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渤海國的滅亡

在契丹人咄咄進逼的形勢下,腐朽的渤海統治集團雖然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卻根本沒有認真地組織軍民積極進行防御和反擊。那么,是否是因為當時的渤海國內缺乏良將或兵力不足而無力進行抵抗呢?當然不是,如高模翰就是一位難得的將帥之才,史稱他“有膂力,善騎射,好談兵。初,太祖平渤海,模翰避地高麗,王妻以女。因罪亡歸。坐使酒殺人下獄,太祖知其才,貰之”[9]。可是,這樣的一位能征善戰、智勇雙全的統帥人物在渤海國末期卻并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究其原因,只能是渤海國末期統治者昏庸無能,已經不會知人善任了。

面對契丹人咄咄逼人的氣勢,無能的末王大諲譔雖然“深憚之”,但卻接連應對失策。先是同契丹的鄰人奚部結為“唇齒國”,[10]企圖以此牽制契丹人的進攻,不過未能奏效,因為早在遼太祖五年(911),奚部即已完全為契丹所征服。隨后,大諲譔又幻想與昔日的宿敵新羅聯合起來對付契丹。不曾想卻遭到了新羅人的暗算。新羅人此時投靠了契丹,并參加了滅渤海國的軍事行動,幫了渤海國的倒忙。隨后,他又在神冊三年(918)遣使到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向契丹稱臣納貢。但這種搖尾乞憐式的舉動并沒有打消契丹人滅亡渤海國的念頭。在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下,大諲譔竟然還派兵貿然出擊,于天贊三年(924)五月進攻遼州(今遼寧省新民東北遼濱塔村),“殺其刺史張秀實而掠其民”[11]。其結果是,不但沒能阻止契丹人的擴張勢頭,相反卻招致了更大規模的軍事進攻。天贊四年(925)十二月,阿保機詔告天下:“惟渤海世仇未雪,豈宜安駐!”[12]殺青牛白馬以祭告天地,隨后便親率大軍出征渤海國。契丹軍隊首先揮師東進,于二十九日借著夜色的掩護包圍了渤海國的邊防重鎮扶余府。經過數天激戰,終于在天顯元年(926)正月初三攻克了扶余府,誅殺其守將。接著,契丹軍隊繼續東進,于正月初九遭遇渤海老相所率的三萬渤海援軍,阿保機以一萬騎兵應戰。在契丹鐵騎勇不可當的凌厲攻勢面前,渤海援軍很快就被打得潰不成軍。契丹軍隊乘勝前進,于當天夜間就包圍了忽汗城(即上京龍泉府)。正月十二日,走投無路的大諲譔被迫“素服,稿索牽羊,率僚屬三百余人出降”[13]。大諲譔及渤海貴族們的屈辱投降及契丹軍隊的殘暴行徑,顯然激起了廣大渤海軍民們的強烈憤慨,他們趁契丹近侍康末怛等13人率少量軍兵入城搜索兵器的機會,奮起反抗,將進入忽汗城的契丹人全部殺死。在這種情況下,優柔寡斷的大諲譔又改變了主意,重新率眾進行抵抗,而契丹人自然惱羞成怒,立即從四面八方向守軍發起進攻。盡管為數眾多的渤海軍民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由于事出倉促,缺少必要的準備、統一的部署以及堅強有力的指揮,無法形成強大的合力,自然不是契丹人的對手。而由突呂不率領的契丹主力軍首先登上了城墻,康默記率領的漢軍則攻下了東門,于是,蕃、漢諸軍一擁而入,攻破了忽汗城。阿保機也親自“駕幸城中”。大諲譔不得已再次“請罪馬前”,當即被契丹軍隊押送城外,隨后和其王后一起被送往遼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之后,“安邊、鄚頡、南海、定理等府及諸道節度、刺史”[14]也紛紛表示降服,渤海全境遂為契丹人所逐漸控制。存在了229年的渤海國就此滅亡。

在契丹鐵蹄踐踏和蹂躪渤海大地的危急時刻,盡管渤海國統治者們昏庸無能,但是渤海軍民還是進行了頑強抵抗的。所以才有“契丹與渤海血戰數十年”[15]之說。但是,渤海軍民的浴血奮戰還是沒能挽救沒落的渤海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德县| 清河县| 陆川县| 望江县| 清流县| 美姑县| 本溪市| 邵阳市| 晋宁县| 长顺县| 敖汉旗| 祁门县| 宜兴市| 蓝山县| 鹿邑县| 淮安市| 怀仁县| 临漳县| 刚察县| 黑水县| 赣州市| 平阴县| 连城县| 安平县| 阿拉尔市| 霍州市| 岳西县| 收藏| 岳普湖县| 崇州市| 会东县| 七台河市| 新巴尔虎左旗| 界首市| 桑日县| 滁州市| 安陆市| 大同县| 遂溪县| 宁夏| 彰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