若非此,會使臣屬陷入尷尬兩難的境地。但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臣下是否需要效忠吝嗇的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