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河湟歷史文化論集
  • 李健勝主編
  • 5515字
  • 2021-01-06 19:15:04

青海民歌的一斑[1]

鐘世隆

青海種族和語言文字的復雜,為我國任何省區所不及,加以交通不便,各種族相互間受到的影響很少,所以他們的生活以及文化,都保持著本身的特色。像歌謠一項,自然也不能例外,雖說各處都有,卻顯然各不相同,想把它全部搜羅起來,絕非短時間中所可能的事情。如蒙、藏、薩拉、土人等同胞的歌曲,由于語言的不同,更需要長期的專門工夫。所以為了事實上的困難和時間上的限制,現在只能將各縣漢回同胞的歌曲,分類舉一二,作一個輪廓的表示罷了。

A小曲(俗名雜耍兒或小唱兒)

【說明】本曲在廢歷元宵前后最為流行,是扮演社火時歌唱的主要東西,各曲有各曲的音調,均可以拿三弦、胡琴、笛子等樂器奏出來的。歌聲和音樂配合起來,聽來格外悅耳。可惜都按歌唱的音調摸奏,并無制就的曲譜。

1.織手巾

頭一年栽花花沒成(一),第二年栽花花有成,頭花摘了二兩五,紡成棉線二兩三,長的長的織綾羅,短的短的織手巾。妹妹在高樓上把線紡,哥哥在江南搬匠人,匠人搬到了我家中,高茶貴飯待匠人。“若要我——匠人織手巾,還要你——妹妹表分明。”“手巾不要長來不要短,長短只要三尺三,不要窄來不要寬,寬窄只要一尺三。上織天來下織地,再織日月分四季,上織天上的一盞燈,下織地下的虎翻身,上織天上的明星星,下織地下的水晶宮,上織白兔穿山過,下織黃鷹緊隨跟,上織麻雀樹梢上臥,下織鷂子打翻身,上織老鼠鉆土洞,下織貍貓把洞門。”匠人在上房里織手巾,不到三日手巾成。[盤金來]盤銀,抬上金銀送匠人。“不要你金來不要你銀,只要你——妹妹送出門。”“不要我金來不要我銀,我——妹妹送你萬不能。”

【注解】(一)指種棉。文內“來”字,系語助詞。

2.烏七郎打圍

正月里到了正月正,烏七郎打圍進山中,騎馬跨刁翖。背的花槍掛的弓,領的細狗(一)架的鷹,打圍進山中。進的深山打一槍,野雞兔兒亂攘攘,撒手要放鷹。

二月里到了春抬頭,莊稼(二)的人兒莊農動,搬灰又散糞。有牛有對(三)的把田種,無牛無對的缺少人,忙把親戚奔。

三月里到了是清明,姊妹二人來踏青,隨帶上放風箏。大姐放的是張君瑞,二姐放的是崔鶯鶯,風箏起了身。風箏起身兩丈高,麻繩勒得手腕痛,痛也痛的很。不知道老天爺刮狂風,掙斷了奴家的風箏繩,把奴家一場空,我有心跟上風箏去,前面來了二學生,假裝金蓮痛。

【注解】(一)獵狗。(二)青海稱農人為莊稼人。(三)牛成對方能耕田,有一頭,可與親戚鄰舍合作。

3.殷親兒

一更里的殷親兒床沿上坐,手拿的鋼針兒繡荷包,繡荷包瞌睡又來了。瞌睡多來瞌睡少,瞌睡來了由不得我,由不得我,鴛鴦枕上落;斜依靠,鴦鴦枕上落。

二更里的牛郎子掠過花墻,一心兒閨閣里要邀姑娘,邀姑娘,身觸象牙床。舌尖兒打開窗檻紙(一),觀見嬌嬌淚悲啼,為甚情哭哭又啼啼?

三更里的殷親兒正在朦朧,耳聽得門外有人聲,推開門兩扇,原是我的人(二),細眼觀,原是小殷親。手托手兒領在上房中,鴛鴦枕上亂交鋒,入羅帳,摟抱在懷中。

四更里的殷親兒就要暢聲(三),咱二人商議走一程,收拾盤費走,就要起動身。你戴上帽子奴家插上花,你穿上綾羅奴家穿上紗,你騎上騾子奴家乘上馬,你拋下父母奴家拋下家,咱二人走吧。

五更里的老鴇兒忽忙上樓庭,開言來叫一聲“小殷親”,叫也不給聲,嚇也不給聲,莫非你頭藏在被窩中;推開門兩扇,不見小殷親,揭開紅羅被,不見我的人(四)。罵一聲牛郎子太得狠心,沒見你的財禮拐去我的人,上北京,我尋小殷親,收拾盤費走,就要起動身。

【注解】(一)用舌濕破窗紙,毫無聲息,可以窺視屋內。(二)我的愛人的簡稱。(三)開言的意思;(四)含所有權的意思,與前意不同。

4.五更子

一更里,月兒照花臺,才郎哥有話今夜晚上來,叫丫鬟忙打上四兩酒,四個頭的菜碟兒(一),急忙端上來。一等也不來,再等也不來,莫非是才郎哥談破女窮才,手捧的香茶懶得用,兩眼兒“樸梭梭”掉下淚來。

二更里,月兒上樹梢,思想起才郎哥好不心焦,一來一往三年整,那地方不到處得罪了你的心?

三更里,月兒偏了西,思想起才郎哥好心急,怒一聲紅娘(二),一去不來了,三尺紅綾,改不下你心焦,從前的話兒怎樣講?你的人不來了,教奴家守空房。

四更里,月兒墜了西,思想起才郎哥好不心急,香包兒本是姑娘們帶,那時候落到了郎君的懷?燈兒也不明,被窩冷似冰,丫鬟姐姐忙把火弄,火爐兒怎比得郎君撫,連叫十聲,十叫九不應。

五更里,雞叫天又明,忽聽得門外有郎君的聲,叫也叫不應,站得兩腿困,叫丫鬟姐姐,忙講人情。“講人情不使你空頭講,須給好東西,勉慰你的心,絲線稱半斤,花線五十根,蘇州的胰子河州的粉,今日許下明日送,若不送郎君不是一個人。”書生上牙床,姑娘扯衣裳,丫鬟姐姐急忙攔擋,“扯爛了衣衫還要我們補,或不該輕輕兒打上幾巴掌”(三)。姑娘上牙床,叫書生聽端詳:“半夜三更你不回房,三街兩巷人睡定,你不怕旁人開了我的門。”

【注解】(一)指四個菜。(二)媒婆的代表語。(三)以掌打人謂“打巴掌”。

5.繡荷包

初一到十五,十五月兒高,風吹牌燈,楊柳葉兒飄。三月桃花開,情郎把書帶,捎書帶信的要一個荷包袋,如果要荷包;情哥你來到,為什么捎書帶信的要荷包?“擦啦啦”鑰匙響,打開牛皮箱,取兩張紅紙剪一個荷包樣;一剪黃河沿,二剪兩只船,三剪上船姑娘在船艙里站,四剪十樣景,五剪李洞賓(一),六剪上清朝家十三省,七剪楊七郎,八剪逼霸王,把霸王逼在烏江岸上站,九剪石榴花,十剪牡丹花,再剪上魚哇兒伴蓮花。打開絲線包,絲線無一條;打開扣線包,扣線無一條;絲扣兒無的,怎樣繡荷包?無針無線,怎樣繡荷包?“嘩啦啦”門兒響,姑娘出繡房,左手把門框,右手遮太陽,等一等南街的張貨郎。張貨郎過金橋,姑娘把手招,張貨郎三條揖(二),姑娘把手舉;“我問絲扣齊不齊?”“絲扣辨的全,你要什么線?絲線里只差的寶石藍(三)。扣線辨的全,你要什么線?扣線里只差的石青藍(四)。”板凳拉一條,張貨郎坐一個(五),丫環取戥子,姑娘秤銀子,銀子錢三分,絲扣五十根,零后了買上兩苗繡花針。一買胸前吊(六),二買對面笑(七),三買上冰糖把口鬧(八);四買十樣景,五買數不清(九),六買上胭脂和川粉;七買縐手帕,八買假頭發,九買上紅頭繩肩膀上搭;十買花手巾,再買銀頂針,零后了又買了些繡花針。“嘩啦啦”門兒響,姑娘進繡房,買上的東西,放在箱蓋上。一繡石榴花,二繡牡丹花,三繡上魚哇兒伴蓮花,四繡黃河沿,五繡兩只船,六繡上船姑娘船艙里站;水兒往下淌,船兒往上行,再繡上水手把槳搬:七繡楊七郎,八繡逼霸王,把霸王逼死在烏江岸上;九繡李洞賓,十繡十樣景,再繡上清朝家十三省。紅綢繡荷包,藍綢把里調(十),綠綢的飄帶兩下吊。荷包繡齊了,情哥不來了,把奴家的心情枉費上了。

【注解】(一)八仙之一。(二)作揖一次,謂之“一條揖”。(三)(四)顏色名。(五)坐一下的意思。(六)牙簽。(七)鏡子。(八)鬧是潤的意思。(九)稱零碎東西為“十樣景”“數不清”。(十)以藍綢為里。青海為衣服作里曰“調里子”。

B秧歌

【說明】秧歌也在元宵前后最為流行,只有一二種音調。在黃昏時分的街頭巷尾,常常按著鈸鼓的節拍而輪流歌唱,也有在社火中歌唱的,但不能拿樂器配合(還有一種內容很長,敘述歷史的秧歌,多流行北寧城中,這里尚未采入)。

1.高山嶺上一伙羊,口兒里吃草心兒里慌;前怕刀子后怕狼,兩股眼淚淚汪汪。

2.正月十五廟門開,廟官爺(一)拿鑰匙來;前拈香來后化表,今年的莊稼比往年好。

【注解】(一)稱廟寺的管理者為廟官爺。

3.××莊子四四方,金盆養魚的好地方;前院里栽的搖錢樹,后院里放的聚寶盆。

4.××莊子靠山根,祖祖輩輩出先生;不知先生有多少,項子戴得明朗朗。

5.高山嶺上一堆灰(一),公公燒來媳婦兒背;媳婦兒放了個“出溜溜”(二)屁,揚給公公一臉灰。

【注解】(一)挖山中草根土塊,曬干后,堆成空心堆而以柴或畜糞燃之,使全堆盡燃成灰,可作肥料。(二)即啞屁也。

(以上二類,多流行于漢族同胞中;且多限于男性)。

C山歌(俗名少年或花兒)

【說明】山歌的流行,無論在時間空間方面,都有很大的范圍,尤以耘草時期為最盛。大半以戀愛為主。歌唱時常不以樂器配合,但也可以奏出來的(也沒有制就的曲譜)。雖然同一山歌,可以拿三四種音調來唱。如尕馬兒拉回來、水紅花、花兒阿姐等。

1.平貴別窯十八年,實可憐,五家坡挑采的寶川。光陰好比打墻的板,上下翻,催老了英雄的少年。

2.打燈蛾兒上天了,癩蛤蟆鉆了地了。渾身的肉兒想干了,盡掉下一口氣了。

3.日頭兒(一)跌了(二)實跌了,長蟲(三)在石崖上過了。指甲連肉地離開了,活割了心上的肉了。

【注解】(一)太陽。(二)落了的意思。(三)蛇。

4.三更里月下約洞賓,桶里的酒,有心了喝上兩盅,悔了你心悔我心,悔不過心,向著你哭上兩聲。

5.毛毛雨兒罩陰山,水紅花罩楞桿(一)哩,手牽手兒到陰間,鬼門關還團圓哩。

【注解】(一)青海縣田塍為楞桿。

6.半碗清茶半碗血,血對血,要叫你喝兩口哩,打成官司填成結,結對結,要和你當“連手”哩(一)

【注解】(一)“連手”是“愛人”的意思。

7.冰凍三尺口子(一)開,口子里牛臥下哩,一看花兒(二)走不開,走開了又坐下哩。

【注解】(一)裂縫。(二)“花兒”是愛人的意思。

8.尕馬兒騎上槍背上,西口外(一)挖一回大黃,日頭兒跌了莫心慌,差麻兒(二)到你的坑上(三)

【注解】(一)湟源以西為西口外。(二)“黃昏”的土語。(三)“坑”讀作康,土床也。

9.趙匡胤拄的盤龍棍,一心兒送金娘哩,東西看輕人看重,為人(一)要為心腸哩。

【注解】(一)交人也。

10.一綹兒山來兩綹兒山,當中裹挾著個草山,若要我倆的婚姻散,涼冰上開一朵牡丹。

11.蘭州城好比一只船,木塔兒好比是槳桿。哥哥像孔雀在半天里旋,妹妹像園中的牡丹(內含孔雀喜牡丹之意)。

12.西寧城打在旱臺上,殷家莊對的是紙坊,這一個包包兒你拿上,輕重是哥哥的禮當。

13.十三太保李存孝,鞘兒里抽出個劍來,多人的伙里我難叫,你給我轉個臉來。

14.白蛇娘子神通大,水淹了金山寺了,不說事忙得來不下,還說沒情義了。

15.一對兒騾子馱紫葵(一),上來站了碾伯(二),右手里領的是小姊妹,左手揩了個眼淚。

【注解】(一)花名。(二)即今之樂都縣。

16.大河沿上牛吃水、鼻圈兒吊到水,端起碗碗想起你,面葉兒撈不到嘴里。

17.貴德的黃河里兩只船,水手們,搬了我搬,怎大的名聲我兩擔,小姊妹不擔了我擔。

18.四十輛大車走寧夏,又走了包頭歸化,千留萬留的留不下,哭哭啼啼的掉下。

19.石崖頭的墩墩兒草、葉葉兒像胡麻哩,身子不大模樣兒好,情義兒蓋天下哩。

20.大路上上來的新大車,“奔楞楞”兒的遠了,你把我的心拉熱,拉熱后你不管了。

D兒歌

【說明】兒歌是多流行于兒童群中的,沒有興衰的時期,也沒有一定的音調,只不過拉長聲音而高叫罷了。

1.古今兒當當(一)貓兒跑到缸上,缸爬倒,水揚掉,貓兒跳到鍋里烙饃饃(二),烙了八十八半個,念書的哥哥多半個,犁地(三)的哥哥少半個,擋羊(四)的哥哥沒半個。饃饃呢?狼吞了,狼呢?上山了,山呢?雪蓋了,雪呢?消水了,水呢?漫墻(五)了,墻呢?豬毀了,豬呢?打死了,豬皮呢?蒙鼓了,豬尾巴兒呢?頂門了。

【注解】(一)青海稱故事為“古今兒”,古今兒當當是故事開聲的意思。(二)青海稱烤燒餅,為烙饃饃。(三)耕田也。(四)稱牧羊為擋羊。(五)稱泥墻為漫墻。

2.月亮月亮光光,清水河里洗衣裳;衣裳洗白白的,打發哥哥上學去,去程價(一)騎的白龍馬,來程價坐的八抬轎,“撲通”“撲通”放三炮,你看熱鬧不熱鬧。

【注解】(一)程價乃時侯的意思。

3.哇哇(一)勤,愛死人(二)哇哇懶,瞎貓抬上(三)沒人趕。

【注解】(一)青稱小孩為“哇哇”或“尕哇”。(二)人人愛得要命的意思,并不是喜歡死了。(三)青海稱動物銜東西為抬。

4.麻雀兒麻雀“比丟丟”,我倆看你的姐姐走,你的姐姐穿的褐夾夾(一),少年唱得不罷下。

【注解】(一)青海稱背心為夾夾。

5.金寶金寶上臺臺(一),馬家姨娘送茶來,茶也香,酒又香,十二個駱駝馱糞箱(二),糞箱底下一盆水,叫大姐,洗手來,叫二姐,洗手來,洗下的手,白嫩嫩(三),薄扇扇,下到鍋里團團轉,撈到碗里一根線,金鋼斧頭剁不斷。

【注解】(一)青海普通稱折紙錁的千章為金寶,小孩們最喜歡涂了唾液貼在手上,使皮膚有一層金色,叫作金寶上臺臺。(二)裝置在車上搬運糞土的用具,是用樺枝編成的。(三)青海多稱面為湯,“搟湯”就是把面用木軸延展開來。

6.有錢沒錢,剃個光光頭過年。

7.雜米雜面兒,把哇哇吃成八寶羅漢兒(一),清油細白面,把哇哇吃成瘦干簽(二)

【注解】(一)“八寶羅漢”是肥胖的意思。(二)“瘦干簽”是瘦弱的意思,就是說雜面的營養料復雜,可以使人強健,清油細面的營養料單純,容易使人虛弱。

8.打羅羅為羅羅(一),外婆家場上阿舅多,阿舅阿舅舅舅,鞍子背到后頭,你騎哩,它跳哩,一下摔到夾道里。

【注解】(一)拉著小孩兩手,來往推動,謂之“打羅羅”。

9.尕哇兒,挖錢兒,挖了一大尕錢兒,買了一個麻花兒(一),麻花兒沒吃飽,家里去了挨條條(二)

【注解】(一)油條之類。(二)稱樹枝為條條,以樹枝鞭打,被打者稱為挨條條。

10.翻翻翻油餅(一),麻雀兒扎的紅頭繩,你搽胭脂我抹粉,天上掉下來個油骨頭兒我倆啃。

【注解】(一)二小孩兩手相托,擺動數下后,二頭相并且從臂內鉆出,恰為一翻身而還原,謂之“翻翻翻油餅”。

我所搜集的民歌,到這里可作一結束,不過由于時間的短促,以及自己的能力不夠。貢獻的材料很少,又未能將每個民歌的背景,加以詳細的說明,覺得非常的慚愧,希望明眼的讀者,自己領略好了,至于注解得不得法,編輯得沒有條理,更希望文化界的友好們多加指正,我在這里誠懇地等待著接受。


[1] 原載于《新西北月刊》1942年第3卷第5、6期合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电白县| 抚松县| 宜昌市| 神池县| 邵东县| 麻江县| 五峰| 土默特右旗| 垫江县| 卓尼县| 鄂伦春自治旗| 开化县| 铜山县| 盘山县| 防城港市| 九龙坡区| 灵璧县| 中卫市| 垫江县| 阳原县| 义马市| 望都县| 泗阳县| 商南县| 进贤县| 绵阳市| 页游| 龙山县| 通渭县| 开平市| 仲巴县| 东宁县| 凤台县| 陆丰市| 岗巴县| 和硕县| 大化| 金山区| 广灵县| 鄂托克前旗| 临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