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渤海史
- 魏國忠 楊雨舒
- 956字
- 2021-01-06 18:54:59
二 契丹族的崛起
10世紀初,契丹人在經歷了二百余年的沉寂之后再次崛起。其中耶律氏所在的迭剌部的發展早已超越這個古老民族的其他諸部。唐天復元年(901),契丹玄祖勻德實之孫耶律阿保機因功被推為迭剌部的夷離堇(即部落酋長)和總知軍國事后,執掌了軍事大權。此后,阿保機便率領其部下連年發動對鄰近各部的掠奪性戰爭,最終統一了契丹八部,其政治、經濟及軍事實力也因此大大增強。在四處征討的過程中,阿保機擴展了自己的政治權力,進一步掌握了軍政大權,實際權力已超過了可汗。天祐四年(907)即唐朝滅亡之年,遙輦氏最后一位可汗——痕德堇可汗被罷免,阿保機則被推為大首領,“即皇帝位”(也就是后來的遼太祖),國號契丹(遼),從此開始了遼朝200余年的歷史。在阿保機這位杰出的領袖統率下,契丹人作為當時東北西部地區的一支新興的強大勢力出現于我國的歷史舞臺之上,在短短的幾年中,其所統轄的地域已“盡有奚、霫之地,東際海,南暨白檀,西逾松漠,北抵潢水(今西拉木倫河),凡五部,咸入版籍”[4]。
在統一契丹八部、東征西討的過程中,契丹人逐漸認識到必須解除渤海這個后顧之憂,據《契丹國志·太祖大圣皇帝》記載,“時東北諸夷皆服屬,惟渤海未服。太祖謀南征,恐渤海掎其后,乃先舉兵擊渤海之遼東。”[5]因為此鄰國不但是個被稱為“海東盛國”的大國,而且至少在外表上還維持著富強的形象。于是,阿保機開始把擴張的矛頭直指遼東地區,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和渤海人的矛盾。遼東地區本屬唐朝安東都護府管轄,唐朝末年,朝廷對這里已是鞭長莫及,無力經營了。所以該地區成為渤海、新羅和契丹三種勢力爭奪的焦點。對于契丹來說,控制了遼東,既可以形成一個進攻渤海國的戰略基地,也能為日后南下中原解除后顧之憂。當然,契丹人在奪取遼東的過程中也是頗費了一番周折的,史載他們“自阿保機力戰二十多年始得之”[6]。在此過程中,契丹人對遼東地區進行了重點經營,如遼太祖二年(908)“筑長城于鎮東海口”(鎮東海口在今遼寧省丹東市附近)、遼太祖三年(909)“幸遼東”、遼太祖九年(915)冬十月“釣魚于鴨淥江”、神冊三年(918)冬十二月“幸遼陽故城”、[7]神冊四年(919)二月“修遼陽故城,以漢民、渤海戶實之,改為東平郡,置防御使”[8]等。上述契丹人以渤海戶遷入遼陽城的事實證明,此刻的契丹已經占領了部分渤海國的土地,俘獲了大批渤海人。